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计工作室作为创意诞生的精神原乡,在构筑美学疆域的同时,如何为设计师营造可呼吸的思考场域,始终是空间叙事的重要命题。当工业文明的遗迹与当代设计思维相遇,我们尝试以克制的介入唤醒建筑本真的叙事——今日聚焦两处由工业感设计工作室,在钢铁骨骼与光影褶皱间,探寻灵感与
设计工作室作为创意诞生的精神原乡,在构筑美学疆域的同时,如何为设计师营造可呼吸的思考场域,始终是空间叙事的重要命题。当工业文明的遗迹与当代设计思维相遇,我们尝试以克制的介入唤醒建筑本真的叙事——今日聚焦两处由工业感设计工作室,在钢铁骨骼与光影褶皱间,探寻灵感与松弛的共生之道。
1
时光丨平行构造北京工作室
当代诧寂美学与岁月沉淀的砖墙的碰撞 | 平行构造设计
━
平行构造设计工作室北京办公室栖居于草场地国际艺术村的醉库文创园内,这座生长在时光褶皱里的精神容器,选择与自然共生的方式完成当代设计宣言。原址斑驳的红砖肌理仍低语着工业时代的集体记忆,建筑表皮被绿意触手蜿蜒攀援,每扇推窗都暗藏与藤蔓的私语通道。
这座承载时光重量的红砖容器,在绿蔓的温柔解构中苏醒。当藤蔓的触须在钢窗格间编织生态经纬,十米斜顶裂开的天隙正将云絮熔炼成游走的光瀑——工业时代的钢铁筋骨与侘寂美学的留白哲学,在斑驳的砖墙上达成了跨世纪的和解。
设计师选择以谦卑的姿态守护建筑的基因密码,将斜顶天窗系统升华为光的戏剧场。那些穿越百年瓦楞的晨昏线,在解构重组的桁架森林中编织出立体的光的褶皱——它们时而攀附在混凝土书墙上作流体雕塑,时而蜷缩在水磨石地面形成光的孢子。
空间诗学的真正奥义,在于编织可被身体感知的能量场域。解构桁架的钢铁基因链,使其骨骼成为光的导体——那些悬浮于空中的三角钢构,实则是捕捉晨昏的透明容器,将自然光蒸馏成不同浓度的琥珀色液体,在清水混凝土墙面晕染出光的年轮。
这座被时间包浆的红砖容器,最终蜕变为吞吐光影的生命体。当黎明撬开天窗的睫毛,第一束光粒子便沿着百年砖缝的沟壑奔涌,在清水混凝土墙面冲刷出光的潮汐线——此刻,工业遗迹已演化为盛装时间的琥珀,而空间本身成为了最精妙的光合作用装置。
2
空间即是我们 | MOOI TIMELESS
空间的本质 | MOOI TIMELESS设计
━
MOOI TIMELESS对于社会高速发展下衍生出的种种表象保持冷静的观察,不盲目跟随,而是更趋向于审视内在的自我,去回应内心真实的喜恶。
流行意味着开始,同时也暗示了结束,流行和过时是同义词。流行,是值得反思的,而我们趋向于避开。
理性的结构成为感性的承载。让纯粹与放松成为空间的基调,去收纳过去与未来的所有故事。我们不希望去体现“建筑形体的虚伪构造”,而是展现真实个体的经历和审美,空间即我们。抽离对于形体的独自表现甚至表演,去感受每一处材质的触感,光线与空间的交融变化,让时间在空间中留下痕迹,从而达到某种程度的永恒。
客厅的主灯是在今年米兰看展时购得,是被称为“光之诗人”的艺术家英格·莫勒(Ingo Maurer,1932~2019)最为著名的作品。Maurer 采用极薄并半透明的日本纸完成了这个作品,同时买家可以在纸上进行随性的创作,写下语句或者图画,让用户也参与到个性化的设计之中。未来我们或许会换上我们的项目草图、团队的照片、项目的照片,用实际的工作经历来回应设计师 Maurer 的设计初衷,也记录我们的成长。
因为有了对于具体事物的喜爱与热衷,才让这些有趣的经历发生,并附着在具体的物件之上,漂洋过海来到自己的空间中。它们可以随时带我们回到过去的某一段愉快的时光,也提醒着我们对于设计的初心和热爱。
园区的自然环境并不优越,楼栋之间的间距也并不宽阔。当外部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选择用新的方式将自然感带入室内。
柔和的光线、温暖的木质、舒适的棉麻、粗粝的陶罐、摇曳的火苗、生长的盆栽都在设计师的调动下散发着自然的触感、气息与声响。不见山不见水,无草长莺飞,更无天高云阔,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静谧而温暖的自然。
光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因为光的质量塑造了人在空间中感受到的情感,这样的相互作用是空间所需要的。我们期待其与空间的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此时人与空间产生的情感联系也会逐渐明晰。
空间布局并不复杂,我们将水吧、卫生间和储物间集合之后,作为空间的切分。一侧是前厅及办公空间,另一侧是洽谈及两位主理人的办公空间。
来源:星期八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