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患者治疗后「离奇」肝损伤,这个常用药中毒太罕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19:31 4

摘要:2018年1月31日,19岁的小美因为头痛、右侧偏瘫住院,入院后MRI检查发现丘脑区有病变,考虑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但因小美同时确诊血小板减少症,因此未进行脑脊液穿刺。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小心肝!

桂枝花季少女离奇入院

2018年1月31日,19岁的小美因为头痛、右侧偏瘫住院,入院后MRI检查发现丘脑区有病变,考虑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但因小美同时确诊血小板减少症,因此未进行脑脊液穿刺。

检查回报抗核抗体(ANA)阳性,抗dsDNA阳性, C3正常、C4低,肝转氨酶和尿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由此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在1mg/kg的甲强龙剂量后连续甲强龙冲击3天。2月12日,开始口服环磷酰胺(CYC)100mg/天。

3月26日,小美转入风湿科进一步诊疗,自身抗体回报:ANA滴度1/1000-1/3200且免疫荧光呈颗粒状阳性、抗dsDNA 52IU/mL(参考范围16-24)、C3 96.6mg/dL(参考范围90-180)、C4 14.5mg/dL(参考范围16-38),抗心磷脂IgG和IgM阴性、狼疮抗凝物阴性。此时由于肝功能出现异常,除甲强龙外,其他均停药,包括CYC、钙+维生素D、质子泵抑制剂(PPI),已排除其他肝毒性原因,无草药或酒精摄入史。后持续甲强龙32mg治疗,当时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抗狼有术,爆肝为何然而小美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其他肝炎标志物(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感言)、弓形虫病、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以及抗线粒体抗体、抗酿酒酵母抗体、肝溶性抗体和肝肾微粒体抗体均为阴性,这让小美肝功能受损的病因再次扑朔迷离。CYC停药第7天,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持续恶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和总/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达到360U/L、126U/L、52U/L、64U/L和0.33/0.11mg/dL。同时,影像检查回报丘脑高信号灶,风湿科考虑神经狼疮,并开始静脉输注CYC,此时ALT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异常范围(293U/L),患者因此出院继续保肝治疗。2周后小美的AST和ALT水平恢复正常,为控制SLE疾病活动预防复发,CYC方案改为1g静脉。20天后,患者再次以“黄疸,腹胀、腹痛”为主诉入院。实验室检查回报的结果支持肝细胞型肝损伤,而非胆汁淤积型或混合型肝损伤。在随访期间,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胆红素水平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中毒性肝炎无法除外,也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可能性,因此甲强龙剂量升至1mg/kg,同时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和熊去氧胆酸治疗中毒性肝炎。腹部超声回报肝、脾肿大,肝活检显示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性,小叶可见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明显浸润,门静脉区可见少量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门脉区见到分段性坏死、胆管增生及胆汁淤积(图1)。于是临床紧急安排患者进行组织学活检。看到这你对小美的肝损伤原因有什么猜测?图1. 肝细胞肿胀、气球状变性、胆汁淤积及门脉区炎症(左),门脉区炎浸润症主要由淋巴细胞组成,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分段性坏死(右)

活检后真相大白,小美是CYC相关的急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属于肝细胞型肝损伤。在静脉CYC第20天时,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达峰,此后持续下降,并且INR恢复正常,小美最终得以顺利出院。

表1.患者各指标变化及用药(上下滑动)↓↓↓

药物肝损,如履薄冰

药物性肝损伤的表现多样,包括无症状的肝功能异常、轻微症状(恶心、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严重溶细胞性或胆汁淤积性黄疸、严重急性肝炎和多器官衰竭等。

本例中,抗狼所使用的CYC,已知副作用主要以骨髓抑制和性腺毒性为主,一般在骨髓移植的肿瘤患者和血液病患者中高剂量使用CYC可见相关肝毒性,而在用于风湿病中的用法通常不会出现肝毒性或造成急性肝炎。

目前风湿免疫病相关的CYC肝毒性/肝炎报道仅有9例,其中3 例为SLE、3例为系统性血管炎、1例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为干燥综合征、1例患有硬皮病, 5名患者首次给药后出现急性肝炎、2名有症状、2 名无症状[1]

临床实践中如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应尽早停药,预后通常良好。多重用药时或许会出现会难以区分哪种药物是导致肝毒性的原因。本例中,由于患者反复使用CYC,因此才考虑到是CYC引发的肝毒性。回顾治疗经过,起初患者口服CYC时转氨酶无症状升高,后来转成静脉剂型时才出现了急性肝炎的症状,此时管床医生才意识到也许是药物不良反应(ADR),因此使用了ADR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指向明确的ADR。

图2.ADR量表[2](≤0不大可能,1-4可能,5-8很可能,>9确定,本例患者为ADR评分为11)此外,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可能表现为特发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损伤类型可见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或混合型。但是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而言,区分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难度增加。并且,药物本身即可引发类似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干死抱损伤,如酚丁、甲基多巴、呋喃妥因、双氯芬酸和米诺环素,可能还包括他汀类药物,这使得鉴别诊断变得更加困难[3]虽然肝活检是最直观的诊断方式,因此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应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肝损伤类型。目前尚不清楚CYC出现肝毒性的原因和机制,有可能与遗传倾向有关,如一些参与CYC代谢的肝酶(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醛脱氢酶)的基因多态性[4]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逆转特异质肝毒性引起的肝损伤,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停药十分关键[5]。此外,高剂量CYC及其有毒代谢物可能也是引发肝毒性的原因[6,7]。由于肝毒性的危险因素包括药物、患者个体差异、药物代谢和药物组合,所以药物代谢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分复杂,大多数情况下无法预测肝损伤。因此,除了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甚至硫唑嘌呤等可能引起风湿免疫病患者肝毒性的药物之外,还应将CYC纳入考虑范围。并且,此类不良反应可能会在首次给药后数小时内或重复给药后(最长2年后)通过剂量累积而显现。总结风湿免疫病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抗风湿药,然而无论是单用或者联用,抑或是药物间相互作用,抗风湿药物都容易表现出肝毒性,表现形式从急性肝损伤到慢性肝病,甚至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其中,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久负“盛名”。此外,其他药物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和硫唑嘌呤也有可能有肝毒性,而生物制剂类别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常见药物诱发肝炎的报告。因此,实践中应该加深对抗风湿药肝毒性的认知,充分评估相关药物的获益风险比,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监测频率,一旦发生相关事件,应保持足够敏感性以及时停药、保肝干预。

无需下载

参考文献:[1]Üsküdar Cansu D, Öztaş E, Yilmaz E, et al.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severe acute hepatitis in a rheumatic disease: case-based review[J]. 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19, 39(2): 377-385.[2]Naranjo C A, Busto U, Sellers E M, et al.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J].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1981, 30(2): 239-245.[3]Björnsson E, Talwalkar J, Treeprasertsuk S, et al. Drug‐induced autoimmune hepatit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J]. Hepatology, 2010, 51(6): 2040-2048.[4]Pinto N, Ludeman S M, Dolan M E. Drug focus: pharmacogenetic studies related to cyclophosphamide-based therapy[J]. Pharmacogenomics, 2009, 10(12): 1897-1903.[5]Aithal G P. Hepatotoxicity related to antirheumatic drugs[J].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 2011, 7(3): 139-150.[6]De Jonge M E, Huitema A D R, Beijnen J H, et al. High exposures to bioactivated cyclophosphamide ar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veno-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liver following high-dose chemotherapy[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6, 94(9): 1226-1230.[7]McDonald G B, Slattery J T, Bouvier M E, et al. Cyclophosphamide metabolism, liver toxic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Blood,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03, 101(5): 2043-2048.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风湿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