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掌上”管农事 农民“慧”种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5 08:23 2

摘要:小满已过,麦收在即。中牟新区狼城岗镇的高标准农田里麦梢已黄,村民打开手机就能看到麦子长势。近年,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郑州不少农民开启“掌上”种田时代,查看田间温度湿度、灌溉、监测病虫害、喷洒农药……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科技的赋能,让种田更智慧、更高效,农业发展

科技赋能让农业发展更有活力

“掌上”管农事 农民“慧”种田

小满已过,麦收在即。中牟新区狼城岗镇的高标准农田里麦梢已黄,村民打开手机就能看到麦子长势。近年,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郑州不少农民开启“掌上”种田时代,查看田间温度湿度、灌溉、监测病虫害、喷洒农药……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科技的赋能,让种田更智慧、更高效,农业发展更有活力。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扛牢粮食安全责任,郑州市把发展智慧农业视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抓手,以“数据驱动、技术赋能、产业融合”为路径,致力于构建起覆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体系,目前智慧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数字驱动 让种田更智慧

“近期一直干旱少雨,麦子马上成熟,怎么做好麦田管理?”“高温天气下,如何科学防范小麦‘干热风’?”“近期大风天气多,怎么应对小麦倒伏?”在郑州金水科教园区的科大讯飞中原总部一楼展厅,“农事问答—耘苗问”系统正在模拟远程解决近期农民的一系列“忧心事”。

2024年7月,科大讯飞中原总部与河南农业大学联合发布弘农大模型,在河南率先打造国产可控“农业超脑”。其中“农事问答—耘苗问”系统汇集3.2亿条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知识智能问答,同时集成病虫草害识别等多模态功能,可提供农业生产综合解决方案,如今已成为农业从业者的随身“超脑”助手。

而在惠济区八堡村北的黄河滩上,智慧灌溉水肥机器人正在日夜监测着农作物的生长。“我们在黄河边应用的智慧农业场景,采用数字化管控,对农作物进行种植规划、田间管理、水肥药投入品管理等全流程管理。同时,我们开发了农作物模型大脑,根据田间采集的气象、墒情、作物长势、病虫草害等数据综合研判,根据作物成长阶段匹配形成农时日历,通过智控大脑指导农业生产。”河南腾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基于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从种植到收成,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全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此外,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所与多家企业和单位合作,研发了AI数智化农业增产系统、智慧农业果蔬AI大模型等,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维度、立体化的管理手段。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在为郑州农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智力”和“活力”,而农业数字化发展也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郑州市通过“新基建+传统基建”双轮驱动,建成全国领先的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网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部署农业专用5G基站1万余个,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规模化养殖场5G信号全覆盖。而在物联网建设方面,中牟县、新密市等6个区县(市)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可实时监测12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作物长势。

同时,郑州也不断完善数字服务体系,助力农业发展更加坚实。郑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国移动打造“郑农云”服务平台,整合土地流转、农资采购、气象预警等12类服务功能。物流体系方面,中欧班列(郑州)开通农产品冷链专列,配合京东物流建设的智能分拣中心,将新鲜果蔬的跨省流通时效缩短至12小时。

科技赋能 让农耕更高效

“以前给农作物打药,得背着农药桶穿梭在田间,又脏又累,效率还低,现在有了无人机,1000多亩的麦子,一两天就能喷洒完。”在中牟新区狼城岗镇的高标准农田里,村民老梁说起现在使用的无人机喷洒农药,十分欣喜。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灌溉方式。老梁说,以前浇地都是大水漫灌,效率低还浪费水,现在农田里装上了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农田土壤湿度等数据,智能生成灌溉方案,只需要打开手机APP,就能远程操控农田灌溉,随开随关,按需供水,方便高效又节水。

近年,郑州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施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一方面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加强农技推广服务,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单产水平。

科技的赋能,也让种田越来越不再是件“苦差事”。每年春种、夏管、秋收,郑州的田间地头都驰骋着一辆辆智慧农机:农业植保无人机让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等变得更加简便而精准,凌空为农田织就了一张强大的防护网;无人驾驶农机让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农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更高,还能帮助农民对农田进行科学管理;果蔬采摘机器人采用3D视觉识别技术,让草莓等水果的采摘效率达到人工的数倍……一代代先进的智慧农机让农业生产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

2024年“三夏”期间,河南(郑州)农机云平台上线,农机与平台实现定位联网,农机分布情况、作业情况等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农户在手机上就可以预约农机,农机手手机上就能接单。“有了这个平台,麦忙时就不用再担心找不到收割机了。”新郑市薛店镇村民老张说。

而除了种植业,郑州市也一直大力推进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等的智慧化转型。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应用牛只智能称重分群系统、牛羊饲料转化率监测系统,实现精准饲喂、科学育种;“168”水产养殖模式应用智能温控、智能增氧、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水产养殖精准调控,大大提升养殖效益;中牟新区北堤村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实现智能化管理,光照、温度、湿度等通过手机即可一键控制……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农业领域被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变得更高效。

产业发展 让乡村更兴旺

初夏时节,位于中牟新区的中原现代食品产业园施工现场一片火热。中原现代食品产业园是以畜牧养殖为核心,拓展育种、研发、屠宰、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仓储物流等相关业态,构建“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食品科技+智慧物流”的现代化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对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具有重大意义。

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上,郑州市认真践行“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激发特色产业新动能,促进群众增收,推进共同富裕。围绕郑州草莓、樱桃、石榴、西瓜、大蒜、芥菜等优质农业资源,郑州市做好“土特产”文章,累计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9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

科技也在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在科技助力下,郑州粮油单产稳步提升,畜牧业基本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三全、思念、白象、好想你、千味央厨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享誉全国。

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在奶牛项圈中植入RFID芯片,配合乳腺炎AI预警模型,将奶牛单产提升至11.5吨/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食品加工领域,三全、思念的工厂中,自动化包饺子、机器人搬运货物,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开发的“万邦云”APP,实现B2B交易全程数字化……

科技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让乡村发展更加兴旺,村民生活更加幸福。麦收时节将至,麦田里将迎来一片金黄。郑州市将继续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宇航 赵冬 刘盼盼

来源:中原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