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撰文认为:中国“气候领导力”有助弥合世界分歧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4 06:49 2

摘要:香港《南华早报》5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绿色能源领导力可以弥合政治和经济分歧 副题:清洁能源和气候投资不仅是环境层面的当务之急,更是经济机遇。中国已在这些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 大约10年前,在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前夕,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曾与中美两国

香港《南华早报》5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绿色能源领导力可以弥合政治和经济分歧 副题:清洁能源和气候投资不仅是环境层面的当务之急,更是经济机遇。中国已在这些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 大约10年前,在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前夕,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曾与中美两国领导人一起,并见证两国采取历史性举措——加入《巴黎协定》。那一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碳排放大国,两国不仅加速了《巴黎协定》的批准进程,更标志着前所未有的气候合作时代的开启,这展现了面对生存威胁时的共同责任。

如今,我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美国逐渐淡出全球气候舞台,中国挺身而出。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总量层面,非人均排放量)和清洁能源制造领域的领军者,中国在推动绿色转型进程中具备独特优势。这不仅是责任问题,也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去年夏天,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升级——极端天气造成巨大的损失,便是有力警示。这表明,果断应对气候变化是增强国家韧性的必然举措。

与此同时,关税壁垒和日益加剧的保护主义加剧了分裂与不确定性。但绿色转型的趋势能够跨越政治与经济分歧,推动全球进步。清洁能源与气候智慧型投资不仅是环境层面的当务之急,更是经济机遇。中国已在国内可再生能源部署领域领先全球,如今更有机会开拓国际投资的新前沿。

发展中经济体已做好跨越式进入清洁能源未来的准备,但其缺乏必要的资金与技术以快速且大规模地实现这一目标。若得不到更多支持,这些国家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区摆脱高碳体系的同时,陷入碳密集型发展模式的桎梏。

中国具备弥合这一差距的条件: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在清洁能源供应链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商业合作与亚洲、非洲、欧洲国家开展的长达十年的经济来往。

如果能合理引导这些优势,中国可成为倾听当地优先需求、着眼长期建设的负责任伙伴。仅出口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还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对能创造长期经济价值的清洁能源产业进行投资。

中国已迈出重要步伐。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中国已向全球气候融资投入超300亿美元,成为第五大气候资金提供方。中国支持巴基斯坦1000兆瓦的奎德-阿扎姆太阳能公园建设,这是南亚最大的太阳能项目之一。在老挝,中国投资建造了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项目,该项目包含7个梯级电站,总机组容量超过1200兆瓦。在埃及,中国企业正牵头开发一座1100兆瓦的风电场,这一项目将成为埃及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为超百万家庭输送清洁电力,并助力埃及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成就。如今,中国加速与新兴经济体建立绿色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中国不仅将推动全球脱碳进程,还能重新定义“气候领导力”的内涵。气候领导力不再取决于华丽的修辞或谈判技巧,而在于落实行动,在于设定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的规则。通过近期与拉丁美洲领导人的高层会晤,以及与巴西深化的伙伴关系,中国正释放出转向南南气候合作的战略信号。

除了国际努力外,中国的国内行动同样关键。中国即将提交的《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NDC)——即国家气候计划——应体现更强的雄心。尽管能源需求持续飙升,中国创纪录的清洁能源增长正逐步取代化石能源。这将赋予中国设定更高目标的信心:承诺停止新建煤电厂并逐步淘汰煤炭。

在多次访华经历中,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当下这个危机与希望并存的时刻,中国有机会以长远眼光以身作则:不是通过对抗,而是通过合作。这将证明,即便在分裂的世界中,合作仍有可能。(作者潘基文,王从译)

来源:环球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