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以来,连续3年降雨和河道来水偏少,云南面临严峻的水资源考验。截至2025年4月底,全省平均降水量仅89.4毫米,较常年同期锐减23.9%,河道来水量也同比减少17.2%。面对“旱情发展迅速,与春灌关键期重叠;局地水源不足,城乡供水受到影响;旱涝并存,
2023年以来,连续3年降雨和河道来水偏少,云南面临严峻的水资源考验。截至2025年4月底,全省平均降水量仅89.4毫米,较常年同期锐减23.9%,河道来水量也同比减少17.2%。面对“旱情发展迅速,与春灌关键期重叠;局地水源不足,城乡供水受到影响;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特点异常明显"的特殊挑战,云南省以系统思维构建抗旱防线,通过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已累计解决47.45万人因旱影响供水问题、14.9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问题,累计灌溉农田1668万亩,实现了干旱之年城乡供水无虞,春灌用水无忧,在保障民生用水、护航春耕生产中交出亮眼答卷。
及时响应
抢抓抗旱保供“主动权”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抗旱工作,每当全省抗旱保供水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刻,均作出批示指示,周密安排部署蓄水和抗旱保供水工作;4月21日,水利部动态分析研判旱情发展态势形势,针对广西、云南及时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省水利厅锚定“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确保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确保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安全”目标,于4月21日对昆明市等10个州(市)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组织各地持续开展的“五个层次供需水平衡分析”,将需水账、可供水账、可补水账细化到县域,精准核算供水缺口到乡镇,及时对城乡抗旱保供方案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加密水文应急监测,组织地方水文部门增加辖区内河流的低水流量监测和土壤墒情监测,各水文分局投入227人116台套设备开展枯水监测137站次,确保数据精准、快速直达决策一线,为抗旱调度赢得宝贵时间。
未雨绸缪
构筑抗旱保供“战略储备库”
早在2024年后汛期,省水利厅便以“蓄水就是保民生”的前瞻性思维,锚定90亿立方米蓄水目标。通过一库一策精细化调度,综合运用拦、引、提、调等手段,汛末库塘蓄水量达到90.39亿立方米,较近5年均值多蓄4.3亿立方米,为此后抗旱保供水作了充分准备。
从2024年8月起,全省启动供水风险"大排查"行动。水利部门按照"优先启用存量工程、深度挖掘水源潜力、适度新建应急项目"原则,对冬春供水形势进行全域研判,指导昆明、曲靖等重点城市编制应急调度预案。同年12月,在省政府分管副省长牵头组织下,全省今冬明春抗旱保供水方案正式出炉,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抗旱保供水体系。
旱情发展后,省水利厅持续加强雨情、水情、墒情、农情和存量水资源滚动预报,动态分析研判旱情发展态势,累计发布6条河流枯水蓝色预警,做好“两江流域”来水预测预报。省水利厅牵头协调推动昆明市和曲靖市完成交易量最大的跨州(市)区域用水权单笔交易,4月23日曲靖市车马碧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与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签订价值125万元、2500万立方米交易协议,车马碧水库在5月10日开始有序放水,放水预计将持续至5月30日,进一步提升了昆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立体作战
打出抗旱保供"组合拳"
云南省纵深推进“地下找水、天上要水、山泉引水、应急调水、全民节水”五个行动,在昆明、曲靖、大理等重旱区,已建成的151口应急井、290处山泉引水工程和139个调水项目同步发力,直接保障170.2万人饮水安全。总投资8001万元的53个新建应急供水项目,在4月30日前全部建成通水。数据显示,今年因旱影响供水人口峰值较2024年下降71.3%,这些"解渴工程"发挥关键作用。
气象部门则打响"向天要水"攻坚战,截至5月20日,累计实施飞机增雨55架次、地面作业1010点次,增加降水量约17.15亿立方米。
节水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开设“网上会诊”“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中国行”专场直播,全方位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
在农村供水保障方面,重点关注偏远山区、集中供水工程无法覆盖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一老一小”群体,精准测算保障能力和保障时间,因地制宜制定完善供水保障方案,通过集体送水、群众拉水、供水站集中供水等方式,确保饮水安全"不漏一户"。依托12314监督举报平台等渠道,今年以来已办结群众反映的356件饮水问题,办结率达98.9%。
护航春耕
筑牢粮食安全"水防线"
作为农业大省,云南省将春耕灌溉作为抗旱保供的重要战场。全省361处大中型灌区全面启动春灌行动,通过精准对接作物需水规律,精准对接作物需水时段和需水量,并根据水文气象预报、已播作物生育期用水需求和待播作物缺墒、可调配水量及预期来水量等情况,科学制定并动态优化灌溉计划,精细调度水库、泵站、水闸等水源工程,实现"能引尽引、应灌尽灌"。目前全省灌区已累计供水21.17亿立方米,保障1371万亩农田及时"解渴"。
在大理宾川灌区,数字孪生技术让灌溉管理实现"脱胎换骨"。工作人员轻点鼠标,41.32万亩灌区的用水数据实时呈现,春灌供水从“凭经验”转变为“看数据”。3月1日,宾川灌区开机灌水。目前,已累计供水3890万立方米,成功灌溉了34.7万亩水果、蔬菜等作物,为高原特色农业保驾护航。
春雷骤响,喜雨初临。4月28日以来全省已遭遇5次较强降雨过程,极大缓解滇东、滇东南、滇南地区旱情。从战略蓄水到智慧调度,从应急工程到民生兜底,云南省在“十年九旱”的严峻考验中,探索出一条"科学抗旱、精准保供"的新路径。下一步,云南将锲而不舍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水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全力以赴打好全省抗旱保供水主动战、持久战、攻坚战。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