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黔西南州唯一一所本科师范院校,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抓好黔西南州8个县市项目学校和专项课题建设推进。”开班式上,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兴毅表示,培训体现的是对的信任,希望参训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务实举措、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
5月24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25年民族教育质量项目管理服务指导工作履职培训班在兴义开班,校级项目服务领导小组成员及二级学院服务管理团队成员参训。
此次培训是落实“教育强省”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作为黔西南州唯一一所本科师范院校,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抓好黔西南州8个县市项目学校和专项课题建设推进。”开班式上,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兴毅表示,培训体现的是对的信任,希望参训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务实举措、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省教育厅民族教育质量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指导委员会委员杨立昌在讲话中,对学校高度重视、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培训表示感谢,指出参训学员是项目实施的“智囊团”和“督导员”,希望大家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当好政策执行的“排头兵”、项目推进的“护航者”、基层需求的“代言人”,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教育厅民族教育质量项目办高度重视黔西南州8个县市项目学校和专项课题建设,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多次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及项目学校现场指导、总结经验、开展交流,为培训班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坚强保障。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承办单位充分发挥优势,紧扣项目管理服务指导工作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优化安排,在讲什么、谁来讲等方面都精心准备。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堵点问题出发,科学谋划培训内容、授课任务,做到有理论的人讲理论、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讲经验。
聚焦“政策解读、高校履职、项目现状”三大模块,邀请省政府督学、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隆华、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指导委员会委员杨立昌、铜仁学院民族教育质量项目实施指导专家董世华、黔西南州基础教育科干部赵丹进行授课,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专题解析项目建设政策和项目实施重点工作,分享地方高校履职项目服务指导实践案例,介绍黔西南州民族教育质量项目建设现状及下步举措,确保项目推动不偏航、不走样,为探索打造“高校+地方+学校”协同育人新模式,着力推出一批服务区域的优秀专题报告、教师优秀案例、学生优秀学习体验作品,为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兴师经验”奠定基础。
开班仪式后,刘隆华为学员带来了《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实施的重难点工作解析与专题化推进》专题培训,解读项目核心理念、工作思路、行动框架等,分享有效推进项目重点工作、实施清单化管理等方法和技巧,针对存在的问题、不足及项目做法、经验传播推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他指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是着力质量提升的专业服务项目,要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了解教师、分析学生,管理服务团队要围绕项目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优势和强项,争做观察者、指导者、评估者,帮助项目学校基于质量提升、老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开展微小课题研究,推动项目学校会做、会说、会写,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
培训课上,参训学员们认真听、仔细问、虚心学、专心记,积极分享培训感受和工作经历。大家纷纷表示,培训解惑又解渴,通过指明方向、提供思路、传授经验、细化举措,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激发动力,将进一步消化学习内容,提升工作能力,为服务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贡献“新智力”,为推进乡村振兴“凝新力”。
一直以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扛牢地方高校履职使命,以高校之能服务地方所需,大力彰显服务地方的基本办学理念。自2024年承担黔西南州8个县(市)项目学校及课题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聚焦重点领域,列出问题清单,细化责任分工,逐项攻坚突破,确保各方各司其职,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以组织建设为根基,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财务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校级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8个项目工作组,组建8个二级学院领衔的8个工作组指导团队,按照高校支持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和7个方面的具体事项开展工作,聚焦于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突出3个子项目实际,点对点为项目学校和专项课题的课程教学改革、专项课题研讨交流、社团活动开展实施专业服务与研究指导,为项目成果出版提供素材。并强化指导过程监督,定期开展经验交流,鼓励高校指导教师参与研究总结项目经验,深化职业发展体验,凝练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营造项目服务指导反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浓厚氛围。
接下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将继续立足“民族性、地方性、师范性和应用型”办学定位,秉持创新实干精神,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发挥好高校的专业支持服务作用,如期实现预期目标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星星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张恒
编审 陈俎宇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