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中山大学以全国第15名的成绩蝉联榜首,彰显其在医学、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华南理工大学稳居次席,依托珠三角制造业集群优势,其材料科学、工程学等学科持续领跑;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分别位列第4、第5名,前者以侨校特色和国际化办学闻名,后者则凭借
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广东版)的发布再次展现了广东作为教育大省的蓬勃活力,尤其是今天要说的省内最顶尖的10所高校。
其中,中山大学以全国第15名的成绩蝉联榜首,彰显其在医学、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华南理工大学稳居次席,依托珠三角制造业集群优势,其材料科学、工程学等学科持续领跑;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分别位列第4、第5名,前者以侨校特色和国际化办学闻名,后者则凭借区位资源与产学研融合模式快速崛起。
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特色院校,则在医药、农林领域深耕,成为广东高教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垂直标杆。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的排位变化,折射出广东高等教育格局的深层变革。
南方科技大学以全国第43名的成绩跃居广东第三,创下建校十余年来的历史新高。这所扎根深圳的“双一流”高校,以“小而精”的办学理念颠覆传统路径:全职院士比例高达8%,科研经费投入强度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在量子计算、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产出一批国际级成果,2024年牵头建设深圳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群,进一步巩固基础研究优势。
南科大推行“书院制+导师制”培养模式,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比例超90%,其毕业生深造率(78%)和海外顶尖高校录取率均居全国前列。
华南师范大学位列广东第七、全国第85名,持续领跑华南地区师范教育。面对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的冲击,该校率先构建“智能教育”学科群,建设国家级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其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
2024年,华师联合腾讯、华为打造智慧教育云平台,覆盖广东省60%以上中小学的数字化升级;其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扩大30%,为粤东西北地区输送近千名基础教育骨干。
广州大学以全国第129名的成绩首度跻身广东十强,标志着市属高校的突破性进展。作为广州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其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依托大湾区基建与数字经济需求迅猛发展,近三年获国家科技奖4项,参与港珠澳大桥、广州塔等超级工程关键技术攻关。
学校实施“穗港澳青年学者计划”,引进港澳院士团队6个,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高校区块链研究院。随着广州高等教育城二期工程落地,广大获得2000亩新校区拓展空间,预计2030年实现本科专业全链条对接广州21条重点产业链,书写城市与高校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广东十强高校的排位变迁,深刻反映区域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共振效应。中山大学、华南理工持续强化“双航母”引领作用;南科大、深大依托特区创新资源实现弯道超车;华师、华农在垂直领域构建护城河;广大等市属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打开上升通道。
这种多层次、差异化的发展生态,既受益于广东占全国1/8的研发经费投入,也得益于“冲补强”提升计划对高校分类指导的政策智慧。
来源:城市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