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走进河北省馆陶县柴堡镇天河村的千亩艾草种植基地,微风拂过,艾草的清香沁人心脾。天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恩昭正弓着腰查看艾草长势,他身后连片的艾田与远处古色古香的彭艾小镇相映成趣。“这艾草可是咱的‘黄金草’,种下去省心,收成后能加工成几十种产品,销路不愁!”王恩
近日,走进河北省馆陶县柴堡镇天河村的千亩艾草种植基地,微风拂过,艾草的清香沁人心脾。天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恩昭正弓着腰查看艾草长势,他身后连片的艾田与远处古色古香的彭艾小镇相映成趣。“这艾草可是咱的‘黄金草’,种下去省心,收成后能加工成几十种产品,销路不愁!”王恩昭笑着说。作为馆陶县艾草产业的亲历者,他见证了这片土地从零散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的蜕变。
馆陶与艾草的渊源,已有千余年历史。相传养生鼻祖彭祖曾在此结庐修行,以艾草入药济世,当地艾草因此得名“彭艾”。如今,这份历史馈赠正焕发新生。近年来,馆陶县将艾草列为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品牌建设,推动艾草种植规模化、加工现代化。截至目前,该县全县艾草种植面积达2.2万亩,覆盖277个行政村,年产值超7000万元。凭着过硬的品质,“馆陶艾草”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列入河北省道地药材目录、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扁鹊计划”。
“过去艾草只能卖原料,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生产线。”河北常艾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娅南指着车间里的全自动加工设备介绍,目前艾条、艾柱的生产做到了全自动化,年加工艾草能达到8000余吨,年产值突破千万元。为提升品质,该县自主研发古法制绒设备,避免金属接触破坏药效,其生产的“土黄色艾绒”因燃烧慢、穿透力强,备受市场青睐。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该县以“文旅+彭艾康养”为突破口,将艾草文化融入旅游体验。盛夏时节,彭艾小镇游人如织。游客们或体验古法艾灸,或在手工坊制作艾绒香囊,孩子们围着研学导师辨认艾草品种,阵阵欢声笑语回荡在艾草主题的景观长廊中。粮画小镇、黄瓜小镇等景区也开发了艾草康养民宿和体验馆,依托“旅游一号线”串联起全县艾草主题景点。在常艾坊的艾灸体验馆,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刚体验完“三伏灸”,感慨道:“以前只知道艾草驱蚊,没想到还能调理身体。这里的古法艾绒燃烧后药香浓郁,比市面上的产品温和多了。”
下一步,馆陶县将立足资源禀赋,持续深化艾草全产业链升级,推动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多元化发展。以“彭艾”品牌建设为核心,拓展电商直播、社区新零售等销售渠道,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艾草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探索医疗保健、日化用品等新领域应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同步布局康养民宿产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将彭艾康养产业打造为馆陶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防贫名片、健康名片。
漫步天河村,艾草加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勾勒出产业兴旺的画卷。夕阳西下,蜿蜒的旅游专线串联起千亩艾田与特色村落,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通道”。这片承载千年药香的土地,正以创新与坚守,铺就绿色振兴的康庄大道。
来源:大会风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