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二十日,沈阳苏家屯区的婚姻登记处热闹非凡。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十对新人身上,来自海南三亚的小杨手捧红色结婚证,指尖轻轻摩挲着证件上“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的字样。她和这位在东北扎根的河南小伙终于不用为了领证来回奔波了。
五月二十日,沈阳苏家屯区的婚姻登记处热闹非凡。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十对新人身上,来自海南三亚的小杨手捧红色结婚证,指尖轻轻摩挲着证件上“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的字样。她和这位在东北扎根的河南小伙终于不用为了领证来回奔波了。
早上八点半,大厅已经人声鼎沸。两面特别布置的背景墙吸引了新人们的目光——一面是中国地图,上面用一百个喜字串联起各个省份,每个省都标注着新人的家乡坐标。吉林延边的朝鲜族姑娘金美善把一枚写着“延边”的胸针别在未婚夫的西装领口,引得众人纷纷拍照。这正是民政部门的巧思安排:来自山东、广东、黑龙江等六省及省内七市的十对新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全国通办”的意义。
当他们举着“结婚登记不用回原籍”的标语围成心形时,在场的父母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刻。“爸妈快看!这就是我们的结婚证!”河北姑娘王晓萱对着视频镜头展示手中的红本。屏幕那头,张家口老家的父母看着女儿激动的样子,忍不住落泪。这场原本私密的领证仪式变成了政策宣传现场,新人们纷纷向家人解释:“现在全国都能办,不用再迁户口啦。”
沈阳小伙李昊和湖南姑娘陈琳的故事更有代表性。两人原本计划端午节回株洲领证,听说全国通办试点后,特意将婚期提前到520。“省下三天假期不说,光高铁票就少花两千块。”李昊笑着晃了晃手中的戒指。
婚姻登记处主任王红从凌晨五点就开始忙碌,对讲机几乎没停过。二十名工作人员像齿轮一样高效运转,临时增设的三个窗口将办理时间压缩到了十五分钟。休息区的十箱矿泉水半天就见底了。更贴心的是应急针线包、临时充电站,甚至考虑到南方新娘的体感温度,把空调调高了两度。来自福建的新郎郑涛惊喜地发现,工作人员居然会说闽南话的祝福语:“这种用心,让我们外乡人特别温暖。”
婚礼誓词宣读时,观礼区也发生了变化。没有鞭炮和彩带,取而代之的是循环播放的移风易俗宣传片。沈阳会展中心送来的三百支玫瑰,既是祝福,也是一种倡导。最热烈的掌声出现在新人代表发言环节。“我俩月薪加起来刚过万,要是以前,光是跨省办手续就能拖半年。”程序员张磊握着妻子的手有些激动,“现在政策好了,我们打算把省下的钱用来装修婚房。”这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夜幕降临,电子屏上跳出了当天的数据:办理量同比激增240%,省外新人占比达到35%。这些数字背后,是逐渐消融的地域壁垒。苏家屯这场甜蜜实验,或许正在改写中国青年的婚恋地图。
站在二楼观景台的王红望着散去的人群,手机里不断弹出新人发来的朋友圈截图。那些九宫格照片里,有百喜地图前的拥抱,有视频连线时的泪光,更多的是对“全国通办”政策的由衷点赞。她知道,今天播下的种子,迟早会在更多城市开花结果。
来源:嘟嘟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