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治疗格局!乳腺癌ADC领域重磅研究五分钟速览 | 2025 ASCO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20:12 3

摘要: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全球肿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集中亮相。作为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治疗新星,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乳腺癌治疗领域迎来多项突破性进展。本文特将该领域内相关研究摘要进行汇总整理,以飨读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年ASCO摘要抢先读

整理 | Cassie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全球肿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集中亮相。作为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治疗新星,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乳腺癌治疗领域迎来多项突破性进展。本文特将该领域内相关研究摘要进行汇总整理,以飨读者。

德曲妥珠单抗(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P)vs 紫杉烷类+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HP)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晚期/转移性乳腺癌(a/mBC)患者一线(1L)治疗的中期分析结果:DESTINY-Breast09研究更新

摘要内容待大会期间公布,敬请期待。

摘要号:1017

HER2抗体偶联药物SHR-A1811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更新:来自REIN试验的最新结果

靶向HER2的ADC药物已被证实在HER2阳性乳腺癌(BC)脑转移(BM)患者中具有颅内抗肿瘤活性。这项前瞻性、非随机化的II期临床试验(NCT05769010),旨在评估新型HER2靶向ADC药物SHR-A1811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HER2表达BCBM的可行性。本文报告了SHR-A1811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HER2+BCBM的数据,并更新SHR-A1811单药治疗HER2+BCBM的结果,全面展示SHR-A1811单药及联合方案治疗HER2+BCBM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纳入HER2阳性或低表达乳腺癌伴至少一处未接受过放疗的可测量颅内病灶的患者。HER2阳性患者中:组1接受SHR-A1811单药治疗(6.4mg/kg,每3周一次);组3接受SHR-A1811(4.8mg/kg)联合贝伐珠单抗(15mg/kg,每3周一次)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毒性或临床获益终止。主要终点为根据RANO-BM标准评估的颅内客观缓解率(ORR-IC)。

2023年3月30日至2024年6月3日期间,共58例患者入组(组1:33例;组3:25例)。其中56例(96.6%)既往接受过抗HER2治疗,晚期患者既往接受全身治疗的中位次数为2次(范围:0-9)。在疗效评估方面,组1和组3经确认的颅内客观缓解率(ORR-IC)分别为84.4%(27/32)和72.7%(16/22),与各组的总体ORR数值一致,且所有患者均实现颅内疾病控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组1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2个月(95% CI:10.0-15.4),组3的中位PFS尚未成熟。安全性方面,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存在差异,组1为78.8%(26/33),组3为48.0%(12/25)。其中4级TRAEs发生率分别为36.4%和4%。

研究结果显示,SHR-A1811 6.4mg/kg单药或4.8mg/kg联合贝伐珠单抗均能实现较高的颅内缓解率,且低剂量联合方案可能具有更优的安全性特征。长期预后结果仍在持续随访中。

TROP2 ADC:一线治疗新突破

摘要号:1019

II期OptiTROP-Breast05研究的初步结果: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作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a/mTNBC)的一线治疗

TROP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高表达,且与不良生存预后相关。sac-TMT(MK-2870/SKB264)是一种新型TROP2靶向ADC药物,该药物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1种治疗针对晚期或转移性阶段)的不可切除的a/mTNBC患者。II期OptiTROP-Breast05研究(NCT05445908)评估了sac-TMT作为a/mTNBC一线治疗的疗效,同时探索了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状态的影响。

本研究纳入未经晚期疾病治疗的a/mTNBC患者(无论PD-L1或TROP2表达状态如何),接受5mg/kg sac-TMT治疗,每两周一次(Q2W),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对于复发性TNBC患者,要求无病间期(DFI)≥6个月方可入组。根据RECIST v1.1标准,研究者每6周进行一次肿瘤评估。

截至2024年11月18日,共入组41例患者(中位年龄55岁;43.9% ECOG PS评分为1;78.0% PD-L1 CPS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6个月时,ORR达70.7%(29/41,含3例未确认PR),疾病控制率(DCR)为92.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12.2个月,中位PFS(mPFS)13.4个月,12个月PFS率为64.6%(95%CI:45.0%-78.7%)。在32例PD-L1 CPS

63.4%患者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常见≥3级TRAEs(发生率≥5%)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46.3%)、白细胞计数下降(34.1%)、贫血(12.2%)、口腔炎(9.8%)、淋巴细胞计数下降(7.3%)及乏力(7.3%)。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事件,无周围神经病变或间质性肺病/肺炎报告。

sac-TMT作为a/mTNBC一线治疗方案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其疗效不受PD-L1状态影响。目前正在开展一项III期研究(NCT06279364),比较sac-TMT与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在PD-L1阴性(CPS

德曲妥珠单抗(T-DXd):生物标志物与种族差异多维探索

摘要号:1013

DESTINY-Breast06研究(DB-06):T-DXd vs 医生选择的化疗方案(TPC)在HER2低表达/超低表达、激素受体阳性(HR+)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的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

DESTINY-Breast06(DB-06;NCT04494425)是一项III期、随机、开放标签研究。该研究显示,在既往接受过≥1线内分泌治疗的HR+、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原位杂交阴性)或超低表达(IHC 0但存在膜染色)mBC患者中,T-DXd与医生选择的化疗方案(TPC:卡培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紫杉醇)相比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PFS获益(13.2 vs 8.1个月;HR:0.64;主要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3月18日)。本文报告基于基线基因组状态的循环肿瘤DNA(ctDNA)探索性分析结果。

采用Guardant OMNI500基因液体活检检测对基线血液样本进行ctDNA分析。最终625例患者具有可评估的ctDNA样本及推定肿瘤含量,构成此次报告的生物标志物可评估人群(BEP)。通过盲态独立中心评估,对关键基因组亚组(PI3K通路、ESR1突变、BRCA1/2突变)的基线特征及疗效结局(包括经确认的cORR和PFS)进行分析。

各基因组变异亚组检出率为:PI3K通路45.0%(n=281)、ESR1突变51.5%(n=322)、BRCA1/2突变7.7%(n=48)。各突变亚组的mPFS分别为:PI3K通路:T-DXd组13.2个月 vs TPC组7.1个月;ESR1突变:T-DXd组11.3个月 vs TPC组7.0个月;BRCA1/2突变:T-DXd组21.4个月 vs TPC组5.6个月。在所有报告的突变亚组中,T-DXd较TPC均显示出PFS和cORR的改善(见表1)。

表1 T-DXd与TPC的疗效结局

本次探索性ctDNA分析表明,无论患者是否存在PI3K通路、ESR1或BRCA1/2基因突变,T-DXd相较于TPC均显示出更显著的临床获益。

摘要号:1036

ADCs治疗HER2阳性mBC临床结局的种族和民族差异:一项TriNetX真实世界证据研究

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乳腺癌亚型,由HER2过表达驱动。ADCs如T-DXd和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均已获批用于治疗HER2阳性mBC,显著改善该人群的生存预后。然而,ADCs治疗在种族和民族间的疗效差异仍不明确。

本研究分析了来自TriNetX全球联合健康研究网络的去标识化数据,纳入接受HER2靶向ADCs治疗的HER2阳性mBC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总生存期,组间生存率比较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采用倾向性匹配来校正年龄、合并症和治疗线数的影响。采用双侧P值≤0.05来确定统计学显著性。

本研究共纳入7462例患者。患者中位年龄为56.2岁(范围:43-69岁),其中68%为非西班牙裔白人(NHW),17%为黑人,5%为亚裔,10%为西班牙裔。4774例患者接受TDM-1治疗,1547例接受T-DXd治疗,1141例同时接受这两种药物治疗。37.6%接受TDM-1治疗的患者和64.3%接受T-DXd治疗的患者接受过2线以上的既往治疗。总体而言,1年生存率为96%,3年生存率为89.3%,5年生存率为83.7%。在3年时,不同种族患者的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非西班牙裔白人为90.3%,黑人为87.1%,亚裔为92.9%,西班牙裔为91.3%(p

表2 按种族划分的生存率和风险比

本研究表明,ADCs在经多线治疗的HER2阳性mBC患者中疗效显著,5年生存率达83.7%。然而,研究观察到显著的种族差异——亚裔患者生存率最高,而黑人患者生存预后最差,这可能由多层面因素所致。未来需进一步探究HER2靶向ADC疗效种族差异的潜在机制,从而为改善患者预后的策略提供依据。

摘要号:1015

T-DXd是一种获批用于治疗晚期HER2阳性/低表达/超低表达乳腺癌及多种其他实体瘤的ADC药物。该药物存在罕见但严重的间质性肺病(ILD)风险(发生率12%-15%),因此需要通过定期影像学检查和症状监测进行管理。根据现行指南:≥2级ILD建议永久停药,无症状1级ILD暂停给药后若影像学表现缓解,可考虑治疗再挑战(RC)。目前关于真实世界中不同患者群体发生ILD后接受RC治疗结局的数据仍较为有限。

本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17-2024年期间发生T-DXd相关ILD的患者。通过病历记录与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筛查确诊ILD病例,并经治疗医师评估确认与T-DXd的相关性,同时参照CTCAE v5.0标准进行分级。研究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人口学特征,T-DXd及糖皮质激素用药方案,影像学结果和再挑战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在712例接受T-DXd治疗的患者中(来自4个中心),任何级别ILD发生率为9.1%(n=65)。另有1家中心仅报告了18例ILD患者的RC数据。最终47例患者接受RC,其中81%(38/47)为1级ILD后RC,19%(9/47)为2级ILD后RC。首次出现ILD的中位时间为首次给药后145天(IQR:78-205)。接受RC的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见表3。

在50例1级ILD患者中(包括未接受RC的患者),有28/50例(56%)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中位治疗时间为36天(IQR:27-79)。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影像学改善的中位时间为24天(IQR:19-63),而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为82天(IQR:48-94)(p

在1级ILD患者中,38/50例(76%)在末次给药后中位42天(IQR:36-57)接受RC治疗;其中23/38例(61%)降低了用药剂量。RC治疗后,患者继续接受T-DXd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15天(IQR:60-334);38例患者中有10例(26%)在RC治疗后中位211天(IQR:47-273)时复发ILD(7例为1级,2例为2级,1例为3级)。复发ILD患者与未复发ILD患者在ILD发病时间、RC治疗时间或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在9例2级ILD后接受RC治疗的患者中,继续接受T-DXd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29天(IQR:49-171);其中2/9例(22%)复发ILD(1例为2级,1例为3级)。接受RC治疗的患者中未观察到5级毒性反应。

表3 接受RC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本项多中心研究显示,1级ILD后接受RC的比例较高,且患者可获得持续临床获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ILD影像学改善更快,突显了早期使用激素的重要性。1级ILD后RC患者ILD复发率较低,且多为1级,无5级毒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9例2级ILD患者接受RC治疗,其ILD复发率与1级患者相似,但对此需谨慎解读。这项大样本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T-DXd再挑战治疗在真实世界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安全性。

小 结

2025年,ADC药物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持续突破,为临床实践注入新希望。最新研究进展显示,ADC药物从后线治疗成功进军一线治疗,全面覆盖HER2阳性、HER2低表达及TNBC等亚型,同时为构建“分子分型+种族特征”的精准治疗模型提供关键证据。随着临床试验数据的陆续公布,ADC药物有望进一步改写乳腺癌治疗格局。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