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神曲和经典老歌并排起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13:54 2

摘要:在短视频平台主导的视听时代,音乐传播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构。一方面,各类网络神曲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各大平台,成为算法精心培育的“听觉快消品”;另一方面,发行多年的老歌频频“复出”,在数媒土壤中焕发第二春。这两种现象共同勾勒出短视频时代音乐传播的全新图景—

图片由AI生成

文 | 张巫佳淇

在短视频平台主导的视听时代,音乐传播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构。一方面,各类网络神曲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各大平台,成为算法精心培育的“听觉快消品”;另一方面,发行多年的老歌频频“复出”,在数媒土壤中焕发第二春。这两种现象共同勾勒出短视频时代音乐传播的全新图景——音乐的价值似乎不再由创作时间、艺术价值决定,而是由其在数字生态中的适配度定义。

究其根本,无论是网络神曲的即时爆红,还是经典老歌的延迟翻红,其底层都遵循着相同的传播逻辑。

首先是短视频平台算法的无差别筛选机制。《APT.》在72 小时内播放破亿,网友称其旋律明快,具有随性洒脱的“高能量”;《一笑江湖》作为舞蹈《科目三》BGM,一时席卷网络;《人鱼的眼泪》则因“非主流”“回忆杀”的话题时隔多年再次翻红登上热搜……算法平等地为所有音乐提供“爆款机会”,其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传播支点。

其次是依托碎片化的内容适配,音乐通过“15秒黄金段落被赋予某种指代意义,实现高效传播。《一路生花》被誉为“考研上岸”专属BGM;《最好的安排》被称为“迈巴赫进行曲”;《叮咚鸡》被誉为“撞车专属BGM”……短视频将音乐解构为一种可拼接的听觉模块,新旧作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最后则是社交货币的创造性转化,网友通过二次创作赋予音乐新的意义。《八方来财》与《两只老虎》混搭成“两只佬仔”被戏称为“抗抑郁神曲”;《人鱼的眼泪》被贴上“青春疼痛文学”标签,前奏一响勾起众多人的回忆;《超级英雄》则因“土嗨”特质引发“go go go出发喽”的玩梗狂欢。当音乐成为社交互动的接头暗号,其传播便突破时间限制,成为连接各个圈层的文化符号,并激活新的情感共鸣与群体认同。

尽管传播机制相似,网络神曲与经典老歌在生命周期上却呈现鲜明对比。

网络爆款《跳楼机》《APT.》等生命周期通常较短,在网络快速翻红后快速沉寂——它们如同快消品一般可快速满足用户的瞬时需求,却因缺乏深层价值而迅速被算法淘汰。

与之相反,老歌则呈现出“间歇性复苏”的状态。《天下》《超级英雄》等作品具有“波浪式生存”特征,其发行初期可能反响平平,但会在特定社会情绪(如怀旧风潮)、文化热点(音综翻唱)的传播中反复翻红。狼戈2007年创作的《苹果香》在2023年新疆旅游热中播放量超百亿,证明经典旋律具备一种储存功能,总能找到新的时代接口而迸发出新的光彩。因此,二者传播逻辑的同构性与传播周期的差异性,为我们探索音乐传播的优化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即需在二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点,构建音乐产业新生态。

当《APT.》的机械节奏与《苹果香》的悠扬旋律在同一个信息流中争夺注意力时,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场传播方式的变革,更是对音乐本质价值的重新定义。

在这个算法主导的时代,音乐产业正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追求即时爆发的“听觉快消品”,另一边是渴望永恒传唱的经典之作。然而,真正的出路或许在于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在看似矛盾的两极之间构建全新的音乐生态

一些歌曲的翻红告诉我们,速食与经典之间并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歌曲《苹果香》指代的是狼戈父亲的故乡“苹果之乡”新疆伊犁,这首歌也是为纪念其父亲而作;《奢香夫人》歌颂了明洪武年间传奇女性奢香夫人维护地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丰功伟绩。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经典的音乐品质,又具备了适应短视频传播的旋律悠扬、朗朗上口的特质,最终在数字土壤中焕发新生。这种具备韧性的音乐产品,恰恰代表了未来创作的方向——既能满足算法时代的传播需求,又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当《八方来财》这样的网络神曲在几周内完成从爆红到过气的生命周期时,《奢香夫人》却能在沉寂十余年后迎来二次爆发,这种对比凸显了音乐产业需要重新思考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维度。

音乐产业的未来,应该是一个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算法不再只是流量的“分配者”,更要成为优质内容的“发现者”;创作者既要掌握短视频时代的创作密码,又要坚守音乐创作的艺术本心;听众既可以享受即时满足的快感,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深度审美的能力。

在这个记忆越来越短暂的时代,音乐的终极价值或许正在于其超越时间的能力。当速食音乐重塑大众的审美习惯时,那些真正杰出的音乐作品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它们既能精准捕捉当时最鲜活的情绪脉动,成为时代精神的即时注解;又能在时光的淬炼中沉淀出超越时空的文化价值。在速食与经典的光谱之间,寻找到那个既能满足即时快感又能承载永恒意义的平衡点——这种穿越时间的能力,正是音乐艺术最珍贵的特质,也是对抗文化速食最有力的武器。

当越来越多的内容沦为转瞬即逝的数字尘埃时,那些兼具即时感染力与持久生命力的作品,终将在时间的检验中证明自己的价值,找到回归听众心灵的永恒之路。这不仅是对音乐创作的最高期许,或许也是在这个记忆易逝的时代里,我们能够留给未来最珍贵的文化礼物。

来源:音乐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