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性抑郁”揭示了女性群体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困境:这种情绪不源于具体创伤事件,而来自社会文化强加的双重标准。
心理咨询师张春曾经在2021年的时候提出了“女性抑郁”的概念。
“女性抑郁”揭示了女性群体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困境:这种情绪不源于具体创伤事件,而来自社会文化强加的双重标准。
不同背景的女性常陷入自我矛盾的困境——既被要求事业成功,又被规训“太强势会丧失女性特质”;既需要经济独立,又承受“过度物质化”的指责 。
这种矛盾的社会规训形成系统性精神压迫:男性在单一价值体系中可专注追求成功,而女性始终面临“既要…又要…”的割裂标准 。
当个体努力无法突破结构性困境时,弥漫性的挫败感便转化为持续的心理消耗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咨询工作实践,她通过录制播客的形式,为那些需要被更多人听到的心声去发声,去直面那些难以启齿却又真实存在的问题和苦恼。
“我想用我的力量去放大那些沉默的声音。”
张春曾经被确诊为抑郁症,未婚无业的痛苦让她经历了人生至暗时刻。
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希望自己变得快一些,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其中却隐含着快乐也变成了一种规训和要求的隐形枷锁。
她决定从这些规训、枷锁和要求中抽身,哪怕自己过着60分的人生,哪怕自己不怎么快乐,也要自己去选择和践行自己的人生道路。
至少她确定了,今天的自己比年轻的时候变得幸福了,这样也就足够了。
如果有咨询者对说她痛苦得要死了,张春也会全然相信。
因为她认为任何对自己的形容都不存在言过其实的问题。
不把焦虑当作敌人,焦虑其实本身是在保护我们。
她更愿意相信时间是善意的,时间可以消除所有的烦恼、难受、焦虑、恐慌。
“活下去,活老一点,很多事情就会变了。”
“女性抑郁”并非是一种可以用常规医学去定义的明确症状,而是一种处境下所带来的相应的反应和心理上的感受。
讲述出来这些反应和感受,积极去面对和解决,这是一切好的开始,活下去,活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好的事情自然会接连不断到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
来源:黄仙僧带你瞅瞅