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的贵阳街头,4岁的张涛攥着衣角向母亲罗朝丽讨要1元钱买零食。看着孩子沉默转身走上坡道的背影,罗朝丽没想到这竟成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离别。当天下午,这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孩在贵阳客车站附近被拐,辗转经过云南、广东两省,最终被梅州一对夫妇收养。"那几年
2000年的贵阳街头,4岁的张涛攥着衣角向母亲罗朝丽讨要1元钱买零食。看着孩子沉默转身走上坡道的背影,罗朝丽没想到这竟成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离别。当天下午,这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孩在贵阳客车站附近被拐,辗转经过云南、广东两省,最终被梅州一对夫妇收养。"那几年我们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份,每年春节都在火车站贴寻人启事。"父亲张贵华回忆起寻子岁月,眼中仍有泪光。他们不会想到,儿子被收养三年后,因养父母遭举报,曾短暂进入福利院,却又因信息缺失再度回到收养家庭。
2025年5月22日,贵州毕节织金县的张家小院被上百条横幅装点一新。"25年风沙终见春,欢迎大哥回家"、"你的位置一直空着,今天终于圆满"等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当穿着浅色衬衫的张涛穿过气球拱门时,母亲罗朝丽颤抖着捧出一个红丝绒礼盒:"这是妈妈攒了25年的积蓄,本想留着给你娶媳妇......"盒中20万元现金折射着灯光,映出她眼角深深的皱纹。
"这份礼物太重了。"29岁的张涛接过礼盒时声音哽咽。这个在广东长大的年轻人略显拘谨,却在看到两个妹妹递来的童年相册时红了眼眶——相册里,父母特意留着他四岁前的每一张照片,空白处写满"等哥哥回家"的字样。
厨房蒸腾的热气中,邻居王大姐正搅动着直径半米的铁锅,锅里炖着的猪脚香气四溢。"我们村哪家有喜事都是全村上阵,更何况是这种苦尽甘来的大事。"她笑着擦汗,身后的案板上摆满了刚蒸好的糯米糕。院子里, Cousin们忙着挂灯笼,中学生表弟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墙上"沙漠跋涉终见绿洲"的横幅时,弹幕里满是"恭喜""破防了"的留言。
这场被村民称为"比婚礼还热闹"的认亲宴,凝聚着25年的牵挂。当志愿者问及寻亲关键时,罗朝丽特别提到"陈杨梅认亲团"的帮助:"去年在那个认亲会上,好多家长教我用抖音发寻人视频,没想到不到半年就有了消息。"正是通过警方DNA比对和短视频平台扩散,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团圆终于成真。
"如果当时给了那1元钱,他是不是就不会走丢?"饭桌上,罗朝丽的低语让空气瞬间凝固。张涛轻轻握住母亲的手:"现在我才明白,你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从小缺失亲生父母关爱的年轻人,手机里存着父母发来的3000多条未读短信——从2005年第一条"涛涛,妈妈想你",到2025年认亲前一天"家里的床永远为你留着"。
暮色中,一家五口的团圆照定格在庭院桂花树下。张涛站在中间,左边是抹泪的父母,右侧是害羞的弟妹。远处,不知谁放起了烟花,照亮了横幅上最后一句:"爱或许会迷路,但永远不会缺席。"
后记: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全国拐卖案件侦破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家庭通过DNA技术实现团圆。张涛的故事,是无数寻亲家庭的缩影,更是现代刑侦技术与社会爱心交织的温暖注脚。愿所有离散的星光,终能重归家庭的银河。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都来源于网洛,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感恩遇见。
来源:璞玉看文章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