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喻老师运用其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技巧,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身边的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针对中小学生常见的焦虑、抑郁等厌学问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她强调:“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质量。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对
围绕着
“远离厌学情绪,做学习主人”
“拥抱青春情绪,探索调节密码”
“让对话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
“情绪,你好,我想和你做朋友”
“健康心理 快乐人生”
分别与5所学校的师生展开交流
并作了心理健康公益讲座
上粟县石溪中学
喻老师运用其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技巧,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身边的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针对中小学生常见的焦虑、抑郁等厌学问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她强调:“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质量。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
此次“百场辅导进百校”活动,以专业力量破解厌学难题,通过“认知重构—情绪管理—行为塑造”三阶路径,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不仅为学生铺就了一条通向自我超越的道路,更为教育生态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峡江县实验中学
活动伊始,杨老师以热身游戏“抓乌龟”迅速调动学生积极性,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现场氛围欢快而热烈。接着杨老师生动详细地讲述了情绪的定义和分类,并通过“情绪过山车”“情绪初体验”以及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帮助同学们了解情绪的来源、情绪的功能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随后杨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重点讲解了“情绪ABC理论”,杨老师告诉同学们:“事件不是导致你情绪的直接原因,你的信念或想法才是。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正视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最后,杨老师向同学们传授了多种情绪调节方法,如接纳并主动体验情绪、自我暗示法、蝴蝶拍等,帮助同学们面对不良情绪时能够更快地调节自我,保持积极心态。
互动分享环节,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分享参加此次讲座的感受和收获。很多同学讲到:“面临中考,心中不免紧张,今天的讲座有效地缓解了紧张情绪,对自己后期备考大有裨益。”
赣州市第四中学
何龙辉老师结合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幽默生动的语言,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期中考试后亲子沟通的常见误区,并分享了科学沟通的实用方法。“考试不仅是学习的检验,更是家庭教育的契机。”何老师强调,家长应成为孩子成长的“脚手架”,用理解和信任搭建沟通桥梁。讲座通过情景模拟、工具演示等形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情感需求,将成绩转化为促进亲子关系的“粘合剂”。现场互动频繁,家长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认真记录,在轻松氛围中领悟“从质问到赋能”的沟通智慧。
校德育处主任表示:“何老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家长实际需求。未来学校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助力家校协同共育。”许多家长反馈,讲座中的方法“接地气、易操作”,一位高三家长感慨:“原来少说一句比较,多问一句感受,就能打开孩子的心门。”
贵溪市第九中学
讲座伊始,刘张霖老师以“优点清单”破冰,引导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并评分,鼓励大家勇敢分享,逐步建立自我认同感。随后,通过“10秒鼓掌挑战”互动游戏,同学们在实践与反思中领悟到:人的潜力往往超出自我预期,而自信源于对能力的正向认知。
接下来,刘老师围绕“什么是自信?”这个问题结合心理学理论,阐释了自信对个人成长的关键作用,并强调“将成败归因于可改变的因素(如努力、方法)”的重要性。针对如何培养自信,他分享了三大实用方法:
寻梦回忆法:通过回顾过往成功经历强化积极信念;
目标分解法:将大目标拆解为易达成的小步骤;
神奇放大镜:聚焦自身优势,逐步积累成就感。
讲座尾声,全体同学在刘老师带领下庄严宣誓: “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努力学习,加强锻炼;持之以恒,全面发展;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铿锵誓言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讲座结束后,“自信可塑”的理念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不少学生开始尝试运用“目标分解法”,将原本遥不可及的大目标拆解为每日学习小任务,制定出详细的周计划与月计划。他们在班级里自发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约定以阶段性小目标的达成作为彼此激励的契机,期待通过这种科学方法逐步积累信心,以更从容的姿态迎接学业挑战,让自信真正成为成长路上的坚实力量。
金溪县心湖中学
讲座伊始,王老师通过“雨点变奏曲”破冰游戏点燃现场氛围——学生们跟随“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指令,用搓手、拍腿、鼓掌、跺脚等动作释放压力。开怀的笑声瞬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随后,王老师设置了“情绪猜猜猜”环节,通过表情模仿与竞猜,引导学生认识喜悦、愤怒、悲伤等基本情绪及复合情绪。王老师告诉同学们,情绪是人们内心的“晴雨表”,我们可以将之作为“心理信号”,方便与之进行相应沟通。
王老师结合“情绪水”实验与身体情绪“地图”,生动阐释了情绪与健康的紧密关联:“9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长期压力可能引发睡眠障碍、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她通过“咬笔实验”和演讲姿态分析,直观展示身体语言对情绪的反向影响,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积极体态提升学习效率”。王老师特地为现场学生提供“全国心理援助热线12355”等求助渠道,为同学们的心理困扰提供了“安全出口”。
讲座尾声,王老师以“抓住生活中的小确幸”寄语学生:“乐观不是没有悲伤,而是允许雨天存在,同时相信阳光会来。”她鼓励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协助班主任积极策划主题活动,将讲座知识转化为班级行动,营造互助友爱的成长环境。
学生们表示王老师教会的不仅是调节情绪的技巧,更是以科学态度对待心理健康的思维方式。在以后的的日子里,他们将努力保持乐观、快乐人生、健康成长,让青春真正成为一首明亮而坚韧的诗。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