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云、听风:湖南郴州气象赋能文旅发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09:18 2

摘要:在日出染红天际的那一刻沉醉,在云海翻涌如潮的瞬间惊叹,在雾凇晶莹闪耀的林间流连,在星光铺满夜空的宁静中许下心愿……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跟着天气去旅行”,一场因气象而起的文旅新风尚正悄然兴起。气象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宽了旅游场景的边界,也为文旅产业注入

回龙山景区。蒋杨阳摄

在日出染红天际的那一刻沉醉,在云海翻涌如潮的瞬间惊叹,在雾凇晶莹闪耀的林间流连,在星光铺满夜空的宁静中许下心愿……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跟着天气去旅行”,一场因气象而起的文旅新风尚正悄然兴起。气象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宽了旅游场景的边界,也为文旅产业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地处南岭与罗霄山脉交汇处的郴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与气候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8.1%,汇聚110余处风景名胜,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这里不仅展现着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风貌,还孕育出许多独特的小气候现象。这些差异化的自然禀赋,正在转化为郴州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生态文旅名片的重要优势。

雾漫小东江。郭立亮摄

气候资源赋能,打造特色IP

每年5月至10月的清晨与傍晚,位于郴州东江湖游客中心至东江大坝之间、长约12公里的小东江水域上空,常常云雾缭绕、水汽升腾。因景致如梦似幻,这一气象奇观被誉为“中华奇景”——雾漫小东江。

“‘雾漫小东江’的形成,是气温、水温、湿度和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郴州市气象台副台长周宜卿介绍说,小东江的水源来自东江电站发电时释放的深层冷水,常年水温维持在8℃至10℃。当气温与水温之间形成一定温差,且空气湿度较大时,水面便容易泛起层层薄雾,造就这如仙境般的迷人画卷。

东江湖景区因地制宜,将这一天然气象现象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雾漫小东江”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据景区统计,来东江湖旅游的游客中,超过八成都会前往这一景点拍照打卡,记录下如画风景。

除了东江湖的雾景,郴州回龙山同样以自然气象奇观闻名。“云海、日出、叠叠山峰,都是很好的景观。天气好的话,非常惊艳。”来自香港的李女士向记者分享了她在回龙山的所见所感,称被震撼的山景打动,并表示若下次时间充裕,一定要见证云海翻涌、满天星辰的壮美景象。

“回龙云海”“回龙日出”“夜间观星”并称回龙山三大自然奇观。这里年均超过200天可见云海;日出时分,受大气散射、空气微粒和尘埃含量、天气状况以及地形等多重因素影响,阳光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光影效果,是南方极具代表性的观日圣地。夜幕降临后,由于高海拔、少云天气与大气透明度高等条件加持,回龙山也成为理想的观星场所。

依托这些独特的气候资源,郴州市气象部门主动作为,深度挖掘本地生态气候价值,并积极推动其向旅游产业转化赋能。近年来,郴州重点开发了“雾漫小东江”“莽山云海雾凇”“仰天湖高山雾海”“回龙山日出云海”等一批具有差异化气象特征的旅游产品,提升了文旅品牌辨识度和吸引力。

郴州的旅游资源不仅限于自然奇观,桂东县以其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也逐渐成为避暑康养胜地。该地夏季平均气温为23.6℃,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空气质量优良。同时,当地还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如“华南第一热水温泉”汝城温泉和龙女温泉,打造“温泉之都”和“避暑康养”双重品牌。依照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泡汤的逻辑,郴州不断完善四季旅游业态,迈向全季节旅游发展模式。

气候资源的优势不断转化为旅游热度。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郴州全市共接待游客226.1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78.63%。纳入监测的32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86.2万人次,同比增长16.82%;实现营业收入达2.33亿元,同比增长15.05%。一系列数据,展现出郴州文旅融合与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显著成效。

景区环境监测屏。唐鹏摄

精准气象服务,护航文旅体验

清晨,回龙山景区入口热闹非凡,不少游客打开手机上的“郴心游”小程序,第一时间查看最新气象信息。当得知当天有可能出现云海奇观,游客们兴奋不已,纷纷加快脚步,迫不及待地登上山顶,期待与壮美云海来一场浪漫邂逅。

“回龙山云海”是一种独特且极具观赏价值的气象景观,素有“可遇不可求”之称。其形成过程极为复杂:当山体与云层之间的湿气不断上升,遇冷后迅速凝结为细小水滴或冰晶,随风飘浮于空中,最终汇聚成浩瀚云海。这一过程不仅依赖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更对气候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

为了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回龙山景区与资兴市气象局建立了密切合作。依托气象部门的科学分析和精准预测,资兴市气象局为景区提供未来48小时云海出现概率的专业预报。景区通过官方直播及时发布观赏指南和概率提示,帮助游客科学规划行程。

“有了气象部门的助力,景区就能随时根据情况做好游客引导和极端天气应对措施,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资兴市回龙山景区高级产品经理陈航洲说道。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提升景区管理效率,郴州市气象局每周定期向市文旅局发布《旅游气象服务专报》,提前预警未来一周的主要天气趋势。文旅部门据此协调各景区做好服务安排,并通过“郴心游”App及微信小程序第一时间发布气象信息,确保游客能够便捷查询、安心出行。

除了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气象部门还在防灾减灾方面为景区保驾护航。近年来,资兴市气象局持续推进回龙山景区的防雷安全与监测设施建设,对回龙仙寺、祭天台、观景长廊、云居酒店等重点区域的避雷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并新建一座六要素地面自动气象站和一套增雨焰炉,显著提升了景区的综合防灾能力。

资兴市气象局局长秦克强介绍:“回龙山属于雷电高发区,我们在景区共部署了7个避雷针、建筑顶部安装了避雷带,并配备了6套避雷器,大幅降低了雷击事故的发生率。”

在此基础上,郴州市气象局还联合文旅部门,在全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安装了19套自动气象站,配备气象电子显示屏,实时展示天气预报、气象预警、空气质量与负氧离子含量等关键数据。

针对景区运行需求,气象部门常态化提供日常天气预报、节假日专题预报及极端天气预警服务,还特别开设《旅游气象》电视节目,专门播报全市11个4A级及以上景区的实时天气,为游客提供精准、全面的出行参考。

南岭山地气候馆。蒋杨阳摄

科技赋能文旅,绘就发展新图景

走进安仁县的稻田公园,一幅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春赏油菜花海,秋看风吹麦浪,四季流转,各有风景。2023年,国家基本气象站及凤凰山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迁驻于此周边,气象服务随之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实践,守护着这片“四时皆景”的田园诗画,也为安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

有了气象科技的加持,这片丰收沃土不仅得到了有效保护,更被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安仁县气象局通过精准的大气扩散条件预报,助力全县空气优良率全年达97.5%。优良的生态环境催生了国家AAAA级稻田公园的成功打造,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成了“金山银山”,吸引着越来越多都市游客走进乡野,为安仁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郴州对“气象+生态+旅游”的探索还不止于此。依托独特的地形条件和丰富的气候资源,郴州市建设了全省首个以“南岭山地气候”为主题的气象科普馆——南岭山地气候馆。该馆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于一体,致力于提升公众气象科技素养与防灾避险能力。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的“气象体验营”“科普课堂”等沉浸式活动,正逐步成为气象科普新亮点。

在科普之外,郴州还着力提升气象科技的实战能力。针对东江湖区暴雨、大风、大雾等灾害天气频发的特点,2025年初,《东江湖区气象垂直观测和早期预警系统建设项目》顺利立项。该项目将构建高分辨率垂直观测体系,补齐湖区高空气象资料短板,为精准预警提供强大数据支撑,显著增强区域气象监测与应急响应能力,也为当地重大活动和交通运输安全提供更强保障。

与此同时,资兴市气象局也正将气象服务延伸至旅游体验。依托回龙山独特的云海资源,建立云海形成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模型,计划于2025年底推出《回龙山云海观赏指数预报》,实现未来72小时云海概率精准发布,打造“气象+旅游”新标杆,提升游客观景体验的确定性与满意度。未来,该模型还有望应用于更多自然景区,助力全市打造“高颜值、强体验”的旅游品牌。

气候资源正逐渐成为郴州文旅发展的“绿色引擎”。通过深挖气象IP、创新服务模式,郴州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文旅”融合之路。随着精细化气象服务的不断升级,这座南国山城的自然画卷将愈发动人,文旅产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共进。(记者林洛頫、实习生蒋杨阳)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