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演了我一半人生的宋雨走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4 10:19 2

摘要:宋雨,是2004年农历正月初四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浪漫的事》中的一个角色,饰演者是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朱媛媛。我作为该剧编剧之一,跟她有过短暂的接触,被她的幽默、风趣、活泼而打动。虽然交往不多,却一直在关注她饰演的各种角色。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默

宋雨,是2004年农历正月初四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浪漫的事》中的一个角色,饰演者是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朱媛媛。我作为该剧编剧之一,跟她有过短暂的接触,被她的幽默、风趣、活泼而打动。虽然交往不多,却一直在关注她饰演的各种角色。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默默地与癌症抗争了近5年,直到前几天英年早逝,给众多喜欢她的观众留下了永久的悲痛和无奈。

不由地想到:网上天天都有那么多谣言,为什么这次却不是?她那么优秀,难道不可以再饰演更多的优秀角色吗?她才51岁就撒手西去,是不是有点儿太早了?她于5月17日上午11点39分离世,却直到4天后的21日上午11点54分才被媒体报道出来,这4天之内,是她的丈夫辛柏青为了她走得有尊严而努力吧,但落实了她“丧事从简”的遗愿,却让广大热爱她的观众们感到多么遗憾——那个零緋闻、零污点的优秀演员,那个永远在大众面前“演谁像谁”的文艺工作者,那个演了我一半人生的“浪漫”二姐,那个在剧组里最活泼开朗、只要在场就能给演职人员带来欢快笑声的朱媛媛,是真的走了……行文至此,虽然已是朱媛媛去世的第二天上午,我还是忍不住又一次潸然泪下。

那还是2002年春季,我在北大中文系读博期间,人民日报社筹备成立影视中心,到北大挑人挂了“八博士创作室”的牌子,我有幸入围。首选项目是根据湖北省大冶市一个民间传说写作电视剧《寡妇堤》剧本,一行人从北京出发去大冶前,当我得知做编剧的只有我一个人时,悄悄地往行李箱中塞了两个吸奶器。当时还没有“文旅融合”“城乡融合”等概念,但回头想想,那就是我参与的第一个“文旅融合”“城乡融合”案例。后来,《寡妇堤》在央视一套“午夜剧场”播出,反响不大,我却极幸运地被导演推荐给了他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时的同学杨亚洲。

在北京亚运村的汇园公寓,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杨导与臧希臧里签了约但没完成的剧本《浪漫的事》完成了,其间很多细节略去不表,只简单谈一下创作过程:当时,电视台热衷于播放两类片子,一是韩剧,二是古装剧,缺少老百姓看的日常生活题材剧。我不了解前期剧本搁置的具体原因,只知道工期有点儿赶,工作模式是四五个人讨论,确定角色、身份、关系、故事主线、矛盾冲突等,然后由我执笔,一集一集限时完成。因为他们几个是一边看外景、谈演员一边跟我一起讨论剧本的,不管夜间谈到多晚,我必须执笔完成才能睡觉,经常是两手放在键盘上,就已经坐着睡着了,有时候突然被他们的说话声吵醒,有时候被谁拍一下肩膀叫醒,我会抱歉地说“抱歉又灵魂出窍了!”接着用冷水洗把脸继续敲起了键盘。

我在考到省城攻读文学学位之前,曾在县城做过中学教师,即使已经成为北大中文系的30多岁博士生,但我的小家庭由于收入太低,违背计划生育政策私生的女儿才刚刚一岁,只能努力维持着。因此,我在电视剧《浪漫的事》中把自己的经历一分为二,一半给了倪萍饰演的大姐宋雪,她担任中学教师;另一半给了朱媛媛饰演的老二宋雨,她与老公吴德利“为了生活得更好,不停地忙碌着”。剧本刚刚完成一半,导演和其他主创们还在时而讨论剧本、里面外出看景时,演员们就陆续进入汇园公寓了。

倪萍、朱媛媛、何冰等都是一个一个单独前往的,给人留下最美好而又深刻印象的就是朱媛媛,她对谁都不摆架子,是那么友善、活泼、开朗的一个人,只要她在,永远听到的都是她讲的笑话。后来该剧在2004年初开播,在当时网络尚不发达之时就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多个电视台的多个频道反复重播,杨亚洲导演因为此剧被官媒定义为“平民导演”,正是因为此剧的主人公是普通的母女四人。关于该剧的命名,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为电视剧诞生50年录制的专题片《献给热爱电视剧的人们》,杨导与我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进行了解答,虽然剧名为“浪漫的事”,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浪漫不止于花前月下,更在于每家每户、一草一木、一粥一饭之中。剧中马鲲鹏饰演者、演员许亚军也参与了节目录制,他在发言时不只回顾了剧组的欢乐时光,还特意提到了他和包括朱媛媛在内的演员们之间在剧组聊天时因为太热闹而忘了时间的场景,即使是耽误了拍戏进度,杨亚洲导演也不生气,每次都会问“你们聊完了吗?……”

聊不完的。即使朱媛媛肉身翩然离去,但她的作品还都在啊!即使演员们不在一起拍戏了,但观众们还都看着呢!不但《人民日报》和央视频等官媒,而且其他各大官方媒体和无数个自媒体平台都在说,她貌似走了,但她还在我们大家的心中活着啊!而且,她比以前更忙了,被播出的作品更多了,被评价的更高了——这位活了半个世纪,演了许多角色的演员,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满含深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把她所有的积蓄都没有留给家人,而是捐给了需要治疗的病人。

关于朱媛媛在剧中的声台形表、技艺技能、表达效果及与其他演员的互动交流,所有观众都看在眼里。我作为剧本的“最后一棒”主笔,在观剧时惊喜地看到,她真的把一位普通家庭出身、勤奋、善良却又被经济所困的小媳妇演“活”了。当第一集用平行蒙太奇把妈妈打电话的镜头对准了正在化妆的她,告诉她当天是外甥飞飞的生日,她立即给“贫嘴”丈夫吴德利发出买礼物的指令,警告他再也不能从宾馆圣诞树上偷摘免费的挂饰,两人之间的机智对话,既显出了她对妈妈和姐姐组成的家庭地位的维护,又包含着她对想给“大姐”的儿子买礼物财力却不允许的自怜,所以不得不像大多数女孩子那样,把怨气撒在了吴德利身上。没想到飞飞走丢,花钱买的礼物作为重要道具出了镜,全家却因小孩丢失乱成了一团糟。随着剧情发展,姐妹三个的爱情与婚姻出现了各种问题,单身的老母亲却与邻居老头儿结了婚,而亲生父亲、妈妈天天挂在嘴上的超级优秀的援苏专家,则是作为“背景人物”永远挂在墙上的,三个女儿在妈妈终其一生对丈夫的高度赞誉中长大,一直都在按照心目中爸爸这位优秀男人的标准衡量其他男人,现实中的男人在三姐妹眼中又怎么可能不打折扣呢?正常的家庭,就应该夫妻双方共同把孩子抚养长大,成家立业,无论“丧偶式育儿”还是“丧妻式育儿”,都是应该批判的。感谢朱媛媛在片中的小脾气、小抱怨和小动作,把既自信又自卑的二女儿演得活灵活现,一方面,她是援苏专家的女儿,尽管在宾馆当服务员的岗位很普通也很辛苦,但她的自信是长在骨子里的;另一方面,比起当教师、工资高、有优秀老公又有可爱儿子的大姐比起来,她虽然时时都有掩饰不住的自卑,却又经常以自信甚至自负把自卑掩盖,作为一个剧中角色,她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作为一个有性格有特点的个体,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有那心没那命”的一个代表性的人。

若干年间,随着《浪漫的事》反复重播及与主题曲《最浪漫的事》相互给力,该剧在观众中及媒体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大家共同热爱的朱媛媛来说,不就是如此吗?作品还在,生生不息!正如很多官媒及网友纷纷在网上表达的那样,朱媛媛并没有走,只要她的作品还有人欣赏,她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今天,我以这篇小文纪念她,祝愿她一路走好,并祈祷天堂没有病痛,她那么友善、开朗的一个人,一定还会受到欢迎,并且不会感到孤单。(王彦霞)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