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抵押房产换回一屋"海捞瓷",有人砸千万买下泰国"元青花库"——当赝品吞噬毕生积蓄的悲剧频发,故宫博物院专家叶佩兰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
有人抵押房产换回一屋"海捞瓷",有人砸千万买下泰国"元青花库"——当赝品吞噬毕生积蓄的悲剧频发,故宫博物院专家叶佩兰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
一、血泪实录:溶洞里的亿元
叶佩兰揭露的惊天令人脊背发凉:某企家将上千件仿古瓷藏进溶洞,刻意用化学手段腐蚀出"海生物痕迹"。这些布满人造蛤蜊皮的"海捞瓷",让藏家当场崩溃入院。更触目惊心的是泰国华侨的"元青花博物馆",200余件"国宝"经鉴定竟全系现代仿品!
二、人性陷阱:捡漏心理催生万亿黑产
"赝品专攻贪念!"叶佩兰直指收藏乱象根源。数据显示,民间藏品80%为仿品,从仰韶陶罐到乾隆官窑无物不仿。江苏曾查获作坊用X光做旧铜器,河南某镇更形成仿古瓷产业链,年产值超20亿。这些造假集团深谙人性弱点:总有人幻想花几百元淘到千万珍宝。
三、鉴宝节目暗雷:天价诱导埋祸根
面对火爆的鉴宝综艺,叶佩兰发出灵魂拷问:"当乾隆粉彩估价2亿时,可曾告诉观众它承载的工匠精神?"某卫视统计显示,节目播出后古玩市场客流量暴增300%,但专家鉴定真品率不足5%。更有多起观众抵押房产购假古董后轻生的案例。
四、开局之道:从"赌石"到"修心"
93岁高龄的叶佩兰开出救命良方:
1. 三年学习期:先熟读《中国陶瓷史》等典籍
2. 三不原则:不碰出土文物、不追天价拍品、不信故事营销
3. 文化溯源:考察器物背后的礼制、工艺、审美流变
当某直播间30秒卖出"明代青花"时,请记住叶老的忠告——真正的收藏应是心灵的修行,而非财富的赌局。历史从不会辜负虔诚的求知者,但定会惩罚贪婪的投机客。
亮点提炼:
数据冲击:80%赝品率、20亿造假产业链
场景还原:溶洞藏宝、X光做旧细节
权能背书:故宫专家+具体解决方案
情绪共鸣:轻生案例警示+文化价值升华
时效关联:直播带货乱象延伸讨论
#头条创作嘉年华#艺术品成为资产化什么最重要?#
来源:H.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