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深圳志愿者石欣获全国道德模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11:48 2

摘要: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表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石欣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公益救援志愿者,石欣带领队友们一次次向险而行,展现出急人之危、义不辞难的见义勇为精神。他也是团市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表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石欣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公益救援志愿者,石欣带领队友们一次次向险而行,展现出急人之危、义不辞难的见义勇为精神。他也是团市委组建的“深圳志愿宣讲团”首批讲师,参与多次走进企业、学校、社区的宣讲活动。他组织创立的深圳山地救援队(后改名为“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已成长为具有综合性救援能力的社会应急力量,成为深圳志愿服务的一张亮眼名片。

从登山爱好者到公益救援志愿者

石欣是国内首批获得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称号的户外登山爱好者之一。踏入公益救援领域,恰恰缘于对登山的热爱。

石欣说,登山这一类户外运动,存在一定危险,因此登山爱好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增强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这其中就包括自救和救助队友。2003年,石欣开始参与一些寻找迷路登山者的应急救援行动。他认为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既能钻研精进知识,又能帮助别人,让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深圳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组织下,石欣与伙伴赶赴灾区支援。灾区群众的坚韧不拔和众志成城的精神让石欣和伙伴们深受触动。此后一年,石欣多次往返深圳和四川,常常是返深处理完工作事务或家事,便又赶回四川忙碌。正是这次经历让石欣意识到,救灾、救援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想着“专业的事应有专业的人来做”,2009年,石欣组织创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队,2012年在市民政局注册为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简称“深圳公益救援队”),并先后担任秘书长、会长。

尽管这支民间自发组织、全员皆志愿者的队伍并非职业救援队,但他们的技能水平一点儿都不“业余”。队员们自掏腰包,多次参加国际救援教练联盟(IRIA)、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家地震紧急救援培训中心等机构的各种救援课程。这支队伍在多项急救赛事中斩获佳绩,从单一的山地救援队成长为民间综合型专业救援队。

在石欣的带领下,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由创队之初的62人发展到现有在册正式队员767名,下设信息指挥中心、特勤部、行政外联部等5大部门及山地救援队、高空救援队、医疗辅助队、城市搜救队、水上救援队、应急通讯队6支专业队伍。

参与公益救援多年,石欣有不少故事。2010年在云南大理的一次山地救援行动可谓是最惊险的经历之一。当时,一名登山游客迷路失踪,当地组织3000人次救援力量搜索12天仍然没有进展。接到求助后,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立即启动跨区行动机制,派出包括石欣在内的8名队员驰援。他们在进山第二天发现失踪人员背包,第三天就找到了事主的遗体。然而,山地环境复杂、峡谷陡峭,在下撤过程中,石欣因抓空差点掉下悬崖,所幸及时抓住藤蔓,最后被同行队友和村民向导拉了上来。

“户外行动难免有风险,最重要的是通过日常坚持训练和行动时的系统机制来控制风险,避免转化为危险。”现在,石欣便是那个控制风险的人,每次参与队里的救援救灾行动,他大多扮演指挥员的角色,汇总信息并决策统筹,凭着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竭力让每一次行动更高效、更安全。

坐镇指挥中心统筹调度并不轻松,“即便熬到深夜已经很困,也只能坐着合一下眼,不敢真的睡着。”石欣回忆,2021年河南水灾期间,他连续一周多坚守指挥中心,不分昼夜地工作,调度人员与物资,组织价值近600万元的救灾物资支援前线。尽管累极了,但当看到前方队员传回的视频,受灾村子里主动请缨保卫堤坝的老党员和志愿者穿上了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送去的专业救生衣,那一刻,石欣感到,一切努力都值得。

▲点击阅读《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石欣:应急救援的“最强大脑”,志愿助人的坚强后盾》

建队十余年,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不仅为深圳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作出贡献,在“山竹”台风、粤北水灾等灾害中展开救援救助,他们的行动足迹还远达省外乃至国外,缅甸、土耳其、老挝、尼泊尔等地的重大灾害现场也有他们的身影。每次行动,队员们都要向单位领导请假,向家人“申请”,有时还需自行承担部分费用。

把安全意识种子播撒在人们心中

这些年,石欣因投身公益救援获奖累累,“广东省首批五星级义工”“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深圳市百优义工”“鹏城慈善感动人物”……但与荣誉相比,更让他高兴的是,在公益救援事业里,他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默默坚守的队友。“没有救援行动的时候,我们志愿者就去巡山,去学校、社区普及安全急救知识、防灾知识,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每年训练、学习和宣导活动的总次数接近3000次。”

而在不胜枚举的救援行动、安全宣导和应急保障工作之外,石欣最自豪的是,他和队友们为应急知识的推广普及和社会应急救援的标准化建设作出了一些努力。2017年,完成《深圳第一响应人》培训教材编写工作,随后开展多期师资培训,获得证书的“深圳第一响应人”走进社区公园开展宣导。2020年,石欣等队员参与编写国家应急管理部《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分级测评标准》《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建设规范》。2024年12月,石欣带领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作为应急管理部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试点单位,顺利完成全国首个建筑物倒塌搜救1级和山地搜救1级两个方向的测评工作,为全国社会应急力量规范化建设树立了标杆。

石欣并未满足于此。他希望,深圳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未来既要“接地气”,也要“走出去”。一方面,建立孵化更多基层的社会应急力量,这样不仅能在事发第一时间更快响应,还能带动更多民众参与公益救援;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参与国际救援救灾行动,“为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贡献中国力量,在世界舞台展示中国形象”。

编辑:熊靖雯

来源:青春深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