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直播带货消费提示,其中提到了多个消费者容易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避坑办法。北京晚报记者实测发现,有些办法确实能帮消费者鉴别商品、避免损失,但有的办法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直播带货消费提示,其中提到了多个消费者容易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避坑办法。北京晚报记者实测发现,有些办法确实能帮消费者鉴别商品、避免损失,但有的办法效果不尽如人意。
主播展示足金证书
遮遮掩掩
打开直播带货平台,在珠宝首饰门类里,直播间数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30号手镯姐姐,这款是0.85克金子,16克银子……”一家专卖金包银首饰的直播间里,一位观众看中了一款购物车里的手镯,主播马不停蹄开始了讲解,边讲还边发动价格攻势。“原价799,您要的话我直接给您个优惠价,710您拿走!我们助理马上把链接改一下价格……”
有人在犹豫是否下单,有人则对首饰的材质提出了疑问。“你们这首饰有钢印吗?”看到弹幕里飘过这样一句话,主播将手中的手镯对着镜头,只见手镯上刻着“999”三个数字。“我们的手镯都是999足金的啊!您放心下单,放心戴……”但足金到底有多少,全凭主播一张嘴。
在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提示中,有一条提到,不要轻信主播的各种承诺,应要求主播出示商品检测报告等证明文件。关于足金重量的问题,记者也在弹幕中发起了询问,要求主播出示相应的证明文件。主播回应道,产品都是“足金足两”的,而且都有证书。可相比于展示“999”印记时的大方,主播在展示证书时却有点遮遮掩掩,只是在镜头前一晃就带过了。
记者反复回看直播录屏发现,主播展示的证书,总克数和刚才展示的那一款手镯根本就对不上。此外,证书上只有手镯的总质量,并没有具体标明足金有多少,足银有多少。这一纸证书,根本就无法证明主播所承诺的足金重量。如果在镜头前长时间展示,恐怕就“露馅”了。
查验保健品系统
有待完善
直播带货消费提示中提到,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核对保健食品注册号/备案号,根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谨防虚假夸大宣传。
“XX牌神经酸,治疗抑郁焦虑失眠……”某个直播内如此写道,作为保健食品,这样的说法显然已经违背了《广告法》中,“保健食品广告不能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要求。
在另一家网购平台的网店,记者找到了同款产品,在商品明细中明确写道,这款产品是“非食健字”的普通食品,根本就不是保健食品。但回看带货直播间的商品名称,“保健食品”四个大字依然写在当中。
通过官方的查询平台,记者发现了这起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情况,但平台的查询功能仍有待完善。记者将对应的批准文号输进查询系统时,一件产品也查不到。直到将产品的名称输入查询系统,列表中才出现了查询结果。
试用多次后记者发现,市场监管总局查询保健食品的平台,只认“产品名”,不认“批准文号”。想要查询一个产品是不是保健食品,消费者光输入小蓝帽上的“国食健注XXX”文号是不行的,必须把产品名打进去,而且还要连带着把品牌等信息一并输入进去,否则列表中可能出现很多种类似产品,找起来相当麻烦。
第三方比价功能
有些鸡肋
然而这款比价App识别出结果之后,显示的都是商品的原价。可直播间里,有平台券和国家补贴券,相减之后,早就不是原先的价格了。
记者分两天在同一家售卖学习机的直播间看到,前一天因为有各种补贴的存在,原价5999的学习机降价到了4999元,而第二天因为缺少了一张平台券,产品价格回升到了5499元。在比价平台,这两天包括之前几个月的产品价格曲线没有丝毫波动,一直都维持在5999的原价上。下方的“历史优惠”一栏,也没有任何显示。
除了查看当前商品的历史价格走势,这款App还上线了全网比价功能,记者发现,列表中的有些商品显示的是原价,有些又是算上了补贴的“到手价”,抓取规则十分不固定。
5个直播间
主播竟是同一人
记者辗转于各家带货直播间时,有时会出现一种“既视感”,总觉得这个直播间主播的脸有些熟悉。对比后才发现,有些直播间,用的就是长相完全一样的同款AI数字人,只不过卖的东西并不一样而已。
在面向老年人的保健品带货直播间,这种情况更为猖獗。仅仅翻了几页,记者就在五个不同的直播间里看到了长相一样的数字人主播。而直播间里,没有任何关于AI数字人的提示。
这些使用数字人的直播,没有一个是现场直播,主播的话术全都是事先录好的。甚至连“5秒后优惠就没有了,赶快下单”“现在只剩8单了”等等语句,都是一遍一遍地重复播放。如果有刚进直播间、不明所以的观众,真有可能被主播的营销话术所蒙蔽。
流程编辑:U022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