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告显示,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市场需求回升,整体增长加速。其中,三大主要产品品类——基础手环、基础手表以及智能手表均实现增长,成为推动市场扩张的主要动力。
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数据及榜单呢?
Canalys:2025年Q1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增长13%
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4660万台。
报告显示,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市场需求回升,整体增长加速。其中,三大主要产品品类——基础手环、基础手表以及智能手表均实现增长,成为推动市场扩张的主要动力。
小米重回全球第一,出货量增长44%至870万台。苹果位居第二,Apple Watch出货量同比增长5%达到760万台。华为稳居第三,其出货量同比增长36%达到710万台。三星出货量同比大增74%至490万台。
乘联分会: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85.0万辆,新能源占比过半
乘联分会发文综合估算,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约为185万辆,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98万,渗透率维持在52.9%左右。
此外,今年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与此前预测完全一致。其中新能源全月零售90.5万,同比增长33.9%,渗透率51.5%,较上月保持稳定。
机构: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2%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的推动。与此同时,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这一增长主要受到了苹果、vivo以及一些未进入前五名的手机品牌的影响。
在市场份额方面,三星以20%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全球市场,紧随其后的是苹果,市场份额为19%。三星的Galaxy S25系列和苹果的iPhone 16e的发布,为这两个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小米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以2%的同比增长率位居第三,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本土市场中国的强劲反弹、零售扩张和更新的产品组合。
Counterpoint指出,从地区来看,亚太地区仍然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最大贡献者,占全球出货量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日本市场,在苹果和三星设备的强劲需求推动下,同比增长了29%。此外,2025年第一季度,北美地区的增长率最高,同比增长了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旨在减轻关税影响的OEM出货量增加。
Canalys:2025年Q1全球TWS耳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8%
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发布报告称,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市场实现强劲反弹,出货量同比增长18%,达到7800万台,创下自2021年以来最高增长率。
苹果继续在北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50%,其生态系统优势和健康功能整合成为关键驱动力;在全球市场占据23%,同比增长12%始终位于榜首位置。
小米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TWS耳机出货量首次突破900万台,同比增长63%,市场份额创新高至11.5%。
三星通过Galaxy系列和JBL系列的增长,占据7.1%的市场份额,其子公司Harman收购Sound Units(包括Bowers & Wilkins),显示出进军高端市场的野心。
华为通过强化品牌形象、售后网络和渠道策略,重塑竞争格局,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为470万台,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为6%。
TrendForce: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突破400万辆,年增39%根据TrendForce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全球纯电动车(BEV)、插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和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车合计销量达402万辆,年增39%,新能源车占第一季全球汽车销售比例为18.4%。
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267万辆,年成长45%。比亚迪市占率为15.4%,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市占率为12.6%。第三名吉利(含吉利、吉利银河车系)市占率达6.9%,整体销量年增达443%。小鹏第一季近半数的销量由平价车型Mona M03贡献,助力其名列第六名。新上榜的品牌小米,以单一车型即跃至第八名。
插电混合式电动车销售为135万辆,年成长28%。第一名的比亚迪品牌市占率约38.7%。理想汽车排名第二,市占率为6.7%,吉利受惠于吉利银河车系呈现季增61%、年增158%,排名首次来到第三名。此外,奇瑞市占率为3.6%,问界为3.2%。
TrendForce表示,2025年第一季的新能源车表现稳定,全年的预估销量为1,947万辆,年增19.6%。
机构:HBM4制造难度提升,预计溢价超30%
据市场调查机构TrendForce调查显示,AI服务器需求持续加速HBM技术的发展,三大供应商均积极推进其HBM4产品路线图。
TrendForce指出,HBM4引入了更复杂的芯片设计,由于I/O数量显著增加,芯片尺寸也随之增大。此外,一些供应商也在转向基于逻辑的基片架构以提升性能,这两个因素都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作为参考,HBM3e的首发价格溢价预计为20%;而HBM4更高的制造难度预计将使溢价超过30%。
在强劲需求的带动下,TrendForce预测2026年HBM总出货量将超过300亿Gbps。随着供应商加大产量,HBM4的市场份额预计将稳步增长,并最终在2026年下半年超越HBM3e成为主流解决方案。预计SK海力士将以超过50%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而三星和美光则需要进一步提高良率和产能,以缩小在HBM4竞赛中的差距。
SEMI:人工智能驱动Q1半导体资本支出同比增长27%
SEMI和市调机构TechInsights在报告中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半导体资本支出(CapEx)环比下降7%,但同比增长27%,因为制造商继续在支持人工智能驱动应用的先进逻辑、HBM和先进封装领域进行大量投资。2025年第一季度,与存储器相关的CapEx同比飙升57%,而非存储器CapEx同比增长15%,突显了行业对创新和韧性的关注。
报告显示,晶圆厂设备(WFE)支出在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9%,预计在第二季度将再增长12%,这得益于对支持人工智能半导体快速采用的先进逻辑和存储器生产的强劲投资。
测试设备订单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6%,预计在第二季度将增长53%,反映出人工智能和HBM芯片测试的复杂性和严格性能要求的提高。封装和测试设备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受益于行业对更高密度集成和先进封装解决方案的推动。
另外,与资本设备投资增长相一致,全球晶圆厂产能正在上升,报告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超过每季度4250万片晶圆(以300mm晶圆当量计算),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7%。中国大陆在所有地区中继续领先于产能扩张,尽管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
机构:LG OLED电视Q1市场份额达52%,连续13年领跑市场
据全球科技产业研究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LG共出货约704,400台OLED电视,占全球OLED电视出货总量的52.1%,位居第一。三星电子排名第二,占30.8%;索尼公司排名第三,占7.1%。
与去年同期相比,LG OLED电视出货量增长了12.4%,市场占有率上升了0.6个百分点。
在营收方面,LG电子同样领先,占据47.2%的市场份额,三星电子为35.4%,索尼为8.8%。
LG的市场主导地位主要归因于其超大尺寸OLED电视的强劲需求,尤其是80英寸及以上产品,在该细分类别中占比高达63.6%。
4月份我国集成电路增加值增长21.3%
根据国新办近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4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6.1%,制造业增长6.6%。
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和3.9个百分点。
4月份集成电路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3%和19%。从产品来看,4月份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60.7%和29.5%。
机构: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互连技术产值将突破400亿美元
据TrendForce的研究预测,2025年,生成式AI将更深入地融入日常生活,全球主要电信运营商如SK Telecom和Deutche Telekom等将向普通用户推出代理式AI服务。TrendForce预计,到2025年,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的全球产值将同比增长14.3%,突破400亿美元。
随着DCI产值的逐年增长,800G和1.6T光收发模组等元件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在全球DCI产业链中,上游主要厂商集中在雷射光源元件、光调变器、光感测模组、雷射二极体元件、光纤缆线等的开发与生产;中游则由光通讯交换器、光收发模组大厂组成,如Cisco、Nokia、中际旭创等,再供货至Ciena等DCI方案厂商。
来源:王树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