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国乒协突发高层人事变动:刘国梁辞任乒协主席,王励勤接棒。
2025年,中国乒协突发高层人事变动:刘国梁辞任乒协主席,王励勤接棒。
马龙被破格晋升副主席。
这一调整恰逢洛杉矶奥运会备战周期启动,
引发网友对国乒管理模式的热议。
半年前,61岁的卢森堡华裔选手倪夏莲。
在采访中承认1983年世乒赛让球曹燕华。
邓亚萍早年因身高被省队劝退的旧闻随之刷屏。
何智丽因让球出走日本争议再次被提及。
将三人的教练张燮林送上了风口浪尖。
这些跨越四十年的历史碎片,
在国乒改革窗口期形成共振。
当竞技成绩与个人权益碰撞时,
体育精神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2024年9月3日,61岁的倪夏莲在接受采访时首次公开当年的“让球”传闻。
她表示,在1983年世乒赛女子单打八进四比赛前。
作为主教练的张燮林找到她,要求她“让球”给国乒主力曹燕华。
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发网友热议,舆论哗然。
那年的倪夏莲刚满2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她凭借实力在第37届世乒赛中大展拳脚。
谁成想,在女单1/4决赛中,她遇到了自己的队友曹燕华。
两个人都是国家队的,谁赢都是为国争光。
原本是“谁赢都是为国争光”的内战。
却因赛前张燮林的“让球”要求蒙上阴影。
张燮林认为倪夏莲没有过多的大赛经验。
决赛时怕她面对韩国主力选手梁英子顶不住压力。
这可将倪夏莲难住了,一边是自己引以为傲的梦想,一边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教练。
倪夏莲犹豫不决下选择服从教练的安排,以1-3的比分输给曹燕华。
曹燕华不负众望,在决赛中以3-1的比分战胜梁英子,
夺得了女单冠军。
不过,这一结果让网友对国乒“公平公开”的口号产生质疑。
同年10月,体育媒体人杨毅进一步曝光。
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中,
王励勤1-4输给王皓是“让球”。
当时,国际乒联为了防止三面中国国旗同时在奥运会上升起。
规定同一个项目一个国家只能两人报名参赛。
中国队报名男子单打的是“两王一马”中的王皓和王励勤。
随后,国际乒联得寸进尺,为了避免中国队在决赛中会师。
国际乒联特意将王皓和王励勤分在上半区,
意味着两人只能有一人进决赛。
由于下半区比赛先行开打,韩国人柳承敏晋级决赛。
相比于柳承敏与王励勤的对决中,两人互有胜负来说。
柳承敏与王皓的对决,则是柳承敏全败。
于是半决赛时,张燮林直接下达命令要求王励勤让球给王皓。
让王皓进入决赛。
王励勤没有办法,只能让球。
决赛中,柳承敏一反常态,几乎陷入疯狂状态,每赢一个球都大声嚎叫。
反观王皓还没有适应奥运会决赛的巨大压力,失误频频。
就这样,王浩破天荒的第一次输给了柳承敏,
导致中国队仅拿下银牌。
这枚金牌的丢失,成了04年奥运会上中国队可惜的一枚。
这些 “让球” 事件在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甚至让部分人张燮林的决策产生了质疑。
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张燮林对中国乒乓球队做出的贡献。
邓亚萍四岁开始学习乒乓球,受父母身高的影响,个头比同龄孩子矮一截。
她在打球时,只有半个头能漏在球桌上。
为此,邓亚萍父亲邓大松给她找来了凳子,
让她站在凳子上打球。
1982年,邓亚萍凭借天赋在学校乒乓球比赛中斩获单打冠军。
父亲邓大松看到了她的潜力,毅然决然的给她办理了退学。
邓大松将邓亚萍送到了省队。
然而,仅过半个月,邓亚萍就被省队退了回来。
理由是邓亚萍身高太矮不适合乒乓球运动。
随后,邓亚萍没有放弃打球,
邓大松告诉她,身高不足就用步伐来代替。
后来市里要成立乒乓球队,邓大松带着邓亚萍有找上了门。
看到邓亚萍一米三的个子,却又不服输,能吃苦的性格。
教练这才将她留了下来。
邓亚萍抓住机会,仅凭一年时间就在全国少年比赛中,拿下两个冠军。
13岁时,省队更是借调邓亚萍参加全国乒协比赛。
她打败世界冠军童玲,
不久邓亚萍又在全国锦标赛夺得单人和团队冠军,一战成名。
因此,邓亚萍引起了国家队教练张燮林的注意。
他产生了将邓亚萍招进国家队的想法。
可由于邓亚萍当时一米四的身高,
遭到了国乒队其他教练的反对。
据网友了解,当时国家队教练组为了邓亚萍能否进国家队的事情。
教练组前前后后开了三次会。
有的教练甚至说:“张指导,你要注意我们国乒队的形象”。
听到这话,张燮林瞬间不乐意了。
他当场回怼:“这是打球又不是选美”。
张燮林这句话直接霸气外露,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回怼。
随后,没人愿意亲自带邓亚萍,张燮林就亲自带。
张燮林曾经说过:“邓亚萍个子矮,对方打过网的球在她台子上跳起来都比网高。
在我们内行人看来这些都是机会球”。
于是张燮林不断教习邓亚萍扣杀,以快攻为主,形成极具威胁的“小快灵狠”体系。
让邓亚萍身材矮小的特点形成优势。
随后,她通过多年的练习,在乒乓球界少有对手。
邓亚萍没有辜负张燮林的信任。
她职业生涯期间一共拿了18枚金牌,其中有是四枚奥运金牌。
有人说:邓亚萍“成也张燮林,败也张燮林”。
邓亚萍唯一一次输掉比赛也是因为张燮林。
1987年,主教练张燮林带领中国女乒前往印度参加第39届世乒赛。
中国女乒凭借实力,有三位运动员冲进了半决赛。
她们分别是戴丽丽、管建华与何智丽。
她们即将迎接的对手是韩国选手梁英子。
根据抽签结果决定,何智丽与队友管建华对打,
戴丽丽与韩国运动员梁英子成了对手。
张燮林考虑到何智丽曾是梁英子的手下败将,
戴丽丽能否战胜梁英子也是个未知数。
在比赛前,张燮林与教练团经过讨论后。
双方一致认为要让管建华打进决赛,为中国队争夺冠军就比较稳妥。
于是作为主要决策人之一的张燮林叫来何智丽,
要她在比赛时让球给管建华。
何智丽当场拒绝了这一有失公平的安排。
张燮林为此劝说了何智丽整整一个小时。
当竞技成绩与个人权益碰撞时,
国乒教练一致将竞技成绩放在了第一位。
无奈之下,何智丽只能嘴上答应。
在正式比赛时,何智丽打球比平时还要凶猛。
她连赢两局让国乒教练团震惊在原地。
紧接着,何智丽连赢三局击败管建华晋级决赛。
另一边,正如教练团所料,戴丽丽不敌梁英子出局。
幸好何智丽在决赛中打败了梁英子,夺得了冠军,这才让教练团松了口气。
然而,何智丽回到国乒队后,
并没有因为她获得荣誉得到奖励和表扬。
她反而成了被孤立的对象,这也让何智丽心灰意冷。
两年后,何智丽嫁给了日本工程师小山英之并改成日本国籍,转身进入日本队。
1994年,何智丽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在当年的日本广岛亚运会上,何智丽与邓亚萍进行女子单打决赛。
她每赢一个球,都会兴奋地大叫一声“哟西”。
她在3-1战胜邓亚萍获得冠军后,
更是在场内不停地挥舞着手臂喊叫。
随后,何智丽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兴奋地说:
“我很高兴赢得了这场比赛,这比我代表中国队赢得比赛更让我兴奋”。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这场比赛不仅成了邓亚萍唯一一场败战,
也让何智丽陷入“忘恩负义”的争议当中。
当然,在大家纷纷指责何智丽卖国时。
也不少人指出,要不是张燮林当年要求何智丽让分,整个国乒队鼓励何智丽。
何智丽不至于如此忘恩负义。
时隔多年,你们队国乒队让分事件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邓亚萍眼中的“长胶祖师爷”张燮林
澎湃新闻直播吧:倪夏莲亲承当年为国乒“让球”:服从集体利益,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金陵晚报:陈静吐露1987年让球原委 揭内幕称何智丽是受益者
人民网:王励勤“让球”说不堪一驳
张燮林百度百科:
来源:竹君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