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遵义各地通过设立文明基金、推行妇女主事、组建儿童议事会、创新积分管理等举措,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文化浸润、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凝聚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让文明新风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金钥匙”。
近年来,遵义各地通过设立文明基金、推行妇女主事、组建儿童议事会、创新积分管理等举措,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文化浸润、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凝聚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让文明新风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金钥匙”。
今年3月13日,对于遵义市习水县坭坝乡南天门村80岁的古胜六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当天,村支两委干部上门为老人庆生,不仅精心准备了生日蛋糕和手写贺卡,还带来了一堂用方言宣讲的养老政策课。这份特别的关怀,得益于南天门村创新设立的“孝老爱亲一家亲”文明基金。
针对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养老资源不足的实际,南天门村积极探索,构建起“资金众筹+治理众创+成果共享”模式。一方面,通过乡贤反哺、村民众筹等方式募集资金。另一方面,由村支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捐赠者代表共同组成基金管理小组,定期公示收支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对于年满80岁及以上“逢十”寿辰的老人,村里开展“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份生日礼包、一次亲情连线、一场政策宣讲、一次关爱走访、一次志愿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破解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关爱难题,还以文明新风尚取代了以往“满十酒”大操大办的陋习。截至目前,已为76位老人送上了贴心的“温暖礼包”。
在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妇女主事会”凝聚发挥“她”力量,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活跃于乡村治理各个领域,围绕“致富、教育、乡风、家务”四大板块开展创新实践。
“妇女主事会”以“妇女主事长”为纽带,积极搭建就业平台。通过组建劳务队伍对接本地用工需求,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同时,鼓励妇女投身产业发展,成功培育出稳定种植60亩蔬菜的示范户1户。
在文明乡风建设方面,朝阳村设立了“院坝课堂”,定期开展家风家训教育活动,并评选出“爱业、爱亲、爱学、爱卫、爱善”五类先锋40人;针对农村滥办酒席的陋习,妇女们自发组成“同庆队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已劝导制止3起滥办酒席行为。此外,村里推行“积分制”管理,细化28条文明细则,建立起“庭院三包”“酒席监督岗”等机制,累计记录文明积分已超1万分,比学赶超的文明氛围日益浓厚。
在新蒲新区新蒲街道红星社区,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2岁的“社区小主人”,正以独特的视角和热情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该社区创新成立“儿童议事会”,让未成年人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这支由40余名未成年人组成的议事队伍,秉持“用一米高度看社区”的理念,深入社区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围绕垃圾分类、公共设施建设、文明行为规范等方面积极提出建议,实现了儿童视角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
面对社区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小议事员们主动发起“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宣传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在“社区小主人”的带动下,居民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邻里互助等活动,文明新风在社区蔚然成风。“孩子们的行动让我们大人深受触动,现在大家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红星社区居民李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儿童议事会’不仅培养了下一代的公民意识,更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红星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儿童参与机制,不断放大“小手牵大手”的文明效应。
基层治理,既需要制度的有力约束,也离不开文明的滋养。遵义各地立足实际、大胆探索,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治”逐步迈向“多元共治”,让文明新风汇聚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遵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