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资巨头扛着资本大旗攻城略地,轻资产是规模战的关键,创新业态则是流量战的重心;港资大鳄在高端战场贴身肉搏,死磕“顶奢护城河”;资管派则化身“商业整形师”,坚信操盘的价值;区域地头蛇把精细化运营玩成“必杀技”。
图片来源 · 新世界发展
中国商业地产江湖正经历一场“基因突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每个玩家都在疯狂进化。
内资巨头扛着资本大旗攻城略地,轻资产是规模战的关键,创新业态则是流量战的重心;港资大鳄在高端战场贴身肉搏,死磕“顶奢护城河”;资管派则化身“商业整形师”,坚信操盘的价值;区域地头蛇把精细化运营玩成“必杀技”。
赢商研究中心按照典型商业地产企业的资本背景、所处区位分为内资型、港资型、资管型、区域型四类企业,分析其屹立时代洪流的秘密与行业启示。
01. 内资头部规模企业
规模扩张,创新驱动增长
华润万象生活:
逆势增长,商管业务领先示范效应明显
华润万象生活2024成绩单不负众望,122个已开购物中心全年总零售额2150亿元,平均单个17.6亿元,商管业务逆势扩张迅猛,商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4财年,华润万象生活商业航道表现非常突出,全年收入62.74亿元,同比提升21.4%。尤其购物中心板块韧性凸显,同比提升高达30.0%;零售额同比增长18.7%,可同比增长4.6%,均跑赢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水平。
在高端消费市场整体承压背景下,华润万象生活重奢项目与非重奢项目均领跑行业。而同期太古地产、恒隆集团等港资企业旗下标杆重奢商场销售额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
目前,华润万象生活的NOI与NOI margin仍在持续提升中,这背后是一系列的精细化管理。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华润万象生活“赛道优势、资源优势、会员优势”构筑起的难以复制的商业生态闭环。门店管理系统、商业业财自动化,再加上AI技术对商场客流等的优化,显著提高一线岗位的工作效率,并助力商家经营水平提升。
面对奢侈品消费疲软与大众消费崛起的结构性分化,华润万象生活依托“全业态金字塔”产品结构实现了高增长,构建了覆盖重奢、中高端、非标项目产品矩阵,已在国内24城实现“一城多汇”和“多城多汇”产品布局。
龙湖商业:
中高端商场运营风向标,资产规模与质量齐高
2024年,龙湖集团的全年运营及服务业务组成的经营性收入实现267.1亿元,同比增长7.4%,对公司总营收贡献占比达21%。而这个数字在2020年仅为7%,2023年为14%。其中运营服务收入中,来自商场的占比已经接近80%。
龙湖商业2024年度租金收入增长更多资料来源于2022、2023、2024年新开业项目,也就是尚在培育期项目的收入贡献。租金收入上升排名前7的项目中,6个为培育期项目,存量项目则为苏州狮山天街,该项目改造升级效果明显。
2024年,龙湖商业延续“轻重资产双轮驱动”战略,用重资产在关键节点“筑城”,以轻资产在毛细血管“渗透”。
其新开项目中,有6个为轻资产,占比46%,包括重庆云领天街、武汉M758、重庆星汇天街、武汉友邻天地、长沙月亮岛天街、西安未央天街等项目。截至去年底,累计开业轻资产购物中心达16个。
中海商业:
购物中心劈波斩浪,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2021-2024年间,中海新开9个零售商业项目(含轻资产模式),涵盖1座环宇城MAX、5座环宇城、1座环宇坊及1座环宇荟,且所有项目均布局于一二线城市,新增商业体量达85.8万㎡。新入市项目开业率在90%以上,市场表现良好。
目前中海购物中心已初步形成“环宇城”“环宇坊”“环宇荟”三大标准产品线,并适时探索“里”、“巷”、“集”三大非标形态产品。
作为中海商业“环宇城MAX”系列的首发之作,上海真如环宇城MAX开业首年客流持续位居上海购物中心前列,周末客流破10万人次,登顶大众点评城市购物中心热度榜TOP2。
02. 港资头部企业
坚守高端or转向次高端
太古:
内地7大商场收租近45亿港元,依然“坚挺”
2024年,太古地产的零售物业出现地域分化,内地零售物业撑起了3%的租金收入增长。其中,中国香港录得零售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为23.69亿港元,同比下跌3%;中国内地录得零售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为44.89亿港元,同比上升7%。
在内地,期内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出租率从94%升至98%,北京颐堤港出租率降至98%,成都太古里出租率降低至96%,而广州太古汇、上海兴业太古汇及上海前滩太古里的出租率维持不变。
相较于盒子型的太古汇,主打开放式商业街区的太古里,更能与所在城中的其他盒子型重奢项目进行区分,构成错位竞争优势。
恒隆地产:
高端商场遇到多重挑战,最大对手是自己?
2024年,在恒隆大部分购物商场的出租率均录得升幅的背景之下,高端商场、次高端商场的业绩出现明显分化,前者“面临市场气氛转弱及竞争”,后者“录得稳健的收入增长”。
在恒隆最重要的上海市场上,旗舰商场上海恒隆广场的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从高位下跌6%和22%;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因能提供更丰富的时尚生活种类选择,其表现销售更具韧性。
上海之外,无锡恒隆广场和大连恒隆广场表现依然出色,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武汉恒隆广场期内收入下跌幅度均超15%,对比强烈。
九龙仓:
利润“巨亏”,可IFS抗打、海港城活了
2024财年,九龙仓集团投资物业收入减少4%至46.44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港币32.24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全面下滑。
在各路头部玩家,“折腾不已”频刷存在感的2024,九龙仓却始终低调,甚至有种相对的“休眠感”。没有增量,也鲜见大的调改动作。
IFS系列是九龙仓绝对的中流砥柱,特别是成都IFS和长沙IFS。它们一直都是城市中商场场日均客流排名TOP1,从未被超越,暂且守住了九龙仓在内地的竞争壁垒。
好消息是,海港城(包括酒店)在近年做了诸多有效的调整收入增加2%,营业盈利持平。
新鸿基:
“收租王”的韧性时刻,零售物业更抗跌
2025年2月,新鸿基地产发布了2024/25年度中期业绩。发展物业一片大好之下,新鸿基投资物业略显黯然,香港、内地皆如此。期内,新鸿基录得合并租金总收入为122.8亿港元,同比微跌1%;净租金收入为90.04亿港元,同比下滑3%。
在多个港资玩家出现业绩大跌或预警背景下,新鸿基“微跌”的租金收入,被外界解读为一种韧性的存在。这种相对乐观的情绪,在新鸿基最新这份财报中亦有显露。香港“盛事经济”对消费的带动,以及内地“以旧换新”等消费提振政策助益,在其看来,皆为业绩持续增长的机会点。
在内地,新鸿基6个筹开项目皆瞄准长三角、大湾区的商业高能级城市,且战略深耕与拓展并行。其中,广州、上海属于加密布局,苏州、杭州则是填空之策。
03. 区域型企业
深耕市场,精细运营
武商:
传统巨头“大象转身”,守住武汉,异地进击
2024年,武商集团在湖北和江西的武汉武商MALL、武商梦时代、南昌武商MALL等10家购物中心,在零售业整体承压的大环境下实现收入37.49亿元;62家超市门店,则实现收入20.66亿元。
在武汉,由国广、武广整合而成新武商MALL,是武汉最能打的本土高端商场,虹吸效应辐射整个湖北;在江西,正对八一广场的南昌武商MALL,260+品牌矩阵中,有26个奢侈品品牌,从重奢到轻奢满足着江西人对于“奢侈品”的最大想象。
从全国市场来看,手握“中部两大双奢场”牌面,武商在深耕区域有着很高的壁垒。
中国国贸:
REITs“信徒”与200亿店王
2024年,中国国贸租金收入维持平稳,降本增效盈利提升。2024年公司总租金收入28.8亿元(yoy-1.14%),其中商场租金收入12.2亿元(yoy+1.0%)。租金/出租率高位稳定,抗周期能力再验证。期内商城平均租金录得1309元/㎡/月(yoy+2.3%),出租率录得96.5%(yoy-1.7pct)。
在当前的A股市场中,中国国贸收入以租赁为主要收入资料来源,是最类似REITs资产的标的,且维持稳定的高分红比例,是稀缺的“现金牛”企业。稳定的现金流给稳定的高分红比例提供了有效支撑,公司的分红比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中国国贸穿越数个周期的秘诀之一是:稳健经营,不盲目扩张,稳扎稳打保证资产正向增值。
丹尼斯:
28年商业漫途,成就河南第一个百亿店王
丹尼斯从高化入手,先后通过丹尼斯百货人民路店、丹尼斯百货花园路店探索郑州的高端商业。丹尼斯七天地培育起来的良好政商关系及品牌好感度,为丹尼斯多年后的“百亿称王”埋下了伏笔。
2010年前后在二七商圈,先后开业的郑州万象城与丹尼斯大卫城之间,掀起了一场关于郑州乃至河南首座重奢MALL的争霸赛。
最终,以郑州万象城放弃重奢场定位,丹尼斯·大卫城坐实了“郑州第一重奢场”之位结束。
04. 资管型企业
把握周期,全链条运营
2025年4月17日,凯德投资宣布,已经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申请,拟推出旗下首支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凯德商业C-REIT。首批纳入的两个资产分别是位于广州的凯德广场·云尚和位于长沙的凯德广场·雨花亭。
此背后代表的意义更值得深究:
这是中国首单外资消费类公募REIT,未来国内消费REITs市场将接纳更多不同背景的主体。
消费类公募REITs首次出现收购的底层资产——凯德广场·雨花亭、凯德广场·云尚均由凯德收购而来,经不断调整改造后,最终注入C-REITs。此案例之于当前运营能力较强但持有规模较小的企业有示范意义。
凯德广场·雨花亭项目从CLCT的资产组合到凯德C-REITs底层资产的转变,充分说明中国公募REITs日趋成熟,是未来存量不动产盘活的有效通道。
凯德是最充分、深刻理解亚洲资产管理的企业,其全周期管理的视角、能力值得行业学习。
领展:
亚洲最大REIT,运营优化,资产焕新
据中报,领展2024/2025财年上半年,收益及物业收入净额分别按年增加6.4%及5.8%至71.53亿和53.59亿港元,可分派总额、每基金单位中期分派亦同比分别上涨了4.3%、3.7%。
综观近几年领展的业绩发展曲线,不难发现,物业收购带来的收益和估值变化一直是财报主轴。
在香港,领展的物业组合包括130项资产,涵盖必需品零售空间、鲜活街市及邻近停车位。在香港零售业畅旺、内地客青睐来港购物的“黄金”时期,其聚焦民生区的选址策略可能会让领展错过一些“暴富”的机会,但在当前“港人北上”改变香港消费格局的大背景下,立足民生消费物业反而成了领展的业绩护城河。
在内地,14岁的北京中关村领展广场,正围绕年轻人的消费喜好和生活习惯,焕新品牌与场景。领展还斥1.8亿元改造2个领展广场——广州天河领展广场、北京通州领展广场。
为应对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变化,2024/2025财年上半年领展做了一定的降负债努力。总负债比率由2024年3月31日的23.5%降至2024年9月30日的22.8%。
债务结构的改善,为领展以“买买买”方式全球布局提供更为灵活的操作空间。但基于市况考虑,领展对于未来的收购动作依然持“谨慎”态度。
Hot video
热门视频
Hot articles
太古、恒隆、新鸿基、领展、凯德...13大港外资企业产品线与最新项目布局情况!全国216家商场2024销售额来了:地头蛇实力碾压,接地气mall涨幅惊人!万达、华润、龙湖、新城、万科...16大商业地产企业产品线与最新项目布局情况!Contact us
转载|投稿|爆料|洽谈合作
winshang family
赢商自媒体矩阵
时间地点:2025年5月28-29日丨广州朗豪酒店
来源:赢商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