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广东发布六大“政策包”,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24日,深圳出台16条措施,围绕内容创作生产、展会活动引流等方面,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广东发布六大“政策包”,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24日,深圳出台16条措施,围绕内容创作生产、展会活动引流等方面,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新中式”产品风靡市场,到演唱会、博物馆人气爆棚,“买文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偷得浮生半日闲”时的重要选择。
如此背景下,深圳出台系列政策,既是顺势而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是乘势而上,进一步促进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文化经济在深圳的经济版图中更加耀眼。
细细想来,“买文化”成为消费市场“新贵”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作为抽象概念的文化本身具有魅力,二是有优质的文化产品来呈现文化的魅力。这二者的繁荣都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生态。
广为传播的文化可以实现“近者悦,远者来”。这就要求文化生态既要有自身的韵味和特色,又要有能让人共情的属性。
笔者认为,深圳此次出台的政策的一大特色就是科技属性明显,把“科技创新”这一深圳特产与文化融合起来。
数据显示,深圳集聚了全国最多的文化装备上市公司,文化装备营收规模全国第二,2023年,游戏领域上市公司营收规模超过3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深圳不仅有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还率先试点建设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
所以,此次发布的系列政策提到,要强化数字技术的支持,推动数字创意与文化传承、文旅消费等领域的融合,大力发展科幻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
包容、多元是本次政策展现出的第二大特色。本次政策涵盖领域众多,涉及游戏、影视动漫、微短剧、演艺等。
其中,此次印发的《深圳市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试行)》,还提到了脱口秀、现场音乐表演(live house)等较为小众的形式。希望通过规范管理与政策支持,促进演艺新空间的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不同的形式承载着更多共鸣与共情,为文化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也吸引着更多文化生产者。
本次政策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打造了一个可循环的文化生态。通过打造文化实践平台,提供文化实践机会来吸引、培育人才。
政策中提到,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开发文化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项目,对优秀数字创意产业园区给予扶持,为文化创作者提供发展空间。
此外,政策还提到举办数字创意产业展会、活动、赛事。这不仅将吸引更多产业资源聚集,也将为文化创作者提供实践机会,带来更多优质文化产品,营造更浓厚的文化氛围。
从内容创作到文化产品的渠道分发,此次发布的系列政策背后展现出了深圳包容、创新的独特气质,为深圳文化生态链的构建补上了重要一环。
对于文化来说只有多样才多彩、只有多彩才绚烂。深圳包容创新的文化生态底色把各种“文化味儿”充分挖掘、呈现,让多元的文化走进人们的心坎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主笔 | 刘舟义
编辑 | 阳楚晗
审校 | 殷梦
来源:直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