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940年5月,二战中的法国战役,为什么盟军实力和德国的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会迅速崩溃?法国战役之中,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装甲部队马上合围在低地国家的盟军之时,希特勒为什么要下令停止装甲部队进攻东刻尔克,眼睁睁的放跑了几十万盟军部队。大家好,我是查实这期我们开始一个
在1940年5月,二战中的法国战役,为什么盟军实力和德国的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会迅速崩溃?法国战役之中,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装甲部队马上合围在低地国家的盟军之时,希特勒为什么要下令停止装甲部队进攻东刻尔克,眼睁睁的放跑了几十万盟军部队。大家好,我是查实这期我们开始一个新的系列,就是令人熟知的二战历史。说到二战历史,不得不说1940年5月10日,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国家展开的法国战役,我们带着前面的两个问题,一起来详细的看看这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战争。这一期开始我会说的比较细致,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为什么说他匪夷所思呢?因为就双方招募数字来看,双方的军事能力确实是相差无几的,首先就是以英法比荷为首的盟军出动了约300万陆军部队,到5月10日,盟军共有93个法国师、22个比利时师、10个英国师和9个荷兰师。
在北部总数为134个师,其中6个装甲师,24个模特画师。因为有22个师正在受训或在战时紧急情况下就可以装备起来,其中有两个波兰师和1个捷克市。除了这些佐罗市外,我们均有许多独立的小型步兵单位。荷兰有相当于8个师的独立旅和营,法国有29个独立的要塞步兵团,在法军中,有18个师是由殖民地志愿部队组成,包括19个毕级师。虽然是受过充分培训的单位,但在模托化后,仍有大量超过30岁的人需要接受再训练。最好的盟军部队是训练有素的英国士,其中有充分机动力和具有很大比例的职业军人,最严重缺乏装备的是荷兰部队。截止到5月10日战争开始,盟军共部署了大约3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另有1200辆被承诺编入新单位加入战斗或由预备队拨出,另有1500辆过时的FT 17坦克被送往前线。
这让法国的前线共有约5800辆坦克,他们有大约14000门火炮。盟军因此在地上享有一个明确的人数上的优势,但在空中则处于劣势。法国空军共有1562架飞机,即英国皇家空军可提供680架飞机,同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可提供392架飞机投入战斗。大多数盟军飞机是过时的机型,战斗机部队中,只有英国的飓风战斗机和法国的德瓦蒂纳D520战斗机,能够在一些接近平等的条件下,抗衡德国的BF109战斗机。看完了盟军在军事装备和人员的总实力,我们再来看看法国战役开打之时,盟军在军事上是如何展开部署的。法军在东北部共布置了3个集团军,另外第2和第3集团军在东面防守马其顿防线,由亨利比洛特指挥的第1集团军位于西部地区,并将进入第一国家防守,在沿海地区,是法国第7军团得到一个轻机械化装甲师的加强。
第7军团的目标是通过安特卫普进入荷兰,在南面的是为数9个师的英国远征军,将推进到第二防线及防守在比利时军的右面地区。法国第一得到两个轻机械化师的加强,以一个后备装甲师作为预备队,将防守让布鲁走廊最难端参加前进到比利时的是法国第九军团,他必须防守在纳木尔和瑟当之间的整个莫斯地区。在色当,法国第2军团将成为行动的脚链,且保持防御态势。第1集团军共有35个法国师,加上在该地区其他盟军,总数为40个师。他们的部队人数相当于德国A及B集团军人数之总和,但前者只需要面对为数18个师的法国第9和第2军团,因此将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为了增援受威胁的地区,甘茂林已留下16个师作为总部的战略预备队,其中两个是装甲师。这些名义上而言是预备师,实际上包括高素质的部队,其中大部分是在和平时期的先役师,因此不能与德军只受过一万训练的预备意识相。
容易混淆的是,所有已被动员的法军师被正式列为A或B级预备役师,其中大部分直接用于增援在前线的军队,详细了解了盟军方面的军事部署和作战态势。我们反观再来看看德国方面的军事准备。德国部署了约300万人参加该战役,1940年5月,共157个师中,只有79个师完成了训练,另外14个师人员直接参加战斗,主要是在C集团军和进攻荷兰的B集团军部队。同时,其中93个师被部署在全线,其中包括10个装甲师和6个机械化师,另外39个师作为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预备役师被部署在西线。大约有1/3是不会参加战斗的,约1/4的作战部队是来自40岁以上,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在西线的德军于5月至6月共部署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包括指派作战的预备队。约7500门火炮随时可以参与作战,大量库存可足够支撑6个星期的战斗。
德国空军的部队将分为两组,共有1815架作战飞机、487架运输机和50架滑翔机被部署支援B集团军,而另外3286架作战飞机被部署支援A和C集团军后,在战役中被击落坠毁1733架,一半以上为法军击毁。德国陆军部队分为三组向盟军前线进攻,由北向南依次是BAC。集团军群首先我们来看看A集团军,此集团军由隆德施泰特指挥,共有45.5个师,含7个装甲师,是城担主要进攻路线,切断盟军在阿登的防线。此计划形象的命名为镰刀计划,它由第4,第12和第十六三个集团军组成,并且给他装备了4个装甲军。这四个装甲军下携10个机械化石。这个装甲机群拥有39373辆布伦式车辆、1222辆坦克以及545辆其他类型的履带式车辆。其中一个装甲军分配给第四集团军,其他三个装甲军组合成一个装甲集团军。
统一由克莱斯特指挥,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前进至入马斯河。在A集团军进攻方向,地理阻碍就是阿登山区和马斯河。越过这样的阻碍,前方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了。B集团军由冯伯克指挥,由荷兰、比利时方向进攻,担任佯攻任务。B集团军共有29.5个师,包括3个装甲师,任务是通过向低D国家推进和吸引盟军北部单位进入口袋。它由第18和第6集团军组成。C集团军由冯乐布指挥,共有18个师,主要是从东面发起的迂回进攻,并持续对马其诺防线和上莱因河发动小规模攻击,以牵制法国马其诺防线守军,防止马其诺守军迂回穿插救援比利时方向的盟军。C集团军主要由第一和第七集团军组成,以上呢,就是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开打之前的双方军事态势。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双方势均力敌,军事实力没有太大的差异,而且可以称得上旗鼓相当。
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在德国完全没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盟军为什么就在短时间迅速被击溃呢?法国也在次日22日正式向德国投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盟军主帅是不是指挥水平太次,我们也看到了,盟军主帅是甘莫林和卫刚,这两者都是一战成功抵抗德国的法国名将,要是水平太次,怎么能当上一战法国的大英雄呢?可见盟军统帅的指挥水平应该是不次的,我们一步一步来揭拍这个神秘面纱。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德国军事计划,是按照曼斯坦因计划修正调整而来的黄色方案,旧的白色方案虽然也是德国司令部参谋长哈尔德所创,可是两者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作战思想和理念。这里插出来聊聊法国战役之前的德国态势。德国在39年拿下波兰之后,希特勒迅速调转枪头指向法国10月结束的波兰战役,11月德国最高统帅部o okw就决定出兵法国,并勒令德国司令部o KH拟出作战计划,承担作战计划任务的。
便是哼哈二将中的哈尔德。哈尔德和布劳西奇都在结合了双方的实力之下,心里是不太认同德国能在这时候出兵法国并打败法国的。但是基于当时希特勒在德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布劳西齐哈尔德这哼哈二将只能把这种观点藏在心里,行为上仍旧去执行拟进作战计划的人务,德国陆军司令部在拟进作战计划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查实。下期我们来看看制定黄色方案之前,德国内部到底是怎么样的。
1939年9月1日,小胡子希特勒突然对波兰发动战争,和苏联一同瓜分了波兰,波兰自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东西两大霸主瓜分,当时波兰合法政府含泪流亡英国。当月27日,希特勒突然对内全部全艇后转,准备进攻法国陆军司令部OKH总司令布劳西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当场运采。大家好,我是查实这一期我们继续来聊聊二战1940年法国战役大家历士记录27日波兰战役还完全没有结束,希特勒立马就要准备进攻整体实力更加强劲的法国,这是匪夷所思的,不符合军事作战常理的气都不让部队喘一口,法国方面简直就是以逸待劳了。可是希特勒就是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我们不能用常规战争军事思维去思考希特勒的行为,包括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约德尔也不支持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出击法国,按照约德尔的想法,进攻法国最起码还要准备2年。但是。
希特勒哪能让你们准备两年?两年之后,黄花菜都凉了,只给了陆军统帅部两个月的时间准备,因此在11月29日黄色计划出台,预定11月对法进攻。这份黄色计划简直就是一战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就是以滴滴国家进攻。当然,施里芬计划远比这一份黄色计划来的格局大得多。施里芬计划是一些右国犬从后方包围巴黎,战略目标是彻底击垮法国。毕竟此时的希特勒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他清楚以德国现有的实力和能力,全面击败法国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这场战争的最初作战目标仅仅只是尽可能多的击溃盟军,尽可能多的占领基地国家领土,从来不敢想德国可以全面拿下法国,更别说还有英国的加入。因此,最初的黄色计划和前面我们说的黄色方案进攻路线一致,只不过就方案主攻方向是荷兰、比利时方向的B集团军,A集团军是佯攻牵制任务,新方案反过来,A集团军主攻,而且其中更多的装甲部队。
反之,B集团军担任佯攻任务。仅以这样的战略目标,希特勒采访在波兰战役刚结束,就立即准备对盟军开战,因为他的想法就只是对于低地国家的觊遇而已。可是当时A集团军的参谋长曼斯坦因看出这份计划中规中矩,想要和英法比和四国联军开战并无太大胜算。按照这份计划,最终结局很可能就和一战一样,推进到索姆和一线,然后双方僵持。并且就结果来说,盟军的戴尔计划就是按照一战模式制定的,大军成兵比利时边境,战争一开打,全部涌入滴滴国家,给德国截个胡,然后在滴滴国家大战300回合,法国线下要打,去国外打,别在法国打,一战法国都被打惨了,一战人死了最多不说,法国还被打的一塌糊涂,他们也梦想着战火再也别烧到法国境内,所以对于当时法国对于德国的防御态势,大家应该很清楚,南边有马强道防线,长城固若金汤,马强道碉堡可不是普通的碉堡,是法国用重金打造的。
全自动开火,而且地下权限贯通了,地铁服务器前只能他打你,不能你打他,完全属于当时黑科技的存在。可能有小伙伴奇怪,为什么马奇诺防线只建造了法德边境,法比边境就不建造了?其实这就是比利时的小心思,比利时也不想占伙伴延到自己的境内,虽然一门心思求中立,但是我们都清楚,这样的小国的中立只不过是口头语而已,到底中立不中立还是要大国说了算。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德国大兵压境,管你中立不中立,比利时只能被迫迎战。因为中立的梦想,比利时不允许法国方面在法比边境建造马其诺方向这样的军事工臣,法国也听话,不建就不建吧,短短的边境就用部队来代替吧。因此,马其诺只能建造的法德边境,并不是因为法国缺钱的安卫。对于法国来说,最好的防御态势便是先进入低地国家做好防守,还是因为比利时特守中立,导致盟军只能成兵在法国北部等德国的发令枪才能开打。
所以说在战略上盟军又处于被动状态了,这就是著名的法国戴尔计划。如果德国按照原定计划太大,法国的戴尔计划其实是有效的,而且也不至于短短一个多月就迅速崩溃投降。可是他们遇到了曼斯坦因这样的军事天才,避其锋芒攻其弱势。但是曼斯坦因计划一开始是不被陆军司令部支持的,首先是因为曼坦因自己是A集团军参谋长,你说你要更改A集团军委主攻方向,这是有明显私心的嫌疑,提高自己部门的重要性,而且对于当时来说,你这何计划也不是暴打天下的。所以很快曼斯坦因计划就被德国入侵司令部哼哈二将给否认,而且你这个计划也得罪了BG团军,谁愿意给人当日夜呢?并且这份方案希特勒已经通过了,再改不是给司令部找事吗?那司令部得罪B集团军谁愿意呢?再说了,你说你这份计划好,你变相不是就是在说原方案不行吗?你作为一个下属否定领导不行,不给你川脚线才怪,是出来了。
虽然很快曼斯坦因被陆军司令部提出了A集团军参谋长岗位,却只当一个新组建的38军军长。虽然说被降了部门,曼斯坦也依旧没有放弃他的想法。一方面,自己部门老大隆德斯泰特很顶他,毕竟这份计划通过了,自己就是最受益的。天暗掉线里不减白不减了。把曼斯坦因计划递交到最高统帅部约德尔手里,约德尔呈现给希特勒,但是希特勒没有重视,毕竟他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全线击溃盟军,他自己也相信,以现有的实力,这一目标不可能实现。可是就在这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最高统帅布一民商校参谋带着完整的黄色计划从明斯科飞往伯恩,途中迷路迫降比利事。最份黄色计划大概率落到了盟君手里,意味着机密泄露,原定计划肯定不能再执行了,再执行原方案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希特勒也不傻。前面我们说了,曼斯坦营要调离A级团军区38军走马杀人。当时德国的规矩是,任用高级将领前,希特勒要接陷一次。
曼斯坦因因此有了机会直接见到希特勒,来游说希特勒执行自己的方案。这两天希特勒正好为进攻方案头疼,睡不着觉呢,曼斯坦因就递来枕头,新特勒同意之后,干脆照着改。这就是明显的差别,一个自下而上,一个自上而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新色、黄色方案迅速出台,正式决定5月10日进攻法国。这个计划比39年原定11月进攻时间推迟了整整半年。为什么会推迟这么久呢?一方面是因为天气原因的导致,这五个月不是下雨就是阴天,对于战争的限制极大,这个计划整整被推迟了29次,所以对于西线的突然性已经完全丧失了。反过来对于德国也有好处,就是准备更加充分了,虽然突然性丧失了,但是曼斯坦因的新计划补缺了这个漏洞。就方案的丢失导致盟军无比坚信德国就是按照他们手里的方案开打。所以说这就是法国战役中法国失败的偶然性。1945年5月10日,希特勒发令枪一打。
ABC三大集团军迅速开建战场,冯博克的B集团军在庞大空军支持下,伊马当前开赴滴滴国家。虽然说B集团军已经改成了佯攻方案,但是德国秉承的作息做全套的原则,集中了大多数空中力量,导致佯攻方向被盟军误以为是主攻方案。盟军也立即执行戴尔计划,迅速开赴基地国家。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那把暗藏在背后的镰刀马上就要出鞘了。
1940年5月10日,小胡子希特勒一声令下,德国ABC三大集团军一起涌入盟军战场,一马当先的便是冯伯克的B集团军群。因为担任佯攻任务,B集团群从北面战场攻入低地国家。德国方面秉持着作息做全套原则,给B集团军群配备了主要空军力量,对低地国家来了一波空中离地打法。盟军见德国已经开启发令枪,并且率先从滴滴国家方向进攻,所以对德国执行旧黄色方案坚信不疑。
因此,盟军方面迅速展开戴尔计划,300万盟军开往低地国家,以抵抗从北面杀来的德国的钢铁洪流,以此来截断德国攻势。上期我们说了,在比利时和德国边境还有一个和马其诺一样存在的黑科技防线,就是艾本艾马尔要塞。德国要想迅速突破滴滴国家防线,艾本艾马尔13是必经之地,如果正面对抗艾本艾玛213,德国可谓是无计可施,因为这个黑科技堡垒完全可以称得上称霸,地面也是只能他打你,你不能打他的存在。可是有所不知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是三维的要塞,只能称霸二维平面公式,空中立体打击,它是无计可施的。奈何盟军遇到的是一个脑洞大开的希特勒,希特勒的想法是避其锋芒,利用滑翔机将伞兵空投到要塞顶部,因为这种打法在当时对于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将领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完全突破了传统作战思维,德国方面的将领其实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是作为一把手的希特勒简直。
时,下面的人也无可奈何。于是德国方面安排花岗岩气团来担任这次作战任务,由鲁道夫为慈溪中尉指挥,安排85人、11架滑翔机来完成此计划。因为艾本埃马尔要塞的缺乏对空中的打击能力,德国伞兵成功降落在要塞顶部,并且迅速占领要塞,并俘虏了超1000名比利时的要塞守军,以极低的成本并且半田就拿下要塞。被盟军视为钢铁要塞的艾本艾玛尔要塞就这样被德国突破。盟军方面还指望艾本艾马尔要塞可以给予德国成空打击,最起码不是如此收场。法国看到艾本艾马尔要塞的下场,对于自己国家最有信心的马其诺防线陷入沉思,因此比利时方向迅速被德国突破。我们再来看看A集团军方向,对于A集团军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阻碍就是阿登森林和马斯和尚的色钢要塞,因为AG团军主要的任务是迅速突破阿登高地,越过马斯河,截断盟军退路。
所以阿登高地和马斯河就成了A集团军主要小目标,毕竟A集团军集中了主要装甲力量,这么一大坨车队在地面行驶,盟军的空中侦察很容易就发现了。所以德国计划四要在盟军发现之前突破马斯河和阿登高地,已达到截留盟军的目的。5月10日开打,一直到马斯河都并没有遇到盟军方面的阻击,这对德国来说简直是神兵天柱,A集团军旗下的装甲集群迅速越过阿登高地。
并且5月13日顺利到达色当,这比德国计划14日到达马斯河还提前了一天。从色当方向突破马斯河。色当作为法国阻止德国A集团军进攻的核心战略地区,德国以为会在色当遭遇盟军的激烈攻势,可是德国没有想到的是,盟军重心在低地国家色当并没有组成有效的阻击力量,但是古德里安还是借用了大批量空军力量对色当进行轰炸,强渡马斯河。过了这两道天然防线以后,德国方面犹如无人之境了,率先呢,是以古德里安的装甲军为首,朝着英吉利海峡大踏步迈去。其实在A集团军迈向英吉利海峡期间,盟军方面也不是没有发现这个方向的德国,可是法国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掩耳盗铃,他们以为这只不过是德国发动的佯攻攻势,德国主力方向还是在比利时、荷兰方向,人往往还是倾向于自己愿意相信的,所以一直没有组成对A集团军的有效阻击。而且作为陆军之上原则的法国,对于空中力量一直都是不重视的,也就表现成了这次。
和德国竞赛空中力量略逊于德国的现象,而且也不怎么重视空中侦察,所以也就一开始没有发现阿登地区的德军。法国真正发现从阿登地区杀出的德军已经是几天后,德国已经完成强渡马斯荷了,显然这时候对于盟军来说已经迟了。盟军已然成兵比利时,荷兰想要回撤就要放弃戴尔防线,而且300万盟军想要短时间回撤显然是做不到的。现在对于法国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A集团军进攻方向,组成新的防线,以此来阻断A集团军的前行攻势,阻止德国合围处于低地国家的盟军部队。所以5月17日甘莫林下课,由卫刚担任盟军总指挥,制定了南北合击的卫刚计划。但是此时的卫刚还远在北非殖民地,赶回前线,显然时效性是有缺失的,但是也没办法,毕竟早在前前,丘吉尔赶往法国前线,询问甘默林是否有应对德国A级团军的阻击预备队,甘默林是否定的。显然甘默林已经无力回天,只能让甘默林下课,让在一战富有战斗经验的魏刚上场。
卫刚上台和英国搞出来了。卫刚计划南面的法国部队和处于低地国家的盟军部队夹击A集团军,也就是阿拉斯战役的爆发。可是发动阿拉斯战役法国没来,这让英国简直无法想通。但是阿拉斯战役并没有因为法国部队的缺席而终止,英国阻止了一部分地面部队和空中力量阻击德军。虽然这次战役的爆发并没有有效阻击德军的前行攻势,但是这引起德国统帅部的极大恐慌。所以在阿拉斯战役之后,A集团军司令隆德斯泰特和希特勒终止了A集团军的继续攻势,已等待后续步兵到达。在古德里安回忆录里,古德里安把德国将要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归结到了希特勒叫停A集团军继续前进的脚步,他觉得就是因为希特勒放跑了30万盟军,最后导致的失败,那希特勒为什么要突然叫停势如破竹的A集团军装甲部队呢?其实阿拉斯战役就是一个例子,如果阿拉斯战役盟军组成有效的反击,就会截断古德里安所处的装甲机群,这次合围工事就破产了,而且还会导致A集团军。
装甲部队的极大损失,因为在步兵没有抵达之前,装甲部队两翼是完全暴露盟军攻击范围内的,古德里安只顾自己一马当前,势如破竹。可是没有步兵保护,侧翼其实是很脆弱的。如果阿拉斯战役被盟军达成战术目的,A集团军反而可能会反被盟军包围,这支部队集结了德国主要的装甲力量,如果失去了极大的打击了德国的军事力量,那对于德国现状来说是具有毁灭性的。所以小胡子叫停,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古德里安继续前进,你能保证达到你的战术目的吗?你也是不确定的。所以隆德斯泰特和希特勒的这一次命令其实在我看来并没有很大的问题,在步兵抵达之前,古德里安也不能保证暴露的侧翼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叫停之后,希特勒把进攻加莱布罗尼和东柯尔克的任务交给了空军。但这其中也有其明显的政治含义,作为空军总司令的各领帝国实质二把手在这次战役并没有露脸。法法国战役开打至今,已经超额完成计划拿下这3个港口。
就是意味着对盟军作战完全胜利了,可是空军在这次战役并没有什么存在感,格林肯定要给自己找介入的途径的,不然作为帝国二把手的自己不要脸的,你们都有军功,空军只是配合陆军,谁都接受不了。虽然面临一切大好的状态下,格林也想下山摘桃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把手也要给二把手露露脸的机会。虽然在这两个条件下,希特勒也就顺水推舟,给格林一次表现的机会,毕竟以后的工作还是需要这个二把手多多支持和配合。而且说实话,就算没有叫停继续进攻,有陆军继续担任攻击任务,在我看来也不能明显改变最后的二战战局的。
来源: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