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书籍’的时候,我们多半认为自己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书籍包含一些字句、一个书封和一个书脊,有时也包含一些图版,如果是参考书的话,多半还包括一份目录,外加一堆索引。我们本能地认为书籍都是印出来的。”
第
20
届文津图书·社科类图书
(英)詹姆斯•拉文主编 ; 李家真译
商务印书馆
馆藏地址:新馆北区2层文津书架
“说到‘书籍’的时候,我们多半认为自己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书籍包含一些字句、一个书封和一个书脊,有时也包含一些图版,如果是参考书的话,多半还包括一份目录,外加一堆索引。我们本能地认为书籍都是印出来的。”
——引自《牛津全球书籍史》
一般说来,我们对于华夏文字和书籍的历史是有所了解的,那刻于甲骨、书于简牍绢帛的上古文字是那样令人着迷,扯动遐思,而对其他国家的书籍史往往知之甚少。詹姆斯•拉文主编的《牛津全球书籍史》,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不光能弥补这一缺憾,还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将相关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这是一部兼容并包各种书籍的全球史。为了准确呈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明进程和书籍形态,拉文说:“书籍史可回溯到五千年以前,并不仅仅是纸质本册的历史,更不仅仅是印刷图书的历史,这门学科应当探究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的各个民族,如何秉持各自不同的理由,采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努力储存、传播并取回知识和信息,还应当探究这些纵贯古今横越全球的实践,如何造成了种种大相径庭的后果。”他邀请了16位各有专深研究的学者分别撰稿,也吸纳了类型众多的参与者,包括文化和社会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目录学家、手稿学家、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以及珍本特藏者、古籍修复者,还包括译者、科学史家、艺术史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把他们拉入相关对话和合作研究,因而具有着坚实深刻的学术内蕴。
本书拓宽了人们通常对书籍的认知,从楔形文字书版、泥板、甲骨简牍、佛教唐卡、贝叶书册,到今天的数字书版,皆可被定义为簿册。同理,文本也可以是压痕、戳记,可以铭刻,可以书写,可以绘制,可以模板喷画,可以雕版或活版印刷,可以刻版印刷,可以铅印,可以石印,还可以照相复制或数字复制,其形态是丰富多彩的。拉文将全球书籍史简括为“从平板(古叙利亚和巴比伦的泥板)到平板(数字化的平板电脑)”的过程,尤觉贴切形象。
牛津大学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的重镇,一贯秉持史料翔实、文字清畅、图文并茂的原则。撰稿人充分考虑对更多读者的吸引力,叙事生动,语言简洁,并配以大量珍贵图片,左图右史,映照生发,互为补充,一卷在手,赏心悦目,能使读者获得各方面的受益。
卜 键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