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5月22日的发布会,开出了很多疑问,而且争议也很大,这在中国商业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负面流量也是流量,雷军在赌什么?
小米5月22日的发布会,开出了很多疑问,而且争议也很大,这在中国商业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负面流量也是流量,雷军在赌什么?
有一个异常而且值得注意的事情,华尔街居然变身米吹了,在中美敏感时期这又是什么信号呢?
5月22日晚上,雷军又回来了。前些天还有些萎靡的雷军,再次意气风发地站上了讲台,带来了玄戒芯片和新车小米YU7。
这场发布会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细节,例如就在发布会前几天,雷军像是下了某种决心似的,突然宣布3纳米的玄戒芯片量产了,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
小米YU7好像发布得也早了点,不但没有价格,而且发布会后,卢伟冰补刀说,YU7更偏向技术发布,后续还会有产品发布。
所以,这次发布会的两大明星,玄戒芯片和小米YU7都像是提前上台,临时参演的。
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雷军临时决定押注两大法宝,来对冲小米汽车最近的负面新闻。
另外,这次雷军登台,很多人预期他可能会改变风格,但是最终大家发现,他一点都没变。
例如大家熟悉的调子“不要指望我们一上来就吊打苹果”,听起来很谦虚,实际上很高调。
所以有人说,这就是雷军的一场豪赌,他押上声誉,相信小米,相信自己,相信多年来的成功路径还是走得通的。
但是,一场发布会下来,问题反而更多了。
我们来探讨两个核心问题,或许很多事情就都清楚了。
第一个问题,小米玄戒芯片到底是不是自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华尔街资本突然变身米吹了?
关于小米玄戒芯片自研的问题,其实有专家已经解开谜题了。
从技术路线来讲,自研芯片有三条路线。
一是可控自研,有人叫全栈自研;二是设计环节自研,专业的叫法是Fabless;三是定制设计,比如特斯拉早期找过英伟达定制车规芯片,后来完全自研。
Fabless是什么呢?百科上说,即无晶圆厂模式公司,又称为IC设计商,指那些仅从事晶圆,即芯片的设计、研发、应用和销售,而将晶圆制造外包给专业的晶圆代工厂的半导体公司。
定制芯片又是怎么回事呢?网上有人说,ARM声称玄戒芯片由它定制,但随后消息又被撤下了。
综合各种消息来看,小米很可能主导了玄戒芯片的设计。
至于小米主导了多少,ARM提供了多少帮助,或者其他合作伙伴提供了多少支持,这都不重要了,总之无论自主设计还是技术合作,小米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小。
换句话说,玄戒芯片到底是不是自研,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深究这个问题意义不大,更重要的反而是这款芯片由谁代工,它是怎么绕过美国的制裁的?
如果一定要说,在中美竞争敏感时期,小米突然发布自研芯片,同时跟高通签了15年的长约,这就怎么怎么着了,那你就把小米看得太重要了,也把他们的能量看得太大了。
小米只是一家商业公司,而且外资占比很大,它的正常商业行为,不必扣上中美竞争的大帽子。
这些问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真相大白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华尔街资本突然变身米吹了?
这个问题,其实比前一个问题更蹊跷,也更值得探讨,因为确实有些反常。
在小米发布会之前,摩根和高盛都提前发了一份研报,说小米的股价长期要突破100港元,市值要到2.5万亿,要比肩苹果和特斯拉了。
其中摩根的研报是这么预测的,它说首先造车部分,小米2024年交付了13.7万辆新车,预计2025年要交付37万辆,2026年75万辆,2027年100万辆。
2028到2030年,小米汽车每年就要交付200万辆以上了,造车部分的收入也将从2024年的330亿元上升到2027年的2330亿元,利润也会随之大幅增长。
所以,虽然小米传统业务的增速没那么高,2024年收入3330亿元,预计2027年增长到4510亿元,但是再加上造车业务,业绩就会爆炸式地拉升起来了。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细节,摩根给了一个短期预测,小米股价在6-12个月内将涨到62港元。
大家是不是看到熟悉的套路了?摩根和高盛的研报像是给小米发布会助威的,而对小米股价的预测更像是一次资本炒作。
换句话说,小米自己未必有那么大的能量,也未必有必要找华尔街替自己炒作,但是小米的外资 股东需要,他们是:摩根、花旗、摩根士丹利、汇丰、瑞银、渣打、贝莱德、先锋领航等等。
这是不是更熟悉了?摩根像是炒作自己投资的股票,要么是想增值,要么是想炒起来趁机出货。
所以雷军无法回头,押上了自己的声誉,无论如何也要打赢这一仗,而外资更有可能是在借势。
来源:金梅煮酒珠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