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社区天通苑:50万人的生存实验,房价正在经历什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5 08:18 2

摘要:当北京楼市还在为“小阳春”争论不休时,天通苑的房东们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中苑的次新房挂牌价冲上4.3万/㎡,东三区的老破大却跌穿2万/㎡。这个容纳超25万常住人口的亚洲最大社区,用十年时间上演了一部房价分化启示录:有人守着150㎡的大户型含泪割肉百万,也有人

天通苑房价冰火两重天:中苑破4万,老破大跌回2015年。

北京睡城房价真相:中苑上涨12%,东区老破大单价跌破2万。

25年房龄、产权陷阱、群租往事:天通苑房价为何跌跌不休?

回天计划8年后,天通苑房价分化真相:中产接盘,老破大甩卖。

当北京楼市还在为“小阳春”争论不休时,天通苑的房东们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中苑的次新房挂牌价冲上4.3万/㎡,东三区的老破大却跌穿2万/㎡。这个容纳超25万常住人口的亚洲最大社区,用十年时间上演了一部房价分化启示录:有人守着150㎡的大户型含泪割肉百万,也有人借着地铁17号线的东风闷声发财

睡城的AB面:房价修罗场与政策红利
走进天通苑中苑,2010年后建成的外立面在阳光下泛着灰白光泽,楼下停满的电动车上贴着“程序员专车”标签。链家数据显示,这里一套97㎡两居室最新成交价达415万,单价4.28万/㎡,比2023年同期上涨12%。与之形成讽刺对比的是,仅隔两条街的天通苑东二区,一套205㎡的“老破大”挂牌半年降价11次,最终以398万成交,单价跌破1.93万/㎡

这种撕裂源自两个历史烙印:一是1999年首批经适房遗留的产权问题,满五转商需补缴10%土地出让金,直接推高交易成本;二是25年房龄的老楼缺乏电梯和物业维护,在“00后购房主力”眼中已成“烫手山芋”。一位从业10年的链家中介坦言:“现在卖老房子得像菜市场吆喝——中苑是精品有机菜,东区就是论斤甩卖的蔫白菜。”

回天计划的资本悖论
2018年启动的“回天计划”曾让百万居民充满期待。官方数据显示,昌平区三年投入超200亿,新增学位近万个、扩建三甲医院2所、改造公园绿地629公顷。龙德广场的盒马鲜生取代了群租房,奥北森林公园的跑道上挤满了遛娃家庭。但吊诡的是,这些升级并未均匀投射到房价上——中苑因清华附小学区加持跳涨,北一区却因靠近未改造的老旧商业街持续阴跌。

更深层的矛盾藏在供需关系里。贝壳研究院报告显示,天通苑二手房存量超3万套,150㎡以上户型占比30%,而2025年购房主力中,68%的年轻群体只考虑90㎡以下房源。一位城市规划专家指出:“睡城转型不能光靠盖商场修地铁,得把西二旗码农和望京白领真正留下来,否则再好的配套也是空中楼阁。”

北漂迁徙潮下的价值重构
凌晨五点的天通苑地铁站,早高峰队伍比三年前缩短了1/3。这背后是一场静默的人口置换:群租客流向六环外的东三旗村,中关村的IT中产开始接手品质小区。自如租房数据显示,2025年天通苑两居室租金稳定在5500元/月,但租客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从39%提升至61%。

这种结构性变化正在重塑社区生态。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每周举办的读书会,参与者从广场舞大妈变成了带着MacBook的自由职业者;社区医院开设的慢性病管理科,60岁以上患者占比从75%降至52%。当睡城不再只是睡觉,房价的估值逻辑也在悄然改变——中苑某业主微信群最近热议的不再是“何时解套”,而是“要不要集资加装人脸识别门禁”。

超大盘困局:中国式造城的集体阵痛
天通苑的魔幻现实,是中国37个超大型社区的共同困境。住建部2025年报告指出,全国5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盘中,63%面临“三高”难题——高空置率、高持有成本、高管理难度。上海康城和贵阳花果园的案例显示,这类社区往往在前十年靠低价虹吸刚需,后二十年却困于资产贬值螺旋。

但天通苑或许是个例外。随着回天计划3.0落地,昌平区正将北部空地规划为科技企业总部,未来科学城的灯光已照亮天通苑东站。一位押注17号线开通的投资者算过账:“现在4.2万/㎡买中苑,等2026年直达望京缩短到25分钟,单价破5万只是时间问题。”这种预期正在形成新的共识——在贝壳找房近期带看量TOP10小区中,天通苑独占3席,且全部为地铁800米内的次新房。

睡城的未来在解构中重生
夜幕下的天通苑,折叠北京的AB面在此交融:广场舞音乐与咖啡馆爵士乐交织,外卖骑手与特斯拉车主在红绿灯前并排等待。当200亿基建投资遇上00后的居住革命,当睡城转型碰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巨无霸社区正在撕掉“房价洼地”的标签,蹚出一条超大城市更新的特殊路径。对于普通人而言,读懂天通苑的房价密码,或许就读懂了中国楼市的未来。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