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每天带薪刷1小时视频,网友都羡慕哭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5 02:21 2

摘要: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正在办公室里偷偷刷短视频,突然老板走过来,你慌忙切换屏幕。但如果老板不仅不批评你,还要求你必须每天刷够1小时,否则影响绩效考核,你会是什么感受?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正在办公室里偷偷刷短视频,突然老板走过来,你慌忙切换屏幕。但如果老板不仅不批评你,还要求你必须每天刷够1小时,否则影响绩效考核,你会是什么感受?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这不是做梦,这就是快手员工现在面临的"甜蜜负担"。

带薪刷视频成了工作任务

最近,有快手内部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公司竟然出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新规定:商业化、产品、运营等多个部门的员工,每天必须在快手App上刷满1小时短视频,还要把使用记录抄送给主管。

听起来是不是很魔幻?上班不仅不用偷偷摸摸刷视频,还被要求必须刷够时长。网友们纷纷调侃这是"带薪刷视频",简直是打工人的终极梦想。

根据爆料信息,快手的这套机制还挺完善:员工需要通过企业微信每日上报使用时长,系统会自动抓取后台数据进行核实。如果连续多日没达标,可能直接影响绩效评级。技术岗的同事稍微幸运一些,可以自愿完成任务来兑换积分,但非技术岗就没得选择了,必须保证每日1小时。

看似荒谬背后的商业逻辑

乍一看,这个规定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快手管理层的想法其实挺有道理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现象:做产品的人不用自己的产品,做运营的人不了解用户真实需求。这就像厨师从来不吃自己做的菜,服装设计师从来不穿自己设计的衣服一样。

快手管理层发现,部分员工特别是产品和运营岗位的同事,对自家产品的使用深度不够,导致功能迭代偏离用户需求,推荐算法也难以优化。说白了,就是闭门造车,脱离了用户的真实体验。

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个朋友的经历。他在某家外卖平台工作,负责优化配送路线算法,但他自己从来不点外卖,总是自己做饭。结果做出来的算法在实际场景中各种问题,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用户真正在意什么。后来公司要求他每周至少点3次外卖,体验整个流程,算法效果才有了明显提升。

员工的应对策略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有政策就有对策。据说一些快手员工为了应付考核,已经开发出了各种"技巧":

挂机刷直播是最常见的方法,放着直播间让时长慢慢累积;还有人选择共享账号,几个同事轮流刷;甚至出现了代刷服务,花点钱就能完成任务。

这些做法虽然能应付考核,但显然违背了公司的初衷。就像学生时代应付阅读任务一样,表面上完成了要求,实际上什么也没学到。

竞争激烈倒逼出的无奈之举

为什么快手会出台这样的规定?还不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看看数据就知道了:截至2025年3月,抖音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10亿,月人均使用时长高达46.54小时,相当于每人每天刷1.55小时以上。而快手虽然第四季度的日活用户达到4.01亿,但相比抖音还是有不小差距。

除了抖音这个强劲对手,小红书和腾讯视频号也在快速追赶,加上直播和本地生活业务面临多个平台冲击,快手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让员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产品,感受用户的真实需求,确实是一个必要的举措。毕竟,只有真正理解用户,才能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

我的一些思考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羡慕。毕竟,能带薪刷视频听起来太美好了。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反映的问题其实挺严重的。

作为一家以短视频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如果员工都不爱用自己的产品,那确实是个大问题。这就像餐厅老板不吃自己家的菜,服装店老板不穿自己家的衣服一样,说不过去。

但强制性的规定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我觉得未必。真正的解决方案应该是让产品足够好,员工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使用。如果需要通过强制手段来推动,说明产品本身可能还有改进空间。

当然,作为一个短期的过渡措施,这个做法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至少能让员工更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优缺点,为后续的改进提供第一手的反馈。

写在最后

快手的这个"带薪刷视频"政策,表面上看是个有趣的新闻,但深层次反映的是互联网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的焦虑和努力。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这其实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产品团队真正关注用户体验,而不是闭门造车。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更贴近用户需求的功能和体验。

至于那些羡慕快手员工能带薪刷视频的朋友们,我想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是刷视频,一旦成了工作任务,可能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乐趣。毕竟,被要求去做和主动去做,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觉得这种做法合理吗?如果你的公司也出台类似政策,你会怎么看?

来源:娱乐播放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