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省文旅厅将按照《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行动方案》总体部署,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非遗焕发时代新风采。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省文旅厅将按照《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行动方案》总体部署,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非遗焕发时代新风采。
甘肃作为历史久远、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省份,孕育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甘肃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截至目前,甘肃省共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094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065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其中,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天祝格萨(斯)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4名。此外,甘肃省还设立了8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认定省级及以上非遗工坊121家。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一是加强非遗研究和学科建设,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非遗研究阐释,推动非遗学科建设;二是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非遗工坊评审认定工作,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三是提升非遗传播普及水平,举办“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开展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四是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通过“非遗+文创+培训+电商”等多种途径,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我省将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让非遗更好地服务当代社会,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来源:观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