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零跑汽车宣布累计交付突破70万辆,成为新势力第四家达成该里程碑的企业。从2019年首款车型S01上市至今,其以平均每年超10万辆的增速追赶头部品牌。这一成绩背后,既有全域自研体系的支撑,也暗含新能源市场结构性机遇的释放。
2025年4月,零跑汽车宣布累计交付突破70万辆,成为新势力第四家达成该里程碑的企业。从2019年首款车型S01上市至今,其以平均每年超10万辆的增速追赶头部品牌。这一成绩背后,既有全域自研体系的支撑,也暗含新能源市场结构性机遇的释放。
产品矩阵:精准卡位价格敏感型市场
零跑当前主销车型集中在8-15万元主流价格带,占比达72%。T03以7.98万起售价累计贡献32万辆销量,C11/C12通过增程/纯电双版本覆盖12-20万元家庭市场,新上市的B10则将激光雷达智驾方案下探至10万元级。这种“阶梯式产品布局”既避免与比亚迪形成直接对抗,又填补了特斯拉在下沉市场的空白。
全域自研:成本控制与技术迭代的博弈
零跑自研比例超70%,涵盖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芯片(凌芯01)、电池包封装等核心环节。2024年财报显示,其单车研发摊销成本较理想汽车低42%。但技术下探策略也带来隐忧:端到端智驾系统仍依赖地平线征程3芯片,与华为ADS 3.0的多模态感知存在代际差距;增程版C11的NEDC油耗较理想L7高出0.3L/100km,反映能效调校短板。
渠道下沉:轻资产模式的双面效应
采用“直营+城市合作伙伴”模式,2025年Q1门店达789家,85%位于三四线城市。这种轻资产策略使其单店运营成本仅为小鹏的1/3,但售后网络覆盖滞后——2024年J.D. Power调研显示,其服务满意度低于行业均值12个百分点。海外市场依赖Stellantis集团渠道,但欧洲认证周期比比亚迪长6个月,影响交付节奏。
来源:襄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