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董明珠一条“一起吃饭”的微信,令两年未曾联系的孟羽童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董明珠与孟羽童的一场合体直播,瞬间引爆网络。
董大姐时隔两年再提“开除门”重击打懵前爱徒!
孟羽童也不惯着,一句话让董明珠当场打脸。
暗潮涌动的背后,这对“塑料师徒”在下一盘大棋……
5月20日,董明珠一条“一起吃饭”的微信,令两年未曾联系的孟羽童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三天后,两人在“格力明珠精选”直播间合体,观看人次超95万,销售额达250万至500万元,创下该账号5月最佳战绩。
然而,热闹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直播一开始,董明珠便主动提及孟羽童的离职原因:“她离开是因为工作中犯了错。”
此言直接推翻了两年前孟羽童“为读书主动离职”的说法,更暗示其被“开除”的尴尬结局。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孟羽童直接呆住,面露苦笑。
随后,董明珠又抛出“橄榄枝”,称若孟羽童留学归来,格力仍愿接纳她。
然而,孟羽童的回应却意味深长:“我会常回来为格力产品代言!”
既避开了回归格力的约束,又为未来合作留下空间。
网友评价:“董大姐在画饼,孟小姐却要现成的饼。”
这场对话看似温情,实则是一场心理博弈。
孟羽童的“反杀”,不仅化解了董明珠的攻势,更将话题引向对自身有利的“合作代言”方向。
而两人成如今这样还要从四年前说起……
时间回到2021年,孟羽童因综艺节目被董明珠钦点为“接班人”,一度风光无限。
然而,仅两年后,她便黯然离场。
格力官方曾含糊回应“人员流动正常”,但内部人士透露,孟羽童因“接私活、旷工”被劝退。
董明珠更公开批评她“只想当网红赚钱,与行尸走肉无异”。
面对争议,孟羽童始终保持低调,仍然称格力是“人生闪亮的旅程”,并否认“互撕”。
而她的社交账号却悄然转型,凭借四百万粉丝,单条广告报价高达18万-22万元,年收入或超400万。
相比之下,格力时期月薪仅5000-1万元的她,显然在“打工人”与“网红”之间选择了后者。
这场离职风波,本质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流量经济的碰撞。
董明珠试图将孟羽童打造成“第二个董明珠”,却低估了年轻人对“自主权”与“变现能力”的渴望。
而这次本该是“破冰”的直播,却因为董明珠的一句话,让直播显得暗潮涌动。
网友更是直呼董明珠没风度,没格局。
但董明珠这次主动找孟羽童实则另有深意……
董明珠为何急于与孟羽童“和解”?答案藏在格力与小米的激烈竞争中。
2024年,小米空调市占率飙升4.34%,跻身行业前三,而格力营收同比下滑15.87%。
董明珠多次炮轰小米“专利侵权”,却反被对方以“性价比”和“智能生态”反击。
而直播带货就成为了格力突围的关键。
2020年,董明珠亲自上阵创下476亿销售额,但后继乏力。
孟羽童的首次直播仅卖出62万元,更是被嘲“翻车”。
如今,格力急需新话题提振声量,而与孟羽童的“破冰”恰是流量密码。
正如业内人士分析:“董明珠需要话题,孟羽童需要曝光,双方各取所需。”
然而,这场合作能否持久?孟羽童一句“代言可以,回归免谈”,已暗示了答案。
格力若不能解决“留不住年轻人”的症结,恐难复制下一个“董明珠”……
董明珠与孟羽童的“相爱相杀”,堪称商业世界的经典案例。
对格力而言,与其纠结于“控制权”,不如学习小米的生态打法,用开放合作替代捆绑式培养。
雷军凭借“智能家居生态”吸引年轻用户,而格力仍困在“技术专利”的单一路径中。
孟羽童的选择或许激进,却印证了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流量即资本,IP即护城河。
正如她所言:“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未来,董明珠与孟羽童是否还会“同台”?答案或许藏在格力与小米的战场中。
毕竟,商场如江湖,今日的对手,可能是明日的盟友。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信息源:
[1].官方媒体 第一财经《再次“合体直播”,董明珠称孟羽童离开时“犯了很大的错”》2025.05.24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来源:拾玖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