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岭村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一都镇,位于永春、安溪交界的莲花山西麓。全村占地面积仅5平方公里 ,下辖多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约500多人,常住人口随着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入有所增加 。
福建美岭村:1979 - 2035年乡村发展的时空跨越史诗
美岭村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一都镇,位于永春、安溪交界的莲花山西麓。全村占地面积仅5平方公里 ,下辖多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约500多人,常住人口随着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入有所增加 。
美岭村属于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春、夏两季长达8个月以上,秋、冬两季4个月左右。这里常年雾多、湿度大、霜雪少,虽时受寒潮、台风影响,但个别年份才会出现下雪现象。年平均气温18.3℃,1月平均气温9℃,7月平均气温26.6℃,年温差较大,一年中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在1 - 2月。降水受季风、地形影响明显,年平均降水量约1724毫米,充沛的降水与适宜的气候,为当地植被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森林覆盖率高达70%,林业资源丰富,拥有大量松木、杉木等木材资源;同时,丰富的降水形成了众多溪流,为发展水电产业提供了天然优势。
从油灯摇曳的贫瘠山村,到产业兴旺的富裕强村,再到未来科技赋能的智慧乡村,美岭村用近六十年的时光,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乡村发展史诗。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但地处深山的美岭村仍深陷贫困泥沼,人均年收入仅70元,是出了名的穷山村,“宁吃咸竹笋,不嫁尾岭人”这句俗语便是当时真实写照。
在这一困境下,返乡能人苏新添成为改变美岭村命运的关键人物。他带领村民打响脱贫“三大战役”。1980年,在资金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苏新添带头捐款,村民们齐心协力,建成了装机容量40千瓦的水尾水电站,结束了美岭村无电可用的历史,让家家户户亮起了电灯。1983年,他巧用造林补助政策,组织村民在荒山上义务造林,用政府发放的造林奖励购买修路材料、聘请技术员,历经艰辛,在崇山峻岭间开辟出第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打破了交通瓶颈,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1987年美岭行政村成立后,苏新添敏锐捕捉市场机遇,带领村民利用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先后创办胶合板厂、纸箱厂、精制茶厂等企业。随着企业逐步发展,美岭村劳动力全部实现就地就业,村民摇身一变成为工人。1995年,福建省泉州美岭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美岭村从分散的村办企业经营模式迈向集团化发展道路,开启新的发展篇章。1996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美岭精神被福建省委提炼推广,美岭村成为全省乡村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更多山区乡村探索脱贫致富之路。
进入发展新阶段,美岭集团展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开启多元产业布局。1997 - 2003年,为解决区域用电紧张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美岭集团投资兴建三座火电厂,不仅满足了自身企业及周边村镇的用电需求,还通过电力销售为集团带来可观收益,企业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发展后劲显著增强。1999年,中密度人造板厂正式投产,进一步完善了木材加工产业链,形成从木材采伐、加工到成品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
随着经济实力提升,美岭集团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乡村长远发展的重要性。2000年起,集团投入16.5亿元创办美岭中学,并逐步新建美岭小学、美岭幼儿园,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学校面向全省招生,高薪聘请省内外优秀教师,打造“学在美岭”品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让美岭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良好教育,还吸引周边地区学生前来求学。到2012年,美岭集团总资产突破30亿元,业务广泛涵盖水泥、电力、人造板、教育等多个领域,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美岭村从贫困山村成功蜕变成为福建省闻名的富裕村,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2013年起,美岭集团主动求变,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关停立窑水泥厂和小火电厂,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水泥、矿山、电力等优势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8年,美岭集团顺应绿色发展潮流,启动莲花山森林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探索“生态 + 旅游”发展模式,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2022年,美岭智慧产业园盛大开园,园区规划科学、配套完善,吸引食品、电子、电商等4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总部经济 + 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格局。入驻企业在园区内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年,美岭集团总资产逾百亿元,连续多年纳税超亿元,成为永春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85万元,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美岭村凭借出色的发展成果和文明建设,先后六次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当前,美岭村紧跟时代步伐,全力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2023 - 2025年,美岭集团计划投资10亿元对水泥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淘汰2500吨熟料生产线,新建45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引入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设备,预计能耗降低30%以上,实现节能减排和生产效率的双重提升,打造绿色环保、高效智能的现代化水泥产业示范基地。同时,美岭集团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建新能源研发中心,探索光伏发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为产业多元化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开辟新路径。
2026 - 2027年,美岭智慧产业园将持续发力,重点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搭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传统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化生产管理、电商直播销售、供应链数字化协同等手段,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拓展市场空间,将美岭智慧产业园打造成为区域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引领美岭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迈进。
到2028年,莲花山森林公园将全面建成生态康养中心、森林研学基地,配套建设风格各异的特色民宿集群,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温泉”的全季旅游产品体系。游客可以在春天欣赏漫山遍野的花海,夏天享受清凉的山间避暑时光,秋天体验丰收的采摘乐趣,冬天泡温泉放松身心,全年都能在美岭村收获独特的旅游体验。
2030年,美岭村将举办首届国际乡村艺术节,邀请全球知名艺术家驻村创作,展示国内外多元艺术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乡村艺术IP。同时,依托美岭精神纪念馆、村办企业生产线,开发工业旅游、红色研学路线。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美岭村的发展历程与奋斗故事,感受美岭精神的内涵;还能参观现代化企业生产流程,了解工业生产背后的科技力量。预计到2032年,美岭村年接待游客将突破50万人次,文旅产业收入占比提升至30%,文旅产业成为美岭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全面繁荣,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展望2035年,美岭村将在绿色发展和智慧生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全省首个“零碳乡村”。通过大规模推广光伏发电,满足全村80%的用电需求;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处理率达100%,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智慧生活场景将全面落地,美岭村将建成智慧养老社区,配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引入无人配送超市,居民通过手机下单即可享受便捷的配送服务;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动远程教育、远程办公普及,村民享受与城市同质的公共服务,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美岭集团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3 - 5家高新技术子公司,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拓展国际业务。同时,美岭村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10个村庄成立产业联盟,通过技术输出、产业协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共同迈向富裕之路。届时,村民人均年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真正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典范,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标杆。
从“点灯难、行路难、致富难”的穷山村,到引领时代的乡村振兴样板,美岭村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乡村从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的生动缩影,也为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美岭方案”,激励着更多乡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美岭村的发展,堪称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从1979年人均年收入仅70元的穷乡僻壤,到如今总资产逾百亿元的富裕强村,美岭村以“敢为人先”的魄力,走出了一条极具借鉴意义的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专家、中国乡建践行者李耀中表示,美岭村成功的关键在于产业与人才的协同发展。早期依托当地资源兴办工厂,完成了原始积累,后续又顺应时代潮流,推进产业多元化与现代化转型,这一过程中,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岭村重金投入教育,不仅培养了本村人才,还吸引了外部人才流入,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此外,美岭村始终坚持发展成果共享,投入巨资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让村民真正成为发展的受益者。未来,美岭村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在生态保护与品牌建设方面发力,借助当地的生态优势,打造特色乡村品牌,提升美岭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美岭村的经验启示我们:乡村振兴既要立足资源禀赋,又需敢于突破创新,更要坚守为民初心,如此方能实现从脱贫致富到共同富裕的跨越。
来源:耀中品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