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科大→南大!她把实验室建在民生一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04:44 3

摘要:潘旸形容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南大学生”。2009年,她从南大环境学院毕业,带着对水处理领域的热情赴香港深造。四年时光荏苒,香江之畔的求学生涯里,潘旸用勤奋和专注践行着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在所热爱的领域收获颇丰。

是守护饮水健康的“环境卫士”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与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科技奖一等奖获得者

国际权威期刊

Water Research 副主编

2024年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回归南大

她以水为媒、报效家国

扎根饮用水健康风险防控一线

破解高风险污染物识别与控制难题

用科技创新筑牢民生健康屏障

她就是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潘旸

让我们一起走近

“心系国之大者”的南大科研人

看海外学成归来的青年学者

如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问水香江,归渡南雍

初心磐石不改

潘旸形容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南大学生”。2009年,她从南大环境学院毕业,带着对水处理领域的热情赴香港深造。四年时光荏苒,香江之畔的求学生涯里,潘旸用勤奋和专注践行着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在所热爱的领域收获颇丰。

2013年,潘旸在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方法研发

2013年,潘旸从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时,她毫不犹豫选择回到母校南京大学。“南大培养了我,我的研究必须服务国家需求。”这份初心支撑她在环境工程领域深耕十余载,从助理研究员到博士生导师,从初出茅庐到科研新锐,她始终将论文写在民生一线。

潘旸与她的导师张相如教授合影

向水中“隐形威胁”宣战

守护14亿人“水杯子”安全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消毒副产物(DBPs)与多种癌症直接相关,但全球70%的DBPs结构未知,如同潜伏在水中的“隐形杀手”。

面对14亿人的饮用水安全困境,潘旸带领团队攻克三大难关:

首创“形态调控萃取+多维参数匹配”技术,从复杂水体中精准识别52种新型DBPs,将近十年国际已知DBPs种类提升40%;

建立全球首个多终点毒性数据库,开发智能预测系统,30秒即可评估未知污染物风险;

创新“臭氧氧化-树脂吸附”耦合工艺,在江苏8市水厂实现DBPs去除率90%以上,毒性削减40%。

美国工程院院士Susan Richardson评价:“这项研究为全球饮用水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3年8月,潘旸在美国高登研究会议做大会报告并与主席Urs von Gunten教授合影

“科研不是空中楼阁,要像蒲公英一样,把成果播撒到人民需要的地方。”

这些技术成果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里,而是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从江苏盐城大丰水厂30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到宜兴农村500多户村民告别“黄水”“锈水”,潘旸的专利成果已转化为实用技术,并纳入3项江苏省地方标准,科研的价值在一滴一滴的清水中得到最朴实的体现。

2024年,潘旸为“莱茵河流域生态环境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做行前培训

如今,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征程上,这位“环境卫士”的脚步愈发坚定。面对国家“双碳”战略新需求,她正带领团队向更高峰进发:

建立水质健康效应综合毒性评价指标,实现从“水质达标”到“健康预警”的跨越;

研发低碳、少/无副产物的信息消毒技术,打造全首套“原位自供摩擦电纳米线电穿孔消毒”装置。

三尺讲台育桃李

科技薪火有传人

“立德树人,是比发论文更重要的使命。”

作为本科新生导师、研究生德育导师以及博士生导师,潘旸将科研与育人融为一体,用心培育着新一代的环境学者。

潘旸和研究生讨论课题进展

她指导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带领团队获“互联网+”省赛二等奖;她带学生走进水厂、社区,将畜禽粪污资源化等真实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她所培养的研究生中3人获国家奖学金,所指导的论文中2篇入选南京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23年9月,潘旸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

学生们说:“潘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科技报国的担当。”

潘旸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先后获评南京大学“魅力导师”、“优秀德育导师”,并荣膺2024年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潘旸课题组合影

守住一方碧水

就是守住民族的未来

从青涩学子到科研新锐

潘旸用十六年光阴诠释了南大人

“将国家需求融入血脉”

的为国情怀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潘旸的故事

汇入一代代南大人立志报国的波澜壮阔

她人生轨迹

如同那些被她守护的清澈水流

从南雍流向世界

又汇归故土

滋润着更多求知的心田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