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上涨,原先不少人还觉得上涨是昙花一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观望开始进场。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上涨,原先不少人还觉得上涨是昙花一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观望开始进场。
比如深圳从去年9月份算起,新房、二手房的均价已经连续六个月上涨。
用钱投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房。今年4月份深圳新房住宅网签成交3695套,二手住宅网签成交5733套。
不过,我在《闭门直播》一直跟大家说:
接下来的楼市,是分化的楼市。
这一轮上涨的城市,也依然是分化的节奏。比如我们从去年9月份算起——
上图是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三种维度划分,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3月份,各级城市的二手住宅房价环比情况。
可以看到,红线代表的一线城市,房价已经起涨。
绿线代表的二线城市,环比还处于下跌走势,意味着现在每个月的价格仍然比上个月低,但下跌的幅度小于灰线三线城市。
这张图的意义不仅仅是跟我们汇总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最近半年的房价走势,还代表着,我们很多人手里的房子,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现在必须要做出决断,尽快卖掉了。
我们首先从个人的心理角度分析,也能理解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房价涨跌走势,为什么会这么悬殊——
假如你在三四五线城市,房价下跌了,但一线二线的房价在涨,你会不会慌?
我们会想当然觉得——不管事实是不是这样——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都涨了,我三四五线本来就没它们发达,晚点涨也能理解。
但反过来,假如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都扛不住,你在三四五线,有多大的信心觉得自己的房价能不涨反跌?
所以无论是从城市的能级,还是市场情绪方面,一线城市都起到房价的龙头作用。
即便大量的城市房价下跌,只要前面的标杆——
一线城市,房价在领涨,后面的城市才会有希望,市场的信心不至于崩塌。
再深入一点,假如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核心地段的房子都不敢买。
那么最好的做法就不是买哪里的房子,而是直接不用买了。
前阵子的学员日活动,我跟两个房产课的准学员聊天,也说到这个情况。
他们说,谭老师,好多人说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崩了。
我问他们,你在三四五线有房吗?
他们说没有。
既然没有,那崩就崩了,你没有就好啊!
一线崩了会带崩三四五线,反过来,三四五线崩了,反而会不会把三四五线城市的有钱人挤到二线?
假如二线城市的房价都扛不住,会不会把二线的有钱人挤到一线?
房地产虽然不是存量的零和博弈,但是我们普通人,承载财富的渠道就那么点,好资产就那么点,不放在靠谱的房子上面,放哪里?
现在就到了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线城市在领涨,部分二线城市能上涨?
换句话说,这些房价第一批上涨的城市,有什么共同点?
其背后的根源就在于:产业。
这里的产业,指的是产业的能级。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依赖的支柱产业,比如农业、旅游业、制造业、高科技、金融业——
不同产业背后的高收入就业机会、人才吸引力,决定了城市房价能不能有源源不断的支撑力。
以深圳为例,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是:高科技、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
高科技和金融两大产业,带来的就是强大的高收入机会。大家能在这座城市赚到钱,才会想到买房、定居。
再举个例子,比如湖北武汉、四川成都,这是一个省的省会城市,在省内配置资源的时候,它们往往有较大的话语权和优先权,甚至举全省之力打造这么一两个重点城市。
所以假如你在湖北的三四五线城市,你在四川下面的地级市,假如你想有更高的发展机会,抬抬头、看哪里?
看武汉,看成都。
我们再看广东省的常住人口情况,深圳去年多了19.94万人。
是因为深圳的出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吗?
深圳的出生率是高,但也没高到这个程度。
看上面的图片,净增长常住人口,广州、武汉、西安、郑州,等等等等,无一不是在全国或省内有优势定位的城市(图片没提及的上海,24年常住人口减少7.19万人,原因有很多,但上海的价值依然很高)。
这背后是一批人离开、另一批人过来。
离开的人里面,赚到钱的多还是没赚到的多?
过来的人,是冲着这里有好产业、好就业机会、好赚钱机会,而他们一旦赚到钱,为了家庭乃至家族以后的发展,可能就会在这里扎根。
更高能级的产业,吸引到的买房购买力,背后就是更低能级城市流失的购买力。
并且这种购买力是稀缺的。
而除了产业,带动经济、人口,房价涨跌还有另一个指标,就是城市的供求关系。
再以深圳为例,城市面积1997平方公里,两个核心区:南山、福田,一年都没几个新盘出来。
房子那么少,甚至动不动20多年楼龄、10万多/平,凭什么?
凭这里是核心区,这里的产业强,更凭这里的房子少,挑来挑去就那么几个楼盘。
我们该怎样找到房价上涨的城市?
找那些有优质产业的城市,有源源不断人口流入的城市,以及房子供应量稀缺的城市。
根据这些指标,我让《深云房产研究院》汇总出了一份全国典型城市的价值梯队。大家可以后台私信联系助理,免费领取,看看自己所在或者想买的房子,在哪个梯队。
如果是梯队靠后的,就需要尽快做出处置了。
如果是连梯队都没有、名单里面没有的,除非自住,除非只有1套,不然立刻卖掉吧。
这是一个楼市分化的时代
买对房是购房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房产知识既能让你有判断房产价值的能力
又能帮你避开楼市风险
参加线下《资产诊断见面会》
这是你买对房的第一步
来源:谭帮主说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