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佛冈群山环抱中,深埋着一种承载百年记忆的“土黄金”——竹山粉葛。为助力乡村振兴,今年2月,有着18年党龄的“新农人”朱翠娟被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党委任命为竹山粉葛产业发展“第一书记”,肩负起推动产业发展的重任。
在佛冈群山环抱中,深埋着一种承载百年记忆的“土黄金”——竹山粉葛。为助力乡村振兴,今年2月,有着18年党龄的“新农人”朱翠娟被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党委任命为竹山粉葛产业发展“第一书记”,肩负起推动产业发展的重任。
朱翠娟(左二)带着转运星竹山粉葛面到马来西亚参展
科技赋能:从“望天收”到“智慧种”
“怎样才能让好品质的粉葛卖出好价钱?”这是朱翠娟任“第一书记”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深知,科技是打开产业发展大门的“金钥匙”。
此前,竹山村就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喻国辉教授的团队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研究竹山粉葛病虫害绿色防治、高产高质种植、品系遗传差异等问题。但朱翠娟计划进一步深化与喻国辉教授团队“结对子”,聚焦竹山粉葛核心领域,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并依托该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广东佛冈竹山粉葛科技小院,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技术支持。
朱翠娟到种植基地查看粉葛生长状态
同时,朱翠娟还计划完善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引入专业合作社系统推广土壤改良、错峰种植等先进技术,探索建立数字化种植管理体系,实现生产环节精细化管控。针对鲜葛保鲜难题,拟联合专业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存储期限瓶颈,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产品升级:从“土疙瘩”到“金品牌”
在朱翠娟的规划里,竹山粉葛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粉葛作为季节性农产品,如果靠销售农产品难以发挥出它的全部价值。”朱翠娟介绍,要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把季节性农产品打造成为让千家万户喜爱的可持续消费的商品,带领村民们把粉葛深加工这条路走宽走实。
在现有葛粉、粉葛面产品基础上,朱翠娟计划通过清远市地礼驿站三农服务有限公司和竹山粉葛加工厂,拓展粉葛果冻、葛根茶、葛根薄饼等多元化产品线,深度挖掘粉葛药食同源价值,构建涵盖休闲食品、健康饮品等领域的产品矩阵。
为强化品牌文化内涵,朱翠娟将整合竹山粉葛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竹山粉葛节”特色IP,通过举办产业论坛、美食大赛、文化展览等系列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辨识度,推动竹山粉葛向品牌化、高端化迈进。
市场突围:从“深山土货”到“跨境优品”
为让竹山粉葛走得更远,朱翠娟精心谋划了“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
线上,深化“互联网+”助农模式,加大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力度,邀请网红达人走进粉葛田和加工厂,展示粉葛种植、加工过程,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
线下,完善建设集展销、体验、直播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振兴运营中心,积极对接商超、特产店等传统渠道,拓展单位集采、消费帮扶等大宗销售路径,让竹山粉葛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此外,朱翠娟正积极推进跨境贸易合作,拓宽产品出口通道,通过跨境电商实现产品国际化布局。依托“地礼商城”小程序,构建“电商+帮扶”运营模式,为产品搭建长效销售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朱翠娟向参观者介绍竹山粉葛产品
红色引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
作为一名党员,朱翠娟始终把“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记在心头。
为此,她牵头制定了《佛冈县竹山粉葛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从葛的文化底蕴、历史应用及葛根药食同源的特点出发,结合竹山粉葛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竹山粉葛产业发展的生产端、加工端及销售端存在的问题,形成了竹山粉葛产业发展框架。
同时,探索“支部+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组建党员技术帮扶队,组织农业专家、技术骨干、支部党员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难题。
朱翠娟还计划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现有村集体入股粉葛加工厂的基础上,鼓励农户以资金、土地等形式入股,通过参与产业运营获取分红收益,实现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转变,切实提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获得感与积极性。
朱翠娟表示,未来将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从通过加工厂的运营支撑、深加工品的市场拉动、品牌的宣传推广,不断突破产业瓶颈的限制,推动这一承载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图|记者 梁辉森 通讯员 范美霞 黄惠桃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