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从城乡蝶变到业兴人和,解码汕头文明跃迁之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12:30 2

摘要:距离汕头第一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要追溯到2016年。时年5月,汕头正式启动创文强管行动,全力推进全域创建、常态创建和长效创建,开启了长达数年的“创文长跑”,推动城市颜值和文明内涵持续提升。

5月23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汕头被正式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距离汕头第一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要追溯到2016年。时年5月,汕头正式启动创文强管行动,全力推进全域创建、常态创建和长效创建,开启了长达数年的“创文长跑”,推动城市颜值和文明内涵持续提升。

汕头一湾两岸城市风光优美宜人。张伟炜 摄

九年来,汕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岁月从来不负奋斗者。持之以恒地努力,让汕头在全国文明“大考”中,终获殊荣。

作为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反映了汕头文明城市建设的显著成效。

再启新征程,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将为汕头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以更开阔的胸怀拥抱未来、走向世界。

以文靓城,培育文明土壤

一城文明风,满目皆美景。

春夏时节,漫步在汕头的城市街头,道路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穿行山水环绕的乡间村落,沃野广袤、村景如画。在这座海滨城市,文明土壤正悄然滋养着市民的日常生活。

这片肥沃的文明土壤,从多年前开始培育。2016年,汕头提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开展一系列改造环境、完善设施、修建道路、整治交通等惠及民生的创建活动,当地城市面貌和营商环境明显改观,城市形象持续提升。

汕头道路环境焕然一新。资料图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抓起,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的变化。细数创文以来的城乡蝶变,汕头始终践行着人民城市理念:先后完成中心城区67个积水点整治,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71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60个、公园广场259个,建成“口袋公园”115个、长者饭堂170家……城乡环境的蝶变,让“宜居安居”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获得感,有效提升群众居住、出行、生活休闲体验。

此外,汕头持续优化道路交通秩序,通过打造智慧停车泊位、开辟桥下空间等举措,新增公共停车位2.1万个、假日临时停车位1.1万个,让群众“停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道路秩序井然、城市环境亮丽,这是许多汕头市民近年来的直观感受。汕头通过焕新增绿、见缝插绿等举措,持续夯实“绿色家底”,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社区体育公园等一应俱全,满园春色不再与市民隔墙而望。一个个公园和广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焕发新生,成为汕头文明城市的生动注脚。

今年3月份,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在练江流域潮阳段被发现,成为汕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练江水质日渐向好的有力见证。

生态美则城市美,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汕头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绘就一幅绿水绕城、青山如画的生态画卷。练江被评为“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南澳县青澳湾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海湾4个优秀案例之一、莲阳河入选水利部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名单……众多荣誉的背后,是汕头持续刷新的城乡“颜值”,以及市民日益提升的幸福感。

白海豚“组团造访”汕头海域。资料图

九年来,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更转化为文旅融合的强力引擎,为火热的文旅市场增添了一抹文明底色,小公园开埠区、内海湾广场轮渡、妈屿岛、南澳岛等地持续开展生态保育、文化传承、产业创新等举措,成为海内外游客来汕头必到的网红旅游景点。

以文润城 赓续文明根脉

文明根脉,赓续延绵。

人与城市以文脉相连,彼此影响、相互滋养。汕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侨乡文化、海洋文化、非遗文化等交相辉映,一砖一瓦记录着历史印迹,一村一巷镌刻着文化记忆。从时光长河中走来,汕头始终将文明二字融入城市文化,如古树根脉深植城乡肌理。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汕头是广东“侨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文明故事的窗口。近年来,汕头不断加大对侨乡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力度,并积极引侨资、汇侨智、聚侨力,进一步提升汕头“侨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文明声名远播海外。

打造好全球潮人精神家园,是凝聚侨心、打好侨牌的重要一环。每逢节假日,汕头小公园人流如织、人声鼎沸,作为老城的文化地标,这里见证了百载商埠的历史光辉。近年来,汕头以“绣花功夫”做好小公园顺昌街区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赓续城市文脉,让传统文化得以强势出圈。

小公园吸引游客如潮。陈斐仪 摄

除了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创新,汕头聚焦基层所需、百姓所盼、群众所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目前,汕头已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1167个,延伸建设华侨文化、红色文化主题文明实践基地(点)118个、实践带7条,为群众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从一到十到百到千,汕头不断拓宽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范围,将文明实践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厝边头尾”的第二个家。

2024年,汕头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约5.6万场次,惠及群众超162万人次,打造“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列活动品牌,设置学科学理论、听“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故事、体验特色文化、守护百年古树、过佳节过暑假等5个活动场景,用心意新意满满的活动让文明实践为群众所乐所盼。

在小公园,文化讲堂传承文脉;在渔船上,“百千万工程”故事入耳入心;在榕树下,潮乐潮曲余韵悠长……从城市的文化地标到乡村的文化广场,汕头用文化润泽城乡,用精神滋养人心,让文明浸润城乡每一处角落,使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拥有更深层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文善城 绽放文明之花

“五一”期间,汕头各大景区客流如潮,环卫工人、志愿者等穿梭大街小巷引导市民文明出行,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无痕旅游”的理念……一幕幕暖心的画面,成为游客与汕头双向奔赴的文明风景,让文明之花在鮀城大地热烈绽放。

创建惠民,创建靠民。

近年来,汕头鼓励志愿者和服务组织参与文明实践,形成全民文明实践的良好局面,以志愿服务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汕头构建起“1+8+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全市近107万名志愿者依法有序开展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扶弱济困、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民服务。张晓宜 摄

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小公园志愿者协会为市民游客提供茶水、旅游咨询等便民服务;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移动发廊爱心义剪”……一场场志愿服务随着文明新风融入百姓生活,广大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点点微光汇聚成文明之光,为城市文明“加分”。

美德温暖世道,典型滋养心灵。

近年来,汕头大力选树先进典型,营造好人辈出、全民向善的文明新风,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工作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市共培树道德模范、汕头好人等先进典型446人次,其中获评省级荣誉73人次、国家级荣誉7人次。

在榜样的指引下,“汕头好人”层出不穷,“好人精神”遍布汕头大地。

“这棵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棵树,更是当年最好的瞭望台。”在龙湖区龙祥街道的一棵老榕树下,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学生陈锐洲现场为师生们口述古树历史。

这是汕头开展百校守护百树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守护百年古树”系列活动的生动剪影。该市结合当地实际、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等,联合开展古树下的课堂、古树的传说等百场守护活动,不断做大文明实践“朋友圈”,让青少年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宣传者、发动者。

汇聚文明实践合力,汕头推动全民参与到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全过程,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城市的每一处角落。如今,漫步在汕头街头,弯腰捡垃圾、出行时各行其道等现象日益普遍,文明礼让蔚然成风,与日益优美的城乡环境相映生辉,描绘出一幅幅美好而动人的生活图景。

以文兴城 共享文明硕果

一座城市文明不文明,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志愿者们都很好,我有什么事打电话,他们就会来帮我解决!”年逾八旬的肖玉英洋溢着满脸笑容和欣慰,对“汕头呼援通”连连称赞。“汕头呼援通”作为全省首创的长者呼援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多年来通过电话专线、智能手表,平台24小时服务的公益电话专线等服务,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紧急援助服务。

“各位嘉顿社区工作的叔叔阿姨,你们想方设法地为我们带来惊喜和欢乐,让我们的假期变得有趣、有意义,谢谢你们!”这是嘉顿社区收到孩子寄来的一封感谢信。该社区开展“彩虹公益课”品牌项目,从暑假延伸到全年,课程内容涉及绘画、音乐、书法、手工制作等,惠及儿童超3400人次。

“彩虹公益课”丰富孩子课余生活。资料图

此外,汕头市文明办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众关切领域和重点群体,融合各类文明实践场景创造性培育互惠、特惠、普惠项目,重点打造“同在阳光下”“阳光热线”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带动各区(县)分别培育了“护航心灵逐梦成长”“小候鸟·保优护航计划”等项目,寓教育于服务,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文明为城市添彩,也让乡村愈发宜人。近年来,汕头结合“百千万工程”,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中的润心铸魂作用,村晚、“村BA”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汕头将持续推进创建助力“百千万工程”,让全市乡村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移风易俗蔚然成风,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提供有力探索。

城市文明是城市所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近年来,汕头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摆在突出位置,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特区的重要举措,通过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文旅融合,以文明创建的力量助推汕头高质量发展。

路通、景美、业兴、人和,这是汕头人民最真实的感受。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 “幸福长跑”,是一趟永不停歇的“自我提升”。以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汕头将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进阶,助力岭南大地结出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果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家园,真正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