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络病)防治中国行暨陕西中医药学会络病专委会2025年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21:29 2

摘要:5月24日,由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慢性(络病)防治中国行暨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会议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成果、学术研究进展、通络药物在慢性病防治中的

5月24日,由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慢性(络病)防治中国行暨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会议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成果、学术研究进展、通络药物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临床实践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推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水平提升,为患者健康福祉赋能。

会议开幕式由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雷瑗琳教授主持。雷教授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并指出专委会始终践行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持续深耕络病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相互沟通、学习与融合,推动并落实络病理论与科研成果服务临床、惠及患者。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马振致辞时介绍,在省中医药学会的指导支持及全体委员协作下,过去一年,专委会锚定络病理论传承创新、临床推广应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三大核心方向,系统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目前全省已建立1个省级、5个地市级络病专委会,拥有省市委员718名。临床研究方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与参松养心胶囊真实世界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参与通心络-TOPS研究;教育领域,陕西中医药大学《络病学》课程2024年选修学生达149名,并开展“健康中国 赋能县域”等项目10场,培训基层医师208名,协助基层医院查房帮扶6次。本年度专委会将以“强化建设、立足临床、服务基层”为核心,深化科研合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创新学术传播模式,依托省级平台建立省市联动体系,推动络病理论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为陕西中医药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贾明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任务。而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的典范。他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是中医络病理论研究的制度保障、络病理论创新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引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络病理论提供应用场景与数据支撑、络病理论实现了“传承 - 创新 - 产业”闭环,“开放”,使其更快走向世界“开放”四个方面阐释了络病理论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他强调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一场接力跑,各级医疗机构要当好“主力军”,强化中医特色优势;专家学者要勇做“排头兵”,攻克技术难关;青年才俊要争做“生力军”,在传承中实现超越。中医药的振兴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从业者的躬身耕耘,希望与会医务工作者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凝聚共识、携手共进,为健康中国建设而努力。

会上,多位知名专家进行了专题学术演讲,分享学术见解。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孙连庆教授分享了《聚焦长期获益“以患者为中心”的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详细阐述了中西医结合助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及津力达调节血脂、降低体重的额外获益干预措施。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教研室主任高峰教授深入探讨了《通络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共识解读》,从共识制定的研究证据评价标准、循证证据及临床推荐为与会者提供了全面的视角。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赵明君教授则对《络病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进行了深入讲解,总结分享了络病理论学术创新研究路径,揭示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本病、防未病”疗效机制。

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张广平教授介绍了《从抗律到调律-心律失常治疗新策略》,展示了通络药抗心律失常治疗循证研究及新进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教授围绕《通络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证据荟萃》展开讨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高燕教授以《险关渡尽生机现 早诊克难危转安》为题,探讨重症心肌炎的长效治疗方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一科主任苏衍进教授则聚焦于《从机制出发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化管理》,从DR的发病机制、管理策略等等层面分析疾病负担与防治,为与会者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思路。

会议还特别设置了精彩的病例分享与互动讨论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们围绕冠心病、心衰的规范化诊治、糖尿病及早期联合用药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强调了慢性(络病)早期识别、精准施治的重要性,为中医药防治疑难病症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来源:陕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