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的一些文章中,具体描述我人生中的曲曲折折。主要有《一个地主后代的人生几步》、《一个寒门子弟在体制内的负重爬行》、《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浪而行》、《我和表妹的爱情故事》、《往事不堪回首系列》等等。我写的这些“回忆录”主题是想表现,大多数老百姓都很渺小,只有顺应时
在我的一些文章中,具体描述我人生中的曲曲折折。主要有《一个地主后代的人生几步》、《一个寒门子弟在体制内的负重爬行》、《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浪而行》、《我和表妹的爱情故事》、《往事不堪回首系列》等等。我写的这些“回忆录”主题是想表现,大多数老百姓都很渺小,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洪流,不懈努力,才能跟随着社会发展脚步,不断进步,收获幸福。
回想我大半生的经历,简单地说主要走了几个逆袭之步。
因为我是地主后代,没有被推荐上高中,十四岁便回家劳动。因为年龄小,生产队安排我和妇女做一样的农活,播种、插秧、除草、收割玉米水稻麦子等。十五岁的时候,就安排我和成年男人一起干挖河、拉车、挑水等重体力活。每天累得骨头都散架子了。想着那些贫下中农的后代,那些学渣还在开开心心的上学,每天夜里是哭了再睡,醒了在哭,第二天还是要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去干活。多少次在小河边徘徊,但想到父母、特别是外婆所受的迫害和屈辱,他们还坚强的活着,觉得自己多么不堪一击。
这种苦难生活一直到1976年十月,也就是十月一声春雷以后。因为我喜欢唱歌,被选到大队的宣传小分队。1978年宣传小分队完成历史使命后解散,因为我表现比较好,加上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不唯成分论,就被留在大队部打杂兼宣传员,负责大队部的广播室播音、应时在墙头上写宣传标语。后来又做过农技员在大队的农科站工作。还做过一个冬季的水利工程队的司务长。
到1979年的时候,我其实已经是大队部的工作人员,每天赚10分的公分,比我父母两个人赚的都多。在农村我的同龄人当中已经非常不错,那些读高中的同学也没有几个比我强,用他们的话说再干几年肯定能做大队会计、做生产队什么的。在农村能有我那样的工作,不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百分之九十人也做不到的,我已经是农村的“优秀青年”。所以交往的女孩子要么是大队干部家子女,要么城市下放户的子女。下放在我隔壁村表妹早已和我暗生情愫。
正是我和表妹的爱情促使我走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逆袭之路。
任何人的命运都经受不了时代洪流的冲击。回城浪潮带走了表妹和我们的爱情。她回到城市了,成了一名工人。而我还是一个农民,那个时候,是天上和地上的差别。唯一可以改变这个距离的方法就是要考上学校,跳出农门。
在家劳动四年后的我,通过一年的挑灯夜战,虽然没有考上中专,但是被县重点高中录取。那年我们乡只有三个人考上县中。三年高中毕业后我考上师专,跳出农门。(我和表妹没有终成眷属,朋友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我和表妹的爱情故事》)
第二步:为了夫妻团聚停薪留职不做老师,巧遇贵人相助到国营大企业工作。师专毕业后没有留在就读学校的那个城市,那是要有相当的后门和关系,虽然我的女朋友在那个城市。当时老师征求我的意见时说,留在这个城市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只要不把我分配到我老家的学校就可以了。如果回老家去,读了六年书又回农村做个穷教师,还不如做大队干部风光。
老师可能出于同情吧,学校把我分配到离我爱人一百多公里一个城市的一个不入流的中学。
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过夫妻特别是新婚夫妻分居两地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工作第三年,为了夫妻团聚。跪求校领导同意我停薪留职,然后到爱人所在的城市打工。到服装厂打包扛包、开饭店、卖盒饭、开自学考试辅导班、开广告公司、倒卖胶合板、倒卖服装,等等。
后径朋友介绍到一个国营企业打工。老板知道我是老师还是学中文的,安排我到宣传科工作,在一个月内我就写了好几篇文章在各类媒发表。
老板认为我文章写得好,就安排我到厂部办公室工作。和我一个办公室有一个大姐、一副主任兼老板司机。大姐管印章和有各种各样的内务,刚去了时候感觉她很忙,权力也很大,电话不停,忙忙碌碌。大多数时候就是我和她在办公室,办公室很热闹,来求她办事的人很多,她也很热情,嘻嘻哈哈,来的人也会带一点零食什么的,她总是扔一点给我。
有一天,她很好奇得问我,听说你是临时工,我还以为是教师改行调过来的,那就非常厉害了,肯定有像样的关系了。我告诉了她我的情况,为了夫妻团聚,只能这样了,反正教师工资也不高。她说,“老板非常喜欢你,想把你调进来,但没有什么办法。”然后她说,这个事我来帮你解决吧。
我瞪大眼睛。后来知道她是市里某领导的女儿。大姐带我到她父亲家,我带了两瓶酒,大姐说她父亲肯定不会收的,要不你先带着去看看吧?领导见了我说,听女儿讲了我的情况,这个事由他想办法解决。他责令他女儿让我把酒带走。两月后,我的档案从县教育局到市教育局又到了市纺工局。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成为现实。
第三步:为了更高的理想和离家更近一点,我参加了市人才选拔考试,离开了企业。能够到那样一个有几千人的国营大企业工作,在那个时代,不要说老师,就是机关公务员都很羡慕。这个企业有自己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有自己的医院,有自己的宾馆,有自己的电影院和大礼堂,有公共浴室。90年代的时间,企业一般职工都两室一厅的套房,中层干部三室一厅,厂级干部都住的楼上小的房子(不是别墅)。医疗费全免,而且父母的医疗费可以报一半。用别人的话说,我一个穷教师从糠箩跳到米箩了,前途无量。第二年就被提拔为副科级秘书,第三年正准备任命我为办公室副主任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开。
当时是副科级秘书,除了为领导写材料,还分管接待等工作。经常接待各级机关的领导,虽然我们企业领导是正处级,但在那些机关工作人员哪怕是办事员面前,也还恭敬谦逊,陪吃陪喝。在我当时的价值观里,如果能到机关工作才是更好的选择,也离家更近一点。
1993年,我所在的市进行了公开选拔机关工作人员。好像是当时全国都在做这个事。我参加考试,进入全市100个人的人才库。后来进行双向选择进入了机关工作。
到机关工作十年后,我原来工作的那个企业卖给私人了,干部和职工纷纷下岗。再后来那个工厂被夷为平地,盖起来很多高楼。
轰轰烈烈的人才选拔好像就进行那么几次。我们那批人是碰运气进入机关工作的。这批人没有什么背景和关系,用现在的话说是“小镇做题家”。在当时,大多数是有关系进去的,不是干部的儿女,就干部的女婿儿媳。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而那些考进去的人,根本进不了他们的圈层,只有用比他们多百倍的努力,在努力中等待机遇或贵人相助。(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看我写的《一个寒门子弟在体制内的负重爬行》)
在单位第一次公开选拔中层干部中,我以笔试面试群众测评三个第一的成绩,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后来听说是一次意外。因为单位第一次搞这个方法,没有经验。笔试面试成绩公布后进行民主测评,公开唱票,一锤定音。结果只有民主,没有集中,领导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可想而知,这批被提拔的干部是不会被重用的。凡是群众拥护的领导都会反对。四年后我完全被边缘化,明升暗降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部门做一把手,正科级。用同事的话说,我被打入冷宫。尽管如此,我还是努力把那项工作做得在全省第一,多次受省主管部门的表扬和肯定。
在这个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八年,期间六次陪跑副处级干部选拔,有一次都进入考察阶段还是夭折。
我完全可以选择躺平混日子,一个草根子弟,没有背景没有关系,能有个正科级已经谢天谢地了。可能是不服输的秉性难移吧。50岁的时候,组织上找我谈话,上级机构要在另外一个地级市组建一个新机构,如果去的话可能对我的发展会有帮助。
二十多年前不像现在,50岁以后还被提拔是常有的事。要说这个对我没有诱惑是假话。但更多的是出于无奈,如果不听组织的安排,还在原来的单位工资,就只能在冷宫中躺平10年以后退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单位总体上还算是风清气正,但是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也不是那么简单。忍辱负重做牛做马,苦干两年后才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至此,我在正科级的岗位上已经叱咤整整十年。
因为身体原因,后来又被安排到我家所在地单位上班,退居二线。得到单位领导和组织的关心,二调退休。
因为是地主后代,农村人,我的大半辈子多难曲折,但我从来不怨恨谁 ,能够做的就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洪流,逐浪而行,奋斗不止。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