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词汇量很低,这个人一定是胸无点墨的。不爱学习,不爱读书,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它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好词好句:1463】
《百万元与苦虫女》剧照
1 尽量远离那些词汇量很低的人,我是指中文的词汇量。
词汇量很低,这个人一定是胸无点墨的。不爱学习,不爱读书,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它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如果还爱刷dy这类短视频平台那就完了,很容易被网上的言论带跑偏,再加上本来思考力就差,就特爱钻牛角尖,死倔。
这种人谁处谁知道,交流起来能累死。
——wolfyeme
2 每个人都应该每五年休假间隔一年(或至少六个月)。
并不是一定要休假,但至少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内反思、重新考虑这些事情:
·职业或工作
·你居住的地方/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
·友情
·健康
·目标
如果你人生的20%时间都是间隔年,你会有很多机会来重新塑造自己。
——aun
3 人生有三把钥匙:
接受、改变、离开,不能接受的就改变,改变不了的就离开。
4
我没有胜心,这个世界谁比我有钱,比我漂亮、比我有才华,我都能接受,并且都会很平静,我只是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的恶意和不公。
——曹臻一
5
千万不要以为读所有的书都需要做笔记。将想法化为言语词汇需要耗费许多劳力,每一本书都这么做的话,会觉得阅读是苦行。与其那样,倒不如把阅读感受到的东西积蓄在心底即可。这么一来,累积在心底的东西会如同腌渍的糠床一样地发酵熟成,成为思考浮现出来。
——见城彻《读书这个荒野》
6 所谓贵人,并不是给你借钱,或者给你上了一课的人。
是给你进行了永久性转换的人。
让你突然发现什么事情,什么人没意义;什么事情,什么人有意义。
从此,你再也回不去以前那个世界。
7
好多年前读一个教授讲自己怎么克服拖延症,我收获的启发是: 原来人不能安排自己一直只做一件事,而是要同时做好几件事,这样当其中一件事因为特别痛苦、无法继续下去而只能拖延时,你就可以选个相对不那么痛苦的事,通过逃避一件事来完成另一件事,这样就算你在拖延,回头一看你还是做了很多事!此乃“逃避可耻但有用”大法。
——端木异
8 任何东西花在自己身上都不算浪费。
买点可爱的小东西哄自己不算浪费,出去玩不算浪费,躺着什么都不干光休息不算浪费,花好多年才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算浪费。因为这些事情苛责自己,才是浪费。
——马达的加斯加
9
我们中的许多人,在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时,会相沿成习地拿出一张纸,列出一个利弊清单,以帮助我们做出决定。但实验表明,这恐怕不是做决定的最佳方式。如果你的意识过于强烈,你可能会说服自己,认为自己更喜欢你实际上不喜欢的东西。如果你允许自己收集尽可能多的关乎决策的信息,然后让它们无意识地渗入大脑,你反而会得到最好的结果。偏好是会自己冒出来的。
——埃里克·坎德尔《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
10
怎样才能快乐?
1. 不要攀比。
2. 不要攀比。
3. 不要攀比。
4. 不要攀比。
5. 不要攀比。
6. 不要攀比。
7. 不要攀比。
——马特·海格
11 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去听鸟鸣。
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示,参与者在看到或者听到小鸟的时候,焦虑感显著下降,而且这种积极影响可以持续好几个小时。许多专家认为鸟鸣是安全的信号,鸟群在的地方意味着气候适宜,食物充足,周围也没有大的捕食者和危险源。
不开心的时候去公园里走走吧,听小鸟叽叽喳喳,给自己留一点喘息的空间,就当是给大脑留个纸条:我是安全的,不用太担心。
12
《时间贫困》里写,科学研究表明,每天的可支配时间在2-5小时之间,人的幸福感最高。2 小时以下会压力过载,而 5 小时以上的闲暇又太多了,会让人无所事事,缺乏成就感。
太忙和太闲都不行。
能保留一点目标感,又不至于让自己真的累到。那么,要怎样支配时间呢?
作者把所有会占用时间的日常活动分为了三类:
一,快乐的时间 = 既有趣又有意义(比如:与朋友相处、创作)
二,无聊的时间 = 有趣(看剧)或有意义(工作),但通常不会两者兼具
三,浪费的时间 = 既不有趣也没有意义(比如:通勤、不停刷短视频)
以后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可以简单地按这个标准,留意一下自己的状态。下一次,你就会知道自己把时间花在什么事上,会给自己的幸福感最强。
13
我要说了,最好远离那些用「不高兴」来控制别人的人。
比如:
当你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方脸就垮下来了;
稍微有点不同意见,对方就沉默,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什么都不说,要你自己察言观色揣摩他的意思。
……
这是情绪勒索,是对付我们大脑机制的一种高明手段,对方一旦成功过一次,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对你使用。
14
一些好用的时间管理tips:
1)快乐的事不用一口气做完,可以切成小块,多享受几次。
2)给自己留出随意支配的时间。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发呆休息,或是机动地应对各种没来得及做的事。
3)慷慨地花时间投入友谊,和自己真正亲密的亲朋好友们待在一起。
4)每天都圈出一段「禁用手机」的时间。
5)专注于一件事情,尽量让自己不受干扰。
6)把需要用脑子的事安排在你最清醒的时候。
7)把「想做的事」和「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起,比如做完工作之后才奖励自己摸鱼。
8)把无聊的琐事「外包」出去,比如懒得做饭的时候就点外卖。
9)打包苦差事,集中到一个时间段做完,会少一些恐惧和紧张感。
10)允许自己在苦差事上稍微一心二用,比如边做家务边听播客。
15 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
- unconsciously incompetent 不知道自己不行
- consciously incompetent 知道自己不行
- consciously competent 知道自己能行
- unconsciously competent 不知道自己怎么做到的(肌肉记忆,已经忘记如何学会的了)
往往处于第一阶段的人无知者无畏,反而能勇于去做一件事;
处于第三、四阶段的人,因为有知识能有力,反而经常有顾虑爱分析,陷入analysis paralysis(知识分子通病)。
但有一小部分人,既有知识也有能力,还依然保持了行动力和勇气,真的去做一件有难度的事,然后积累更多知识和经验,再去做下一阶段的事。
特别
佩服最后这类人。
——冰糖蓝莓
今天碎片化时间读到的
图文来自网络/学习群/书籍/朋友圈
尽量注明了出处/不代表个人观点/侵删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