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省通衢处,初夏南湖畔。5月21日、5月22日,“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活动”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自实务界的法官、理论界的学者与众多学生济济一堂,共话法律前沿问题。
九省通衢处,初夏南湖畔。5月21日、5月22日,“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活动”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自实务界的法官、理论界的学者与众多学生济济一堂,共话法律前沿问题。
“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巡讲活动”启动现场
5月21日,巡讲活动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治楼内正式启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出席并致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孙婧介绍了“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项目和巡讲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秦小建主持启动活动。
作为本次系列巡讲活动授课的实务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王光贤,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高级法官黎淑兰,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刘力,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余冬爱出席活动。
王光贤、刘仁山共同启动“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巡讲活动”
启动活动现场,王光贤、刘仁山共同启动“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巡讲活动”,标志着双方在院校合作新模式、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自此掀开全新篇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座位于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之城的高等学府,以“博文明理,厚德济世”为校训,传承“由党创办、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红色基因。作为全国唯一兼具“五财一贸”财经优势与“五院四系”法学底蕴的高校,培育了一大批“懂经济、通法律、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新时代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中南方案。自2023年6月院校合作启动活动后,上海法院聘任了19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为特聘教授,并挂牌设立“胡开忠教授工作站”,共建实训基地定期接收优秀法学生参与实习锻炼,双方形成了长期、深入、坚实的合作基础。
启动活动后,4位实务专家聚焦刑事、民事、知识产权、数字司法等深耕领域,以大量鲜活的案例为引子,交流分享审判经验,在深化广大学生实务认知的同时,更从实践层面回应了新时代法治人才的培养方向。
王光贤
《新时代刑事审判中情理法的融合与实践》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一级高级法官
王光贤现场授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巡讲活动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王光贤领衔首讲。王光贤在刑事检察和刑事审判工作经验丰富,学术成果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本场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国家治理学院)院长童德华主持。
讲课中,王光贤以生动的案例全面阐述了中华传统司法智慧在新时代刑事审判发展道路中的传承与革新,系统阐释了“情理法”三维度的本质关联,深刻讲述了天理、国法、人情之于司法裁判的意义:“把国法作为裁判的底线不可逾越,把天理作为裁判的精神予以彰显,把人情作为裁判的温度予以拓展”。他认为,在轻微犯罪成为主要矛盾的现实背景下,融通运用“情理法”进行个案裁判和说理,有助于弥合司法裁判与社会认知之间的落差,是修复社会关系的有力工具,也是诠释“天理寓于国法,人情融通律令”传统法律文化精髓的生动实践,有助于推动刑事审判从单一惩治功能向多元治理效能跨越,构建更具有韧性的社会治理生态。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柳表示,王光贤副院长详细阐释了天理、国法、人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典型案例充分揭示了当代刑事司法实践中三者有机统一的司法智慧。我们在具体案件办理过程中,应当兼顾天理、国法、人情,充分挖掘优秀的本土司法资源,实现从治罪向治罪与治理并重的转变。
黎淑兰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法院为视角》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二级高级法官
黎淑兰现场授课
第二讲的主讲人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高级法官黎淑兰。黎淑兰是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长期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和司法研究工作。本场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彭学龙主持。
作为创新生态的制度保障,知识产权审判承载着护航科技发展、激活市场活力的重要使命。黎淑兰以上海法院典型案例为样本,全景式呈现了涉专利、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等案件中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规则,介绍了司法在新兴领域科技成果保护、文化产业保护、公平竞争保护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是“以裁判规则引领产业规则,以司法公信塑造创新信心”的鲜明例证。她认为,司法需秉持鼓励创新与规制风险并重的原则,兼顾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在类案裁判中提炼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规则范式,为新业态划定法治轨道,真正实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价值目标。
与谈环节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徐小奔表示,平衡法律推理与社会快速的技术变化、市场变化、产业变化之间的选择,既需要严格的法律推理,也需要更精细的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视野。黎淑兰专委在面对知产审判前沿问题时,展现出来的深厚功底和前沿视野,值得老师和同学去记忆、思考和学习。
刘力
《数字时代裁判方法的解构与重塑——以直播打赏类案纠纷为例展开》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一级高级法官
刘力现场授课
第三讲是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刘力。刘力是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长期从事司法理论研究工作,参与和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本场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卓主持。
刘力从三个直播打赏典型案例切入,解读了数字司法实践中意思表示解释模糊化、合同性质判定复合化、合同效力审查复杂化等深层困境,并结合法理和哲理展开论述和思辨,深入挖掘案件背后的法律关系和解释逻辑,提出“形义结合”裁判方法,旨在“通过解释技术在既有规范中吸纳数字社会的结构性变迁”。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司法挑战和人才培养需求,他认为,需要培养一批既尊重法条权威,又能灵活理解法律意义的法律人。“作为审判实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提示大家,要超越简单的法条记忆和机械适用,培养在复杂情境中捕捉法律精神的能力。”
与谈环节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昊表示,刘力院长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论述过程,向我们阐述了到底该怎么理解“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事实和法律规范之间的结合互动,反映出传统法律方法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这也为我们今后理解司法裁判逻辑和解决法律适用难题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启示。
余冬爱
《民事法官的裁判思维与方法》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二级高级法官
余冬爱现场授课
第四讲的主讲人是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余冬爱,作为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余冬爱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和理论研究工作。本场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中华主持。
余冬爱围绕民事审判的基本理念、如何运用民事审判裁判方法来实现这些审判理念两个方面展开分享。“只有树立正确的审判理念,才能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他结合大量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正确的民事审判理念,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司法实践感悟,从诉讼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价值判断四个维度分享了如何从司法的特性和规律出发,以规则为导向,形成严谨、规范、统一的民事审判裁判方法,体现司法的专业和理性,从而实现司法功能。余冬爱勉励同学们坚定法治信仰,不断夯实法律功底,在未来为维护公平正义和推进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与谈环节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继成表示,余冬爱院长分享的理念和方法兼顾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平衡了意思自治和公法监管,对同学们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温长庆表示,余冬爱院长的授课内容为同学们提供了在课堂之外学习民事审判要义的又一个视角,对日常教学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法律不是冰冷的文字,希望大家在使用法律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背后的价值评判。
“情理法结合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边界在哪里?”
“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型交易模式不断涌现,上海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这些新型交易模式中的权利归属和义务边界?”
“面对‘算法黑箱’导致的举证困难,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如何运用技术手段与法律逻辑破解事实查明难题?”
听课现场
巡讲活动适逢小满,暑气渐起,文治楼内的气氛同样热烈。实务专家的授课深入浅出,听众们全神贯注,提问环节纷纷举手提出疑问、表达感想,实务专家们进行了细致解答。
听听讲课现场的他们怎么说?
白浩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
遵国法、循天理、顺人情
”
王光贤副院长以“秦鸾行盗案”为例,引出了我国古代法制中“天理、人情、国法”相融合的优良传统。在刑事审判中,要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不能突破法律框架、超越法律底线空谈法理情。同时也要关注社情民意,遵循谦抑性原则,唯有在审理每一个案件中“遵国法、循天理、顺人情”,才能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
司法保护在推动创新和维护公平竞争中的关键作用
”
黎淑兰专委系统梳理了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演变过程,表明司法实践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专业化程度的显著提升。授课中列举的典型案例,不仅展现了司法实践的复杂性,也体现了法院在促进创新发展方面的努力,使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司法保护在推动创新和维护公平竞争中的关键作用。
李娟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
裁判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
刘力院长以直播打赏纠纷为切入点,围绕“形义结合”裁判方法,深入剖析了直播打赏的法律关系,并阐述裁判过程中需兼顾公平与效率,尊重民商法体系的逻辑自洽性,同时敏锐感知社会变迁,回应新兴社会关系的挑战,让我对法律在适应社会发展中的灵活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裁判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
裁判思维与方法关乎社会正义的实现
”
余冬爱院长从民事审判的基本理念展开,以案说法,向我们充分地展示了民事审判法官所运用的裁判方法,法官要在诉讼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价值判断四个不同的维度运用对应的裁判方法,最大程度地实现定分止争。这次讲座让我认识到,民事法官的裁判思维与方法不仅关乎法律技术,也关乎社会正义的实现,更加坚定了学习法律、追求正义的决心。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