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1日,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连续三次发布声明,针对网络热传的"被查官员家中发现大量金砖"传闻进行官方定性。经南宁海关、纪委监委等多部门联合核查,确认该消息为恶意编造的网络谣言。此次舆情事件始于某自媒体平台发布的配图文章,声称在南宁海关某官员家中搜查
2025年5月21日,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连续三次发布声明,针对网络热传的"被查官员家中发现大量金砖"传闻进行官方定性。经南宁海关、纪委监委等多部门联合核查,确认该消息为恶意编造的网络谣言。此次舆情事件始于某自媒体平台发布的配图文章,声称在南宁海关某官员家中搜查出成堆金砖,相关图片后被证实为影视剧截图拼接。该谣言在24小时内获得超过500万次浏览,衍生出"贪官熔炼金砖藏匿""涉案金额超十亿"等十余个版本。
舆情发酵过程中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首先,谣言传播与韩勇案宣判形成叠加效应,部分网民将5月19日宣判的2.61亿贪腐案件与海关系统进行不当关联;其次,境外社交平台出现刻意混淆时间线的对比图集,将2017年某黄金走私案现场照片与本次谣言混为一谈;再者,个别网络大V采用"疑问式造谣"手法,以"求证"名义扩散未经核实信息。自治区网信办监测数据显示,谣言传播高峰期曾出现每分钟3000条相关讨论的异常流量。
此次事件暴露出三个深层次问题:第一,重大反腐案件宣判后的舆情余波管理存在盲区,公众对反腐成果的期待易被利用;第二,新媒体时代造谣成本降低,AI换脸、深度伪造等技术加剧了信息核实的难度;第三,部分群体对公职人员存在刻板印象,容易形成"有罪推定"思维定式。值得关注的是,南宁海关近三年廉政通报显示,该系统违纪违法案件已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2024年立案数较2020年下降67%。
面对新型网络谣言挑战,广西当局采取了三级响应机制:第一时间通过省级平台定性辟谣,协调三大运营商发送公益短信覆盖2300万用户;第二层级由司法部门对7个恶意造谣账号提起刑事自诉;第三层级启动"清朗2025"专项行动,建立公检法数据共享的谣言特征库。这些措施使相关话题热度在48小时内下降94%,但仍有15.7%的受访者表示"宁可信其有"。
从韩勇案2.61亿巨额贪腐的司法审判,到本次金砖谣言的迅速处置,折射出我国反腐败斗争与网络空间治理的双重深化。事实表明,既需要保持"打虎拍蝇"的高压态势,也必须筑牢网络空间的法治防线。当前正值《网络安全法》修订关键期,此次事件为完善网络谣言综合治理提供了鲜活案例。唯有坚持事实为基、法治为本,才能在维护官员个人合法权益与满足公众知情权之间找到平衡点。
参考资料:
1. 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三次声明(来源: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2. 南宁海关近五年廉政数据通报(来源:海关总署内网简报)
4. 网络谣言传播数据监测报告(来源:自治区网信办)
5. "清朗2025"专项行动方案(来源:广西政法委文件)
声明:本文内容均为本作者原创,但文章中有部分图片(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