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观察】乡村IP,引爆乡村振兴新商业(附案例与方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16:31 3

摘要:“村晚”“村咖”“村BA”“村播”“村超”“村马”...一批“村”字IP的诞生,拉动了乡村经济,造富一批乡村产业,并正逐渐成为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新风口、新商业。

乡村需要加速器。靠什么加速?产业、科技、人才、商业,甚至是IP。

这个说法一点都没错。

乡村IP是乡村振兴项目、操盘手、农民赚钱或资源变现的最好的工具。

“村晚”“村咖”“村BA”“村播”“村超”“村马”...一批“村”字IP的诞生,拉动了乡村经济,造富一批乡村产业,并正逐渐成为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新风口、新商业。

一、什么是乡村IP

何为乡村IP?乡村IP是指聚焦乡村文化元素、传统底蕴或特色产业等,来打造的品牌或形象化空间符号,以此点燃农村的文化脉动、幸福生活、产业发展。

乡村IP是基于自身的生态资源、特色产业、独特的历史文化、村落风貌等各类资源要素提炼出来的、具有本村特色的文化符号。

乡村IP的影响力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特别是“携手”村特色产业后,可以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吸引更多周边消费者前来吃、住、游、购、娱,打响本地产业集群化金字招牌。

当然,乡村IP不仅仅是一个事物的“知识产权”,或者是代表性的、可识别性的东西;乡村IP是基于自身的生态资源、特色产业、独特的历史文化、村落风貌等具有较强独特识别性的 “形象”认知。通过特色乡村IP打造,为每一个乡村找寻属于自己的魂,实现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二、乡村IP4大特征

每一个乡村IP都拥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化,才会在商业社会里成长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向:

1、地域性

乡村Ip基因就拥有地域特征,其包括地域人文、地域环境、地域风俗等等,这些地域特性帮助乡村IP培育和壮大。

比如,婺源篁岭鲜花小镇,将乡村晾晒农作物的农俗现象,打造晒秋景观IP符号,通过举办晒秋主题活动、摄影大赛等持续营销活动,晒秋景观IP不仅入选最美中国符号,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纷至沓来。

2、独特性

由于乡村IP的地域性,要强化乡村IP的独特性和差异化。同时,乡村Ip的独特性,帮助乡村IP的发展提供了差异化和吸引力,并为打造IP提供了基础和原动力。

3、传承性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每一个乡村IP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当地的产业、文化、习俗相关联,并相互依赖与传承。比如,贵州苗绣,传承了上千年的苗绣工艺和技艺,使得苗绣成为刺绣行业的宠儿。

4、产业性

乡村Ip根植于产业,才会大放异彩。乡村Ip与乡村产业的发展形成完美的统一与互补,并成为乡村产业的加速器,推动乡村产业跃迁。

比如,新会陈皮村,以新会陈皮为主导产业,素有“陈皮之乡”美誉,是中国国家地理地标产品,远销海内外,如今的新会陈皮,不仅是地方的金色招牌,还是实实在在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2018年,“新会陈皮”品牌价值为89.1亿元。

三、乡村IP遇到的问题

然而,乡村IP的发展非常不顺利。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00个县域推出过乡村IP或者花重金打造农业IP,然而真正能跑出来的不及5%,或者说屈指可数。那么,至少95%的包装费用、宣传费用都被打水漂。透视失败的案例,农业行业观察梳理了3点乡村IP遭遇的问题。

1、脱离实际

诸多的乡村IP失败都源自脱离实际、脱离资源、脱离本土化。这是非常要命的。

任何一个乡村IP的基因是本土化,或者说是本地资源的升级版,而是舶来品。否则,乡村IP很难持续性。仅能短暂的火爆,但随着光环褪去之后,项目失败是注定的。

2、自嗨性

其实,脱离实际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IP项目都是自嗨性,或者乡村IP项目都是政府形象工程,仅仅是满足领导的喜好或者政绩而已。

这种自嗨性乡村IP项目基本上都是短命的项目,不能产生收益之外,还会滋生骗取补贴或腐败等恶性事件。

3、不可复制

不可复制性不是乡村IP的优点,而是缺点。

能规模化的乡村IP才会更容易做强做大;那些不可复制的乡村IP,是走不出当地、很难成为全国性品牌IP或世界性品牌IP。

因此,打造乡村IP需要结合本土资源、从可变性、可创收、可规模化、可复制等角度去思考与运营,才是真正用IP思维破解乡村振兴的难题。

四、乡村Ip如何打造

乡村IP打造或者重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是某个环节或单一问题的破解。那么如何打造呢,农业行业观察团队梳理了4个乡村IP打造的角度,希望各位老板学习与借鉴。

1、从文化基因找IP

文化基因或者本地化资源是乡村IP打造的最好角度,结合本地文化与资源用商业化手段,对文化与资源进行升级包装。

结合当地文化资源优势,才能打造辨识度高的文化IP。要深入挖掘乡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基因,与时俱进找准与众不同的文化元素,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新业态、新模式进行创新融合。

比如,浙江的外桐坞村,借助独特的自然资源及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美院,启动了三个艺术公社及周边5家农户改建而成的艺术家工作室,有二十余位艺术家在此开设油画、国画、雕塑、陶瓷、摄影等工作室。

2、从人物历史找IP

以人物IP、历史IP、神话或传说IP也是独特乡村IP的角度,这些角度打造的IP显得具有独特性、唯一性、传播性。

比如,广东中山以名人文化打造文化名城,比如,中山是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杨仙逸、一代影后阮玲玉等名人的故乡。

3、从特色产业找IP

特色产业是乡村IP打造的重点,其中“产业兴IP,IP助产业”已经成为乡村IP重构产业、升级产业的重要路径。

比如,年旅游收入超12亿元的袁家村。袁家村围绕山西特色美食小吃产业打造了一个“家家有产业 人人有收入”的美丽乡村。探究其成功秘诀在于巧妙地将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生态。概括来说就是,以旅游为引擎,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而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又反过来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4、从商业创新找IP

以商业化的角度来重构乡村资源、乡村产业帮助乡村产业重生或重构。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加入新的文化资源或其他资源与本土文化资源相结合,生成新的IP。

比如,与马拉松结合形成“村跑”、与咖啡馆结合形成“村咖”,与篮球赛相结合形成“村BA”、与音乐相结合形成乡村音乐节。

农业行业观察认为,乡村IP是乡村振兴的方式创新,重塑的不仅仅是乡村,也带动了全国新文化和新兴产业的重构。比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与乡村产业、乡村文化的深度融合,裂变出新商业、新IP。因此,打造乡村IP要站着未来看中国,站在中国看世界。(文/逍遥子)

更多干货文章,请关注“农业行业观察”全媒体平台,创始人访谈、项目路演、项目推荐、品牌宣传、资源对接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