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狂犬病发病数16年来首度反弹,专家疾呼:暴露后处置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4 14:26 4

摘要:5月23日,在广州召开的2025狂犬病防控新技术研讨会上,一组数据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我国狂犬病发病数在连续16年下降后,2024年出现“双增”反弹——发病数同比增加29.8%,死亡数上升12.6%。这一转折性变化为公共卫生防控敲响警钟。

5月23日,在广州召开的2025狂犬病防控新技术研讨会上,一组数据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我国狂犬病发病数在连续16年下降后,2024年出现“双增”反弹——发病数同比增加29.8%,死亡数上升12.6%。这一转折性变化为公共卫生防控敲响警钟。

伤口沾染带毒血液发病死亡离奇感染案例警示暴露风险

狂犬病死亡人数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排名前五,是造成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王鸣在会上讲述了一个特殊的感染罕见病例令人心惊:2014年,一名中年男子在协助处理亲戚被流浪狗咬伤的伤口时,其未愈合的拇指伤口沾染了带毒血液,54天后狂犬病发作死亡。

“这相当于间接被疯狗咬伤,”王鸣强调,“任何开放性伤口接触他人血液、黏膜分泌物都属高危暴露,必须立即规范处置。在可疑的狂犬病病毒暴露后,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伤口,并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必要时同时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而对比鲜明的是,被直接咬伤的亲戚因及时接种疫苗幸免于难。这一案例印证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康新观点:“如果暴露后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可将发病率降至1%以下,但部分人群仍存侥幸心理。”

广东数据揭示防控薄弱环节0-10岁被犬伤暴露者占比最高

狂犬病一旦出现症状,死亡率几乎达100%。康新表示,2007-2023年我国人间狂犬病发病实现16年连续下降,比如2005有3300例;2023年为131例。但是,2024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出现“反弹”,发病数增加29.8%,死亡数增加12.6%。

为什么会出现反弹,原因可能是复杂的。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发表的《广东省2019年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Ⅱ、Ⅲ级 暴露者免疫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提到,尽管Ⅱ、Ⅲ级暴露者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9.5%,但Ⅲ级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仅21.9%。

“被动免疫包括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主动免疫包括注射狂犬病疫苗。被动免疫制剂能在疫苗起效前快速中和病毒,对头面部伤口或免疫缺陷者尤为关键。”康新指出,该制剂抗体半衰期仅14天,理论上每人一生只需注射一次(免疫低下者除外),但实际使用严重不足。估计与这2种类型的免疫制剂制备时间长、免疫成本高等问题有关。

上述研究还揭示,儿童成为高危群体:0-10岁暴露者占比最高。可能与儿童防护意识薄弱、自卫能力有限、好奇心较大但逗弄方式不当、身高较矮、容易被动物抓咬伤的概率较大有关。因此,要加强儿童以及监护人的科普宣传和安全教育。康新呼吁加强监护人安全教育。数据显示,7-8月为暴露高峰,家犬致伤占主导,珠三角地区尤为突出。

专家解读狂犬病宝暴露后伤口处置

技术革新推动规范升级狂犬病疫苗品质达到国际水平

面对防控新挑战,我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作出重要调整。王鸣解读称:“新增‘2-1-1’免疫程序,将5次接种缩至4次,既减轻医疗负担,又提升依从性。”据悉,该程序首日接种2剂,第7、21天各1剂,全程保护力不变。

狂犬病疫苗是唯一用来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制剂。根据基质细胞不同,人用狂犬病疫苗划分为三代:原代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针对特殊群体,规范明确推荐人二倍体细胞疫苗。“这是WHO认证的‘金标准’,尤其适合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疫苗研发专家赵峰透露,国内已突破生产技术瓶颈,在技术引进基础上,变更生物反应器生产方式、改进纯化方式等,从而使产品符合国内对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相关要求,提高了疫苗的品质。让国产人二倍体疫苗品质达到国际水平。目前该疫苗单价约312元,全程4剂。

专家解读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

百元成本与百分百死亡的对比无法确认伤口是否带毒按最严标准预防

“一支狂犬病疫苗300元左右,而免疫球蛋白按体重计价,这对部分农村患者仍是负担。”康新坦言。但数据触目惊心:全球每年5.9万人死于狂犬病,我国农村地区50岁以上人群及15岁以下儿童占比突出。专家强调,暴露后立即用流水冲洗15分钟可使发病风险降低90%。

随着新版规范落地,防控重点转向基层执行力。从“粘膜”到“黏膜’”的一字之变,体现处置标准精细化——伤口内有狂犬病病毒才是真的暴露。“目前临床工作中狂犬病暴露的认定,是基于我国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而做出的综合判断。”康新说。

新版规范也指出,根据致伤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进行评估,犬、猫(流浪和家养)、野生食肉哺乳动物、蝙蝠属于高风险,被其伤及皮肤需开展暴露后处置。不过专家也认为,接种过2次及以上合格的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动物或从不与外界其他动物接触的家养动物仅需要观察。

康新强调,“目前尚无快速检测手段确认伤口带毒,必须按最严标准预防。”可以说,这是一场与100%致死率的赛跑,需要全民筑牢“暴露处置-疫苗接种-被动免疫”三重防线。

文、图 | 记者 张华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