摘要:聚焦当下美妆行业,随着资本退潮、市场回归理性,品牌长期主义的价值愈发凸显。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珀莱雅、可复美、薇诺娜等为什么领跑市场?
破除低价内卷,CBI500重新理解品牌。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飘 飘
“什么是品牌?”、“流量品牌与长期品牌,差距在哪?”……
聚焦当下美妆行业,随着资本退潮、市场回归理性,品牌长期主义的价值愈发凸显。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珀莱雅、可复美、薇诺娜等为什么领跑市场?
核心在于其对品牌力建设的深度聚焦——这一底层逻辑,正是破解美妆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切口。
正如日前(5月2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官网发布的《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简称CBI500)所示,聚美丽从中洞察到:真正的高质量品牌,其对抗周期的核心能力在于突破市场低价内卷与流量至上的误区,始终将品牌声量、用户心智、产品创新和市场口碑的建设置于关键位置。
11大国际美妆入百强,国货占三席
据悉,该榜单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商学院编制,由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以真实消费者购买行为为基础。
除了榜单之外,还发布了《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和《中国线上品牌购买力指数(BPI)》两个品牌消费指数。
其中,CBI指数越高的行业,在中国线上市场的品牌化程度越高,可以看到美妆是品牌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图说:美妆是品牌化水平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
而《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CBI500)》榜单对中国线上各个行业品牌质量进行全面解读,并刻画消费品质变化,为品牌发展和商业战略提供参考。
从榜单来看,500强中含56个美妆品牌,占比非常高,是品牌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进入百强的国货品牌仅有珀莱雅、可复美和薇诺娜,而毛戈平位居102名紧随其后。
其中,珀莱雅遥遥领先,位列第21名,与欧莱雅相差9个名次;还有可复美挤进前50,高于修丽可、资生堂等大牌。
此外,榜单中还有一众国货入围,如自然堂、韩束、百雀羚、谷雨、至本等。
图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官网
结合排名来看,聚美丽发现,占据榜单前列的美妆品牌都有一个共性——重视品牌力的建设。
而榜单也对衡量标准进行阐述,其指出依据品牌知名度、新锐度、忠诚度和美誉度得出上述排名。这四大维度恰好对应品牌力的关键要素——声量、创新、心智和口碑。
同时,从该“硬核”榜单中,能够看到国货品牌虽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大牌仍有差距,需积累更厚实的品牌资产。这从618大促情况中,也能窥见一二。
天猫美妆618首日成交榜显示,TOP20席位中含16个国际美妆,其中兰蔻和巴黎欧莱雅分别暂列2、3名。而国货方面,仅有珀莱雅、可复美、薇诺娜和毛戈平进入决赛圈。
不过,国际品牌还是快速拉动了618的增长引擎。开售首日,兰蔻、欧莱雅、修丽可、雅诗兰黛、CPB等均在1小时内成交破亿。而同频、优时颜等新锐国货均在TOP20之列。
图源:天猫大美妆
这一现象印证了—— 能站在赛场上的选手往往具备相对优势,其中品牌效应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尤为关键。从迈克尔・波特的定位学派视角分析,这种品牌优势的构建可归结于三大基本战略选项——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
辐射到国内外品牌身上,也就是各有“看家本事”。如在彩妆、护肤赛场上,国际美妆背靠巨头,具备总成本领先的胜算。同时,在百年的优胜劣汰中,其已沉淀研发、品牌力、营销和用户资产,具备抗风险能力。
反观,作为“本土品牌”的国货美妆,其发展主要依赖于差异化与聚焦策略。
这背后,有两大突出共性:其一,市场反应速度快;其二,供应链极度灵活。
除以上具备综合实力的品牌,在中国市场还有一批依赖于“性价比+投流+爆品”的品牌闯入视野,但转瞬消失或换壳重新收割。
而这样的案例,在一众新锐品牌中并非少数。尤其是国货彩妆的生命周期普遍偏低,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倒下的彩妆高达数十个,大多是以低价爆品、投流种草的模式生存。
为什么会如此呢?有的人归结于借助流量就能烧出大品牌的时代已过去。但从根本上看,欠缺奔长线或穿周期的本领。加之,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洪流中,一众品牌陷入了求流量,重视GMV,从而忽视品牌体系的搭建。
正如,帕特广告创始人屠伟伟在亲历彩妆品牌生生死死后,告诉聚美丽“从死亡的品牌里能够学到更多的是,依赖于渠道红利的品牌不会长久,唯有研发力、产品力等才是品牌穿越周期的底气。”
反观,为何欧莱雅、珀莱雅们历经渠道变革与市场风口切换仍屹立不倒?只因它们把品牌力的建设作为穿越周期的关键要素。
1.欧莱雅们重仓中国市场,通过天猫押注长期主义当国内美妆市场步入新周期,重新审视外资品牌的当下与未来可见:国际美妆巨头始终重视中国市场,不仅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更通过深度本土化降低对短期流量型销售的依赖,重塑品牌价值,回归长期主义,以适应市场变革。
基于此,很多国际美妆品牌从线下到线上,加码电商渠道,全网种草,并对核心承接性渠道天猫加大投入。天猫平台专注于人场货模式,适合作为成交主场承接全网种草产生的购买,其重视完善店铺产品矩阵、策略扶持等也与国际大牌的理念相契合。
2024年8月,原巴黎欧莱雅总经理宗国宁在天猫金妆奖上透露,“2023年-2024年,品牌在中国电商的日销占比由28%提升至44%。”
也就是说,哪怕不靠直播或营销活动引流,像欧莱雅这样的美妆品牌仍有超高的自然流量。这依赖于,这期间欧莱雅集团对大品牌焕新、引入新品牌,创新的内容营销等措施。
另外,从今年的Q1数据也可以佐证,欧莱雅并非唯一符合这一规律的企业。据集团公布,“欧莱雅北亚区增长7%”、“雅诗兰黛中国大陆呈现中个位数增长”,意味着美妆国际巨头深耕中国市场的行动在持续推进。
而欧莱雅集团北亚总裁、中国首席执行官Vincent BOINAY博万尚也屡次提及,“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从侧面应证,中国市场还是美妆品牌全球化的兵家必争之地。
2.珀莱雅们以大单品,奔向长期主义另一方面,部分国货品牌以大单品、IP化等措施,在天猫实现精细化发展:今年3.8大促,珀莱雅之外,毛戈平和彩棠两大化妆师彩妆进入TOP20。
愈来愈多头部国货能在天猫“战役” 中崭露头角,与其综合实力的提升密不可分。
以珀莱雅为例,其堪称国货美妆中,通过品牌建设实现突围的典型样本:早期以“补水专家”“海洋文化” 为标签,如今转向 “科技抗衰” 赛道,完成从 “追风口” 到 “造风口” 的跨越。因此,珀莱雅跻身头部阵营,从2023年双11开始,几乎长期在大促稳居榜首。
而珀莱雅时至今日的成绩,本质是对品牌价值的长期深耕—— 通过精准的定位迭代与技术壁垒构建(自研成分环肽161等),使其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对此,原珀莱雅总经理方玉友曾于2023年聚美丽大会上,将品牌的成功总结为:做好了科技力、产品力、营销力这三件事。
“品在前,牌在后,有产品才有品牌,所以要持续投科研”方玉友如是补充。
正是,理念先行之下,珀莱雅以引领“早C晚A”的护肤革命,成功打造红宝石&双抗两大抗衰王牌。
从欧莱雅、珀莱雅们中,品牌化是长线发展的关键所在。想要真正做好品牌,应该从打破流量认知开始,借助科技夯实产品,沉淀品牌资产。
如前文所言,国货美妆在本土发展利好。但距离成为全球化品牌,还有一段路要走。
若把国货美妆与国际大牌放到同一平行时空中来看,2017年前后开始的新锐国货浪潮期,也是国际大牌不断探索全球化的进程。
回顾2017-2019年,是中国孕育本土美妆的黄金期——电商流量和大波资本加乘下,一批美妆新消费品牌通过高举高打,投流烧钱的模式,冲到了电商榜单的头部。它们部分看似成为了高增长的大品牌,但是时至今日已悄无声息。
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下,国际美妆则处在全球化周期。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其通过持续的品牌体系建设,深耕市场度过了阶段性的波折。
故而,我们看到了在历年双11天猫大促中,国际美妆长期占TOP10绝大多数席位。其中,欧莱雅、雅诗兰黛几乎锁定前5席位。
但国货与此大相径庭,2016-2017年,因国际美妆对线上渠道响应的空窗期、决策速度慢等契机,国货品牌在电商渠道率先占领份额。其中,2016年更是有5大国货位列TOP10。
但是当国际美妆对电商渠道有所洞察后,其通过品牌力的积累迅速地向电商渠道布局。由此,2018年起,天猫品牌竞争白热化,国货中薇诺娜、完美日记、珀莱雅等纷纷进榜。这也与它们在品牌、渠道等方面持续沉淀有关。
从国货美妆的起起落落中,可以看到的是,虽然销量领先的品牌众多,但是相对拥有强心智的品牌较少。这意味着,国货品牌仍需品牌力的建设,包括解决解决科研、出海、差异化等课题。
另一方面,国际大牌能够在天猫快速完成渠道变革,背后远不止是我们看见的高销售数字。在其品牌力积累外,还与天猫的调性有关。
天猫与以短视频、流量为最终导向的兴趣电商有所区别,其生意模式更垂直与精细化。据悉,天猫拥有超20+垂直品类场景标签,特别是精细化的人群标签,能为客群的增长和心智转化赋能。
不仅如此,天猫还持续深耕与聚焦,并加码对原创品牌的扶持。
今年4月,天猫集中全力支持品牌增长。其TopTalk大会上透露,天猫今年的关键词为“品牌全面增长”,全力扶优支持原创,激励品牌高增长。
拆解来看,这些举措已在眼下的美妆赛道中交出了实质性成绩单。从618来看,锦波生物旗下“新面孔”同频以“重组胶原蛋白他+次抛”的组合大单品,闯入天猫榜单前列,验证了天猫布局原创品牌增长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珀莱雅在618的快速破亿中,可见品牌不仅是企业对抗周期的生存底牌,更是企业真正的深耕于市场的关键所在。
从上述的TOP榜单中,看见国际品牌的持续高歌,以及部分国货品牌探索持续的品牌化的路径。这表明,在一众流量品牌黯然离场后,市场竞争白热化下,唯有品牌建设才可以抵抗周期性的动荡。
如OIB.CHINA总经理、新锐品牌研学社创始人吴志刚所言,“在没有资本干扰下,反而是打明牌的时代。品牌应该更加关注提高运营效率,如总成本领先战略。而不是追求一时一势的热词或虚假概念。”
从此次硬核的榜单中,窥见一二的是,国货美妆在经历资本加持,流量造风口后,已从炼金走向验丹。这也是品牌真正进入生命周期的开始。
视觉设计:乐乐
责任编辑:高高
AI在2025年初因Deepseek的崛起而引发国人热议,但很少有人了解AI的技术迭代及底层逻辑,聚美丽邀请前英伟达科学家、MetaNovas CEO王梅杰做的专题演讲,是化妆品行业第一次深度回顾AI发展简史:
来源:聚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