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李后强:以“四渡赤水智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4 14:12 2

摘要:我多次来到古蔺,每次来都有新感悟。昨晚在党校散步时,猛然发现对面和后面的山形很像一幅幅人头群雕,仿佛能看到一些熟悉的红军将士的侧面,有鼻子有眼睛,形态十分逼真,让我非常震惊!先烈们似乎在问我们来这里干什么?

以“四渡赤水智慧”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我多次来到古蔺,每次来都有新感悟。昨晚在党校散步时,猛然发现对面和后面的山形很像一幅幅人头群雕,仿佛能看到一些熟悉的红军将士的侧面,有鼻子有眼睛,形态十分逼真,让我非常震惊!先烈们似乎在问我们来这里干什么?

古蔺山形(李后强供图)

我先后参与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前期谋划工作,也组织过“鸡鸣三省会议会址”课题调研,对泸州特别是叙永、古蔺等地非常熟悉。古蔺县的“蔺”字有三种说法。一是指蔺草,就是“灯心草”(学名:Juncus effusus)。唐代在此地设羁縻蔺州,即因盛产蔺草而得名;二是指姓氏“蔺”,如战国名臣蔺相如,古蔺县的“蔺”可能与当地蔺姓族群或历史人物相关;三是认为“蔺”与彝族扯勒部落有关,该部落以“蔺”为名,世代居住于此,因此地方得名。我比较倾向于“蔺”字与彝族有关的说法,因为过去这里彝族很多,甚至有些红军首长都有彝族基因。从植物象征来看,蔺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能在恶劣环境中生长,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蔺草的茎可编席、造纸,叶可系物,根可制刷子,体现了“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从文化寓意来看,“蔺字”包括热心、进取、积极向上,象征着不断追求进步和成功的精神。蔺草的多种用途体现了其“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寓意着善良和助人为乐的美德。有学者认为,凡是适合“蔺草”生长的地方,也适合酿制美酒,所以古蔺盛产名酒,还有“八子登科”特产。总之,“蔺”字不仅代表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植物,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力、坚韧、智慧、勇敢、宽容、奉献和进取等美好品质。“蔺”字既体现了古代植被特征,也融合了历史地名与民族文化元素。我多次讲到,共和国不会忘记泸州!

古蔺县地图(图源: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四渡赤水的历史价值在于“四渡赤水智慧”,对于我们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被毛泽东称为“平生得意之笔”,也被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赞为“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这场战役使中国革命从被动转到主动,是关键性的胜利和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践与升华,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体现了“实事求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思想。这场战役锻造了革命队伍,凝聚了精神力量,为长征胜利凝聚了民心,许多参与战役的将领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这场战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直接保障了红军北上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亚洲战场的关键支持。这场战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智慧,以及“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今天纪念这场战役,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激励后人坚定理想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一、“四渡赤水智慧”的核心内容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掌握方法论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战役,其蕴含的“四渡智慧”不仅是军事战略的巅峰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艺术、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的集中展现。不但提出了过河的任务,而且建造了“桥”与“船”,这一智慧体系涵盖战略决策、战术执行、领导力及群众路线等多个维度,被称为“四渡赤水智慧”(“四渡智慧”),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一)从战略思想来看,是灵活应变与目标导向的统一

1.动态调整的战略思维。四渡赤水的核心在于“以变制变”,通过四次渡河行动的反复迂回,打破敌军围堵。例如,一渡避敌、二渡歼敌、三渡调敌、四渡甩敌,始终根据敌情变化调整战术,体现了“避实击虚”“声东击西”的辩证思维。这种灵活性与《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思想高度契合。

2.目标明确的战略定力。尽管战术上灵活多变,但战略目标始终清晰——保存实力、突破封锁、北上抗日。这种“方向不变,方法万变”的智慧,既避免了盲目行动,又确保了最终目标的实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四渡赤水示意图(图源:人民网)

(二)从战术方法来看,是矛盾利用与资源整合的极致

1.借力打力的矛盾策略。红军充分利用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如川军、黔军、中央军的地盘争夺),通过佯动、牵制等手段调动敌军,形成突围空隙。例如,三渡赤水时大张旗鼓西进,诱使敌军主力西调,为四渡创造机会。

2.资源匮乏下的创新突破。在物资短缺、装备落后的条件下,红军以“运动战”弥补实力差距。例如,通过快速机动、夜间行军、简化装备等方式,以3万兵力牵制40万敌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红军四渡赤水主要领导人(杨明强摄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三)从领导艺术来看,是统一指挥与民主决策的结合

1.集中统一的领导权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得到巩固,中央政治局通过多次会议(如苟坝会议)统一决策,确保行动一致性。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是战役胜利的关键。

2.民主决策与基层信任。红军在战术执行中注重听取基层意见,例如通过侦察兵反馈调整路线,同时依靠群众支持(如百姓协助架桥、提供情报),形成军民一体的战斗力。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杨明强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四)从哲学内核来看,是实事求是与矛盾转化的实践

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摒弃教条主义,从实际地形、敌我力量对比出发制定策略。例如,放弃原定北渡长江计划,转而采取机动战术,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哲学观。

2.矛盾转化的辩证思维。将被动防御转化为主动进攻,通过“走打结合”将敌军的优势转化为劣势。例如,二渡赤水时回师东进,以歼灭战提振士气,扭转被动局面。

“四渡赤水智慧”是多重维度的综合体,既有军事战术的精妙,又有哲学思想的深邃;既依赖领导核心的权威,又依托群众路线的根基。它不仅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更是一种应对复杂挑战的通用方法论。“四渡赤水智慧”主要体现在“自适应性”和“自主创新”。核心在于“灵活机动、主动求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因势而变、顺势而为”的智慧和战术思想,体现了战略主动权的极致运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局势的宝贵经验。四渡赤水的胜利,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毛泽东摒弃教条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独立自主”与“群众路线”结合。四渡赤水孕育了长征精神的核心要素: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牺牲精神、集体主义情怀,展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这种精神不仅塑造了党的政治品格,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动力。

《巴蜀史志》2022年第5期“四渡赤水”专刊(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挑战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其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扎根中国实际。例如,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则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新征程中的风险与挑战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地缘冲突、科技封锁)、国内发展的不平衡(如区域差距、产业升级压力)、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如人口老龄化、数字化治理)。这些挑战要求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增强历史主动。

三、“四渡赤水智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一)坚持战略主动,把握历史机遇

四渡赤水的关键在于“主动创造战机”。当前,中国需在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例如,通过“新基建”布局数字经济,以“双循环”战略应对全球化逆流。这要求领导干部具备“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敏锐性,在危机中育新机。

(二)坚持人民至上,夯实发展根基

四渡赤水的胜利离不开群众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例如通过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健康中国”提升民生福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三)坚持独立自主,增强发展韧性

四渡赤水打破了“洋顾问”的指挥,坚持走自己的路。当前,中国需在核心技术(如芯片、人工智能)上实现突破,避免“卡脖子”风险。同时,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以制度型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守正创新,统筹安全与发展

四渡赤水的战术创新(如声东击西)启示我们,发展需兼顾安全。例如,在数字经济时代,需完善数据安全体系;在生态领域,需推动“双碳”目标落地,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

四、新征程上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战略思维,提升领导能力

领导干部需从四渡赤水中学习“全局谋划”与“底线思维”。例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既要推动东部创新策源,又要支持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避免“一刀切”政策。

(二)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

借鉴四渡赤水的“灵活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例如,通过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放管服”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三)推进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将长征精神融入现代化叙事,例如通过影视、文创产品传播红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全局与局部

四渡赤水的胜利是“整体战”的结果。当前,需协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例如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绿色转型重塑经济结构,以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

1935年3月21日,毛泽东同志从永乐镇的麻柳滩渡口过古蔺河进入贵州境。图为麻柳滩红军渡口,今古蔺县永乐镇麻柳村6组(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陈浩平 摄,图源:四川省情网)

五、四渡赤水智慧”对古蔺的现实意义

四渡赤水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新时代的教科书。它昭示我们:无论面对何种挑战,唯有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中国实际、依靠人民力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把握主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既需要传承红色基因,更需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正如四渡赤水以“绝地反击”书写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古蔺篇章也必将以“自信自立”的姿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红色文旅资源的开发与经济转型

古蔺是四渡赤水的重要途经地,二渡、四渡均发生在太平镇、二郎镇一带。当地依托太平渡渡口、二郎滩等遗址,建设四渡赤水纪念馆、红色旅游线路,将革命历史与生态旅游结合。例如,赤水河红军大桥(世界山区峡谷最高塔悬索桥)成为网红地标,带动旅游业发展。

(二)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实践样本

古蔺曾是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但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文旅产业、白酒产业),实现从“穷困边区”到“西部百强县”的跨越。例如:郎酒产业,依托赤水河生态和红色文化,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带动就业和税收。特色农业,蔺州甜橙、手工面等农产品通过红色文旅推广,远销国内外。

(三)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传承

古蔺通过太平渡陈列馆、岩桑沟兴桥遗址等场景,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除此,还修缮多个四渡赤水遗址遗迹,丰富教育课程,吸引党员干部学习“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校将四渡赤水故事纳入课程,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

(四)加强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红色文旅推动古蔺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升级。交通网络:赤水河沿线的古蔺至贵州习水高速公路贯通,促进区域联动。民生工程:政府投资改善红军村饮水、电网等设施,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五)历史经验对基层治理的启示

毛泽东同志在战役中展现的“灵活应变”“群众路线”等策略,对古蔺现代治理具有借鉴意义。生态治理:借鉴“避实击虚”思维,重点治理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酿酒水源。乡村振兴: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旅游规划与建设,如太平镇村民通过开办民宿、经营农家乐增收。

四渡赤水示意图(图源: 钧正平工作室)

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升思维能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掌握运用科学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是强化“量子思维”理念,从“牛顿思维”转向“量子思维”(测不准原理、波粒二象性、观察者效应),在“测不准”中把握“确定性”,正如西点军校将“四渡赤水”列为经典案例所揭示的,这种智慧跨越时空,始终能为人类应对不确定性提供启示。

二是强化世界上“没有难题”理念,只要您真正“开心”、开窍,打开“心结”,所有难题都是伪命题,一切问题都是主观问题。

三是强化世界上“没有内卷”理念,只要您足够优秀,优质资源永远稀缺,“内卷”发生在平均值以下,导致1+1

四是强化世界上“不缺钱”理念,关键是“缺思想”,只要您有赚钱的项目,要把握资本的趋利性、增值性、流动性、转换性等特点。

五是强化世界上“不缺人才”理念,只要您有慧眼和法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是人才,人人可以成才、成“佛”。

六是强化“深度学习”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主动作为,形成“自组织”特征,不断试错、不断改正,不断升级。

七是强化“自适应”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学会改变,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克服“经验主义(刻舟求剑)”,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八是强化“辩证思维”理念,把弱势变为优势,做“小而美”“小而强”“小而优”的县域经济、美丽县城。

2025年5月作者李后强在古蔺留影

在AI时代,国家、地区、个人的先进与贫富会重新定义。要重新梳理发展方略,为自己找到准确个性与定位。要提升思维层次,由低维到高维(莫比乌斯环、克莱因瓶),从做产品到做品牌、做标准、做信仰,引爆亮点,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技”和“杀手锏”。自然不足人工补、特色不足创新补、实力不足开放补、名气不足宣传补。要针对消费者的新需求,创造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心价比”“情价比”。

总 结

四渡赤水战役不仅是军事史上的丰碑,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革命智慧的集中体现。对古蔺而言,其现实意义体现在“四渡智慧”、战略思维、顶层设计、红色文旅开发、乡村振兴、精神传承等多个维度。通过纪念这场战役,古蔺不仅能赓续红色血脉,将历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还能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此文系李后强教授2025年5月23日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在川历史价值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泸州古蔺长征寻踪采风活动”上的主旨发言)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作者:李后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方志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