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俄罗斯的套娃遇见陕西的蓝田玉,当广西的螺蛳粉邂逅格鲁吉亚的葡萄酒,一场跨越山海的地理标志盛宴正在西安上演。2025丝路(陕西)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展不仅是一场商贸盛会,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每一件地标产品都是解码地域文明的"地理密码",讲述着人与自
当俄罗斯的套娃遇见陕西的蓝田玉,当广西的螺蛳粉邂逅格鲁吉亚的葡萄酒,一场跨越山海的地理标志盛宴正在西安上演。2025丝路(陕西)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展不仅是一场商贸盛会,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每一件地标产品都是解码地域文明的"地理密码",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故事。
从云南建水紫陶的千年窑火,到广东香云纱的古老染整技艺,再到尼泊尔颂钵的空灵回响,这些地标产品承载的是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陕西子洲黄芪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而福建安溪铁观音的茶文化更是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这些产品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品质,更在于它们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浪潮中,地理标志产品恰似文明传承的"诺亚方舟",守护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展会上,柳州螺蛳粉年出口40国的成绩单,与俄罗斯巧克力收获的采购意向形成有趣呼应。这揭示了一个新趋势:地标经济正在重塑国际贸易格局。与传统大宗商品贸易不同,地标产品的流通带动的是文化价值、技术标准和品牌体系的深度对接。甘肃定西宽粉的"甘味"标准与意大利帕尔玛火腿的认证体系,本质上都是品质承诺的文化表达。这种"以质取胜"的贸易模式,为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国际贸易秩序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展会呈现的"直播带货+文化体验"新模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当建水紫陶匠人的拉坯过程通过直播间传向世界,当陕西绞股蓝的采摘场景化作短视频传播,地理标志产品正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突破时空界限。这种"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传播方式,不仅拓展了市场边界,更让年轻一代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或将进一步提升地标产品的溯源可信度,让每一件产品都能讲述自己的"数字身世"。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丝路地标展启示我们:地理标志保护不应是封闭的"独奏",而应是开放的"交响乐"。建议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地理标志互认机制,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建设跨国产业联盟。让陕西苹果与哈萨克斯坦小麦对话,让波斯地毯与苏绣切磋,共同制定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标准。
从长安到罗马,从古丝绸之路到"数字丝绸之路",地理标志产品始终是文明交流的使者。让我们以此次展会为契机,共同绘制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图景,让凝结人类智慧的地理标志产品,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桥梁。
编者按:时代在变,声音多元。从2025年5月1日起,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正式推出《读听·评述》栏目,以深度观察、多维解读和理性评述,记录社会变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观点纷杂的时代。我们期待以专业视角梳理现象背后的逻辑,以开放姿态聆听不同群体的声音,以建设性态度探讨发展路径。《读听·评述》将融合文字、音频、数据与互动技术,打造兼具思想性和传播力的内容产品,让思考更有价值,让讨论更具建设性。
时代向前,我们与您同行,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来源:读听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