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是南岛语系中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支,总人口超过4亿,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诸多岛屿,以及马来半岛、湄公河下游等大陆地区。该语族的分布范围几乎占据半个地球,成为分布最广的语言集团之一(仅次于印欧语系)。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是南岛语系中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支,总人口超过4亿,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诸多岛屿,以及马来半岛、湄公河下游等大陆地区。该语族的分布范围几乎占据半个地球,成为分布最广的语言集团之一(仅次于印欧语系)。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包括了印尼语、马来语(两者可以互通)、爪哇语、菲律宾语、马达加斯加语、巴厘语亚齐语等,以及南太平洋的众多语言(夏威夷语、塔希提语、斐济语、毛利语等)。
与突厥语相比,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传播与分化,不仅因为原始南岛人携自身语言扩散后,在各地与其他民族融合的产物(如东南亚、美拉尼西亚、马达加斯加),也因为辽阔地域彼此之间联系减少导致的分化。
除了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南岛语系下面还有9个语族,均位于我国台湾省(台湾岛、兰屿),由不同的高山族所使用。台湾高山族目前总人口约60万,大致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大支系,台湾方面目前认定有13个族群。原始南岛人到达台湾时间较早(超过5000年),加上台湾地形复杂(全岛最高峰达到3900米,山高谷深),各地生活环境差异大,以及后来与不同时期汉人接触等原因,台湾高山族所使用的语言分化更加明显,形成的分支也更多。
根据考古证实,南岛语系起源于中国的东南沿海,之后,操原始南岛语的族群一支沿着亚欧大陆沿海一路扩散到中南半岛,形成了一批生活在中南半岛的南岛语系族群(如越南高地的嘉莱人等民族);另一支来到台湾,进而扩散到整个马来群岛和大洋洲。前一条迁居路线的存在,也解释了南岛语系和壮侗语存在的联系,有学者将两个语言集团共同组成了一个名为澳台语系的假设框架,很可能壮侗语族本身就是这一批原始南岛语演化而来。
还有学者根据东亚地区各语言的关系,以及各族群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联系,认为南岛语系更早可能与汉藏语系同源,原始南岛语和汉藏语的分化地点可能位于山东一带,与大汶口文化有关,但这一假设目前缺少考古学的支撑。
来源: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