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3日,昆山以一场史无前例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推介合作发布会,向世界宣告其“城市之心”的诞生。在苏州地铁11号线与沪宁铁路双沿线,青阳港中央商务区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亿元投资、250万平方米开发规模的蓝图徐徐展开。
2025年5月23日,昆山以一场史无前例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推介合作发布会,向世界宣告其“城市之心”的诞生。在苏州地铁11号线与沪宁铁路双沿线,青阳港中央商务区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亿元投资、250万平方米开发规模的蓝图徐徐展开。
这场被称为“昆山城建史上最大手笔”的规划,不仅意味着中国“最强县级市”将拥有180米地标总部、立体交通网络和1000亩滨水公园,更预示着这座工业巨人正在进行一场关乎未来的宏大布局。
回望1984年,昆山人在青阳港畔的东新街自费开辟3.75平方公里工业小区时,或许未曾想到,这条“昆山之路”会在40年后回归原点。2025年的数据显示,昆山以6.4%的GDP增速开局。但正如市委书记陈丽艳所言:“昆山像穿着不合身衣服的成长少年”,当城市规模达到Ⅱ级大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来到1.24万亿元(2024年)时,城市功能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显得不相匹配了,加快“产城融合”迫在眉睫。
青阳港中央商务区的横空出世,正是要破解“产强城弱”的世纪难题,在“昆山之路”的起锚地,重构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基因密码。
“首县”之憾:产业狂飙下的城建滞后
昆山的城市发展史是一部典型的“先产后城”的演进史。1978年,昆山还只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工业产值仅为周边县市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被戏称为苏州“小六子”。
面对这一窘境,昆山人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的决定:自费开发工业小区。1984年,昆山在老城区东面自费创办了工业新区,这里后来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县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几乎完全服务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单一,基础设施简陋,但正是这种“先产后城”的发展模式,为昆山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90年代,昆山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通过“拆笔记本电脑”招商的方式,坚持“缺什么、招什么”的精准招商策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初步集聚。这一时期,昆山城市建设开始有了初步规划,但整体仍显零散,城市功能与产业规模严重不匹配。
2000年后,随着台资企业大规模涌入,昆山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昆山出口加工区成功获批率先封关运作后,昆山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布局光电产业园。此后,昆山分别于2014年、2019年、2022年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台阶,成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天花板,并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创造了县域发展的多个“第一”。
然而,快速工业化带来的城市问题也逐渐显现: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人居环境欠佳、城市特色缺失,“产强城弱”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到过昆山的人对这座县级“大城市”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它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商圈、街区,也没有令人过目不忘的标志性建筑。
这种“尴尬”的感受,既反映了昆山作为最强县域经济体的发展特点,也暴露了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建设的滞后性。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昆山正试图通过青阳港中央商务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弥补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实现从“产业高地”向“城市之心”的华丽转身。
城市之心:在时空折叠处再造一座城
这一天终于来了。5月23日,昆山市青阳港中央商务区暨重点片区推介合作发布会举行,按照“产城人”融合发展要求,展示昆山城市精彩蝶变的愿景蓝图,打造一座让外来者称道、本地人自豪的现代化大城市。
昆山市委书记陈丽艳表示,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将打造一个与昆山百强县市之首综合实力相匹配、具有鲜明标识度和国际范的城市新地标和活力新街区。
这就是青阳港中央商务区的定位,它还有个更形象的表述——“城市之心”。未来这里将成为昆山最高端、最时尚、最便捷、最智慧的城市新中心。
青阳港中央商务区核心区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按照“一河两岸,四芯六片”的城市“创新矩阵”结构,地上开发规模达250万平方米,项目投资500亿元,形成总部商务区、环港商业区、中央品质生活区、青年创业园和两大生态宜居组团等六大功能板块,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创业的热土。
青阳港中央商务区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体育资源集聚,将在现有城市广场TOD、昆剧院、图书馆、妇幼保健院、城市公园等设施基础上,升级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学校,引进高品质国际学校,用高端教育资源凝聚片区人气。
生态韧性、全龄友好。青阳港中央商务区依托生态优势,将串联8公里黄金水岸,12公里慢行步道,构建1000亩蓝绿交织的环城滨水公园,实现“城区即景区”。
立体互联、智慧无限。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将采用复合交通,通过跨区微巴与地铁接驳,拓展轨交优势;建设2公里地下环廊,疏解地面交通,串联不同区块;5公里空中连廊,便捷办公交流,攀升多重视角,提升商业活力,兼顾运动健身;低空物流网络实现15分钟内智能配送。
潮流集聚、滨水活力。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将利用滨水空间,招引高能级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共享办公,发展首店经济、夜经济,通过亲水步道、艺术装置,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结合两岸资源和规划安排,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将优先实施西岸1.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630亩总部商务区和580亩环港商业区。
其中,总部商务区总开发规模59万平方米,将建设20栋高标准甲级写字楼,吸引金融办公、企业总部、科技创新者入驻,并打造5万平方米SOHO公寓和酒店,建设舒适创客社区。环港商业区作为先行启动区,总开发规模77万平方米,将建设180米地标总部,环港1公里岸线布局旗舰购物、米其林餐饮和亲水娱乐。
规划落地,美好将至:互联互通的垂直立体交通网络、商业网络和缤纷业态有机组合,智慧生态的步行友好街区;20栋超级办公塔楼与40万平方米产业办公空间相映成趣,无车化的慢行总部商务街区;全时段全场景的滨水生活新范式……
把目光重新切回当下,打在3D实景地图看昆山城区地图,在极为密集的大片社区和厂房园区中间,在朝阳中路和前进东路之间的青阳港两岸,我们看到一大片的“城市留白”。早在几年前,昆山人就开启了对青阳港片区的企业、住宅征迁工作。目前青阳港区域已累计完成企业征迁53家,建筑面积66.7万平方米,收回土地面积约1706亩;住宅、商业征迁388户,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征”分夺秒,为的就是在昆山中心区域腾出一片完整的、连片的土地,将青阳港片区打造成为新的城市中心。
时光悠悠,岁月不拘,不远的未来,这片土地上就将生长出昆山的“城市之心”。
青阳港中央商务区的开发建设,本质上是昆山对自身发展模式的革命性重构。当500亿元投资注入3.4平方公里土地,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组,更是城市基因的重新编程。从“产强城弱”到“产城人融合”,在时光折叠处再造一座城,昆山身未动,心已远。
梦想之核:在精神原点的涅槃重生
站在景王路大桥俯瞰青阳港,历史与现实在此奇妙交融:40年前,昆山人在青阳港畔播下工业化的火种;今天,他们在这里点燃城市文明的曙光。1984年开发区指挥部旧址与180米新地标隔水相望,3.75平方公里“工业小区”蝶变为3.4平方公里“城市之心”隔着时空交相辉映。这种空间叙事背后,是昆山人一“路”相传的精神根脉。
这条“路”就是昆山之路。
昆山之路,是昆山人硬闯出来的一条路,连接着过去的艰苦奋斗、当下的奋力拼搏和未来的无限美好。
“当年昆山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就是靠着一股钻研劲,把产品拆解开、研究透,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去年8月,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昆山调研时,精辟地概括了“昆山之路”的精神内核。
青阳港区域作为昆山开发区“第一站”,是“昆山之路”的物理起点,也是精神象征。青阳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立业之地、安居之所,一直激荡着“无问西东、敢为人先”的城市魂魄。从1984年自费创办开发区,到如今青阳港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昆山人始终保持着“闯”的勇气和“干”的担当,不断创造发展奇迹。
“昆山之路”的精神核心是“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1985年,昆山开发区首家外资企业落户时,道路尚未修缮,周边都是农田,工作人员为项目审批前往上海、南京100多次。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在青阳港中央商务区的规划与建设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在规划上,青阳港中央商务区不盲目追求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该高的地方高——比如一座180米高的地标性建筑;该低的地方控制在了50米、30米以下。从发布的示意图来看,站在青阳港远眺,不仅可以一眼望到城市天际线,周边建筑错落有致,一个更加丰富的城市形象跃然纸上。
在建设上,TOD综合开发模式的创新应用,通过建设高品质商务楼宇集群和明星商场,打造优质的宜居宜业街区,同时腾退老旧工业区,持续激活板块土地价值,实现了“一子落,满盘活”的效果。
围棋对弈中对那些极具智慧、精妙绝伦的下法称之为妙手。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在昆山城市发展中,可以称得上是历史性的“妙手”。它绝不仅仅是为这座城市增添一片街区、几十栋建筑这么简单,更是为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打造了一颗动力澎湃的引擎,擢升它的发展能级。此次发布会现场,就有43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优质项目成功签约,其中不乏招商蛇口、中亿丰集团、华润置地等众多行业龙头。
此外,此次发布会上昆山部分区镇作了重点片区、优质地块招商推介,涉及夏驾河片区、大渔湾科创先导区、玉山历史文化片区、花桥轨交商贸中心、正仪戏曲文化片区、锦绣客厅·立讯科学园等重要区域。这正是昆山“老城区焕新、新片区塑形、全领域激活”战略思路的重要一环,推动构建“城市主核一重点片区一功能节点”的现代化Ⅱ型大城市架构。
城市的本质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建设为龙头的城市焕新发展战略,既是昆山“二次创业”的冲锋号,也是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
当“城市之心”的蓝图变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将为全国县域现代化提供更具示范意义的“昆山方案”,续写“昆山之路”的新传奇。
(转自凤凰网江苏 编辑:晚秋)
来源:发现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