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南岭村号称“中国第一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片区,2018年,南岭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约3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约15万元。截至2023年,面积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万余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
广东南岭村号称“中国第一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片区,2018年,南岭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约3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约15万元。截至2023年,面积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万余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
- 第一次飞跃:1983年南岭村委会成立,提出走集体主义道路,内引外联发展工业,1986年建起第一个工业区,到1991年底被授予“南粤农村十面红旗”和“文明单位”称号。
- 第二次飞跃:1992年,抓住邓小平南方讲话机遇,制订新规划,投资兴建第二个工业区,引进8家外资企业,确保了经济进一步发展。
- 第三次飞跃:1997年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投资8000多万元兴建第三个工业区,发展商业、旅游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四次飞跃:200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发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号召后,提出“六村”目标,建起第四个工业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第五次飞跃:涉足高科技产业创业投资
自2016年起,南岭村开启“二次创业”,走科技创新之路,探索涉足高科技产业的创业投资。
- 成立专业投资机构:组建全省第一家社区经济创投平台、成立深圳集体经济的首支科技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全国首只村集体创业投资母基金和全省首家由村(社区)集体经济发起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
- 投资新兴产业:投资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企业,拥有两个专业投资机构、一个生物医药加速器,投资孵化生物制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领域的10多家初创企业,2022年4月海创药业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第六次飞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016年10月,南岭村响应国家转型升级号召,对原求水山珠宝园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集办公、住宅、商业、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南岭1983创意小镇。这是南岭村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重要尝试,力争打造成龙岗以及全市休闲娱乐、创新创业的潮流旺地
- 推动产业多元化:实现了从传统工业、“房东经济”向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元化产业的转变,为集体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 集体主义模式:将生产队资产公有化,坚持走集体主义道路,以集体力量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 工业主导模式: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大力发展工业,通过内引外联,兴建多个工业区,吸引大量外资企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落户。
- 多元化发展模式: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商业、旅游业等,如建综合市场、求水山公园和度假村酒店等,实现产业多元化。
-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和专业培训班、成立文体活动队伍、建立规章制度等,提高村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
1,开工厂
- 抓住政策机遇发展工业:改革开放初期,南岭村利用“内联外引”政策,主动吸引港商投资办厂。通过村干部和村民挑土修路、绿化村容等努力,从“三来一补”业务起步,逐步建成多个大型工业区。
- 引进技术型企业:后来,南岭村坚持“改善经济结构,加速全面发展”的思路,积极引进中兴、兄弟、耐普罗等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不断壮大工业产业规模,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开脑洞
- 探索科技创新投资:2015年左右,面对“房东经济”困境,南岭村选择“二次创业”,走科技创新之路。2016年起,南岭村探索涉足高科技产业的创业投资,从过去种田、“种”房子,转变为“种”高科技公司。
- 成立基金公司:2017年,南岭股份合作公司控股的南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由村集体企业作为发起人和实际控制人的私募基金。该基金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关键要素,投资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创业企业,为社区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3,开天眼
- 着眼长远与创新发展:“开天眼”意味着南岭村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更长远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具前瞻性的思维。在交通上,借助地铁17号线建设,通过TOD模式开发,加强与外界联系,提升区域价值。
- 优化空间与产业升级:在空间布局上,对老旧小区和厂房拆迁改造,优化空间,为引进新产业或提升居住环境创造条件。在产业方面,紧密结合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成长性的创新项目落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一)、交通升级,强化区域连接
1. 地铁经济开发:深圳地铁17号线在南岭村设有三个站点,预计2028年底通车。应借此契机,围绕站点打造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在站点周边建设集商业、办公、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区域,如建造高层写字楼吸引企业入驻,开发公寓或住宅小区,同时配备购物中心、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通过交通枢纽的辐射效应,将南岭村打造为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中心,为乡村超级IP的传播奠定基础。
2. 道路网络优化:加强与周边主干道的连接,拓宽和修缮村内道路,缓解交通拥堵。完善公交配套设施,增加公交线路和班次,实现与地铁的无缝对接,方便居民出行。同时,打造独具特色的“南岭交通文化线路”,沿途设置展现村庄发展历史的景观小品,让每一位来访者在交通出行中感受南岭村从“开工厂”到“开脑洞”再到“开天眼”的蜕变历程。
(二)、空间优化,提升生活品质
1. 旧改与更新:在老旧小区和厂房拆迁改造中,深度融入南岭村文化基因,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乡村超级IP场景。将传统岭南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塑造特色建筑风貌;对老旧厂房进行创意改造,如将部分厂房打造为“南岭村发展博物馆”,通过实物陈列、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生动呈现从创办工厂到发展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奋斗故事,让“开工厂”的实干精神、“开脑洞”的创新智慧、“开天眼”的前瞻视野可触可感。
2. 公共空间营造:增加公园、绿地、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植入IP元素。建设以“南岭新视界”为主题的科技文化广场,设置巨型天眼造型的地标建筑、互动式科技体验装置,展现“开天眼”的未来感;打造民俗文化公园,通过非遗技艺展示、传统节庆活动举办,传承村庄历史文脉,让公共空间成为传播乡村超级IP的重要载体。
(三)、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1. 新兴产业引入:围绕乡村超级IP构建产业生态,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时,突出南岭村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潜力,打造“科技+文化”融合的产业集群。例如,引入人工智能企业开发以南岭村故事为蓝本的虚拟现实体验项目,让游客通过“开天眼”般的视角沉浸式感受村庄发展。
2. 产业融合发展:深化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全力塑造南岭村乡村超级IP。
开发以南岭村发展历程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推出“重走创业路”体验活动,游客可参与模拟工厂生产、创意设计等环节,亲身感受“开工厂”的艰辛与“开脑洞”的乐趣;推动创意农业发展,打造具有IP形象的特色农产品,如“南岭天眼果”“脑洞创意粮”,通过包装设计、品牌营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借助产业融合不断丰富和传播乡村超级IP内涵,实现从传统村庄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超级IP的跨越 ,在时代浪潮中持续进步、不断超越。
来源:耀中品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